蠶豆褐斑病很嚴重,是什麽原因呢?
蠶豆褐斑病的原因
濕度:蠶豆生長過程中,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比較多,容易感染赤斑病。
土壤:粘性土壤相比沙土質土壤,發病率會有所提高。
地勢:地勢較窪的農田,相比正常高度的農田,發生赤斑病的幾率要高。
排水:排水不良的農田或者是常年連作的地塊,更容易感染赤斑病。
蠶豆黃褐斑病是半知菌亞門細菌,主要危害作物為蠶豆,位置為葉,莖及莢。感染後葉子染病初呈赤褐色小色斑,後擴張為環形或橢圓形病斑,周緣赤褐色特顯著,病斑中間褪成灰褐色,直徑3~8mm,上密生黑色呈輪紋狀排列的點粒,病情嚴重時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斑塊,濕度大時,病部破裂穿孔或枯死。
蠶豆褐斑病危害癥狀
莖部染病產生橢圓形比較大斑點,長徑5~15mm,中間灰白稍凹痕,周緣赤褐色,遇害莖常枯萎斷裂。莢染病病斑褐黑色,四周黑色,凹痕,嚴重的莢雕謝,種子幹瘦,不成熟,病菌可越過莢皮損害種子,致種子表層產生深褐色或黑色汙斑。莖莢病部也長黑色硬粒點,即分生孢子器。
蠶豆褐斑病形狀特點
分生孢子器球型,直徑90~100pm。分生孢子長橢圓形或卵形,尺寸12~15×4~5(um),具1個隔膜。病菌生長喜溫20~26℃,35℃,8℃,該菌只浸染蠶豆。
蠶豆褐斑病傳播途徑
以真菌在種子或病殘身體內,或以分生孢子器在蠶豆上過冬,變成第二年初侵染源,靠分生孢子借風吹雨打散播擴散。
蠶豆褐斑病發病標準
生產上沒經種子消毒或偏施基肥,或栽種太早及在潮濕地栽種發病重。
蠶豆褐斑病用什麽藥?
蠶豆黃褐斑病主要損害葉,莖及莢。葉子被害後,逐漸造成赤褐色小壹點,後擴張為橢圓形病斑,周緣有顯著赤褐色,中間黑褐色,其上密生黑色呈輪紋狀排序的顆粒物,發病嚴重時病斑互相匯聚成不規律大斑,濕冷時,病部裂開破孔或枯萎。
莖幹被害後,造成中間灰白稍凹痕的橢圓形大斑,周緣赤褐色,易枯萎斷裂。莢被害後,造成凹痕的褐黑色病斑,四周黑色,發病嚴重時,莢雕謝,種子幹瘦,不成熟。病菌越過莢皮損害種子後,造成種子表層產生深褐色斑。蠶豆黃褐斑病是由細菌造成的病害,病菌在種子或病殘身體內過冬,變成第二年初侵染源,靠分生孢子借風吹雨打散播擴散。種子未消毒,偏施基肥,栽種太早及在潮濕地栽種發病。
主要防治方式
①采用無病豆莢,栽種前要56℃溫開水泡種5分鐘,開展種子消毒。
②適度栽種,不適合太早,高畦種植,適度稀植,有效上肥,追施鉀肥,提升抗病力。
③藥物防治。發病前期噴灑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大生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4%絡氨銅液劑3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顆粒顆粒劑500倍液,隔10天1次,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