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淺海蟹類養殖技術

淺海蟹類養殖技術

三疣梭子蟹俗稱三疣梭子蟹、白蟹,屬於十足目甲殼綱梭子蟹科,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蟹類。其快速的生長和豐厚的育種利潤使其成為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育種品種。疣梭子蟹壹般在3-5米深度生活繁殖,冬季洄遊至10-30米深海,喜在沈積物底部打洞。其適應鹽度為16‰-35‰,水溫為4℃-34℃,PH值為7-9,最適鹽度為26‰-32‰,最適溫度為22℃-28℃。水質要求新鮮和高溶解氧。當環境不適應或脫殼不徹底時,有自切現象,腳被切下後可再生。疣梭子蟹的管理與對蝦基本相似,但應根據疣梭子蟹的不同習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1.池塘的選擇所有中高潮區的蝦池,進、排水方便,適合養殖疣梭子蟹。根據疣梭子蟹的生理特點,蝦池的環境可以稍作修改:壹、池塘水深壹般為1.2-1.5米。池塘的淺水不利於疣梭子蟹的棲息和生長。二、池塘面積最好在5-10畝,既有利於根據疣梭子蟹的大小規格分開池塘放養,又便於管理。第三,池底泥濘,細砂底較好。沙底的水池含有的其他生物較少,病毒寄生宿主也較少,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淤泥底部必須清理和淤積,以保持池內環境良好。第四,池塘底部向排水閘有壹個向下的斜坡,四周圍堤有壹個兩米左右寬的緩坡,方便疣梭子蟹的活動。第五,為了預防和減少疣梭子蟹的捕殺,應在池塘中多開溝,並設置陶罐、瓦片等隱蔽物。疣梭子蟹無挖洞穿越河堤的習性,無需設置防逃設施。2.冬季出池後的準備工作,清洗池水,殺死池中的沙灘蟹、蝦,用藥5天後用水清洗池水,去除殘毒。每年冬末春初清除池中的老淤泥,減少池中汙染。疏浚後,沿池塘挖了1-2條寬約1米、深約0.4米的溝渠,以利於疣梭子蟹的潛伏。3月中下旬用60-100目篩網絲進水(池塘水深1米以上),封閘肥水。施水肥後,在底部播種青蛤或雜色蛤,作為蟹的中期餌料。壹般每畝要播30斤文蛤苗,文蛤苗不要播太多,防止出現長苔清水的現象。3魚苗選擇與放養蟹苗可在池水溫度穩定在65438±05℃以上時放養。蟹苗放入池塘前要在育苗池中冷卻3天,以保持較高的成活率。放養蟹苗前,必須將池塘中的淤泥徹底清除,並用300-500ppm生石灰(每畝13-20kg)或漂白粉(有效氯30%-35%)消毒。同時檢查閘門和門前的網格設施,管理好水質。為培育當年的商品蟹(250g以上),應盡量放養第壹批無疣梭子蟹苗。放養時要註意,同壹種作物的幼苗必須放養在同壹個養殖池中。為了減少大小不均自相殘殺的幾率,提高存活率。放養的苗木要求外殼堅硬、色澤鮮艷、生命力強、附屬物齊全、健康、規格統壹。放養密度取決於苗種大小、放養季節、餌料情況和池塘水質。壹般放養密度為2000-3000尾/畝。如果不脫殼的成蟹在中秋節後堆積,需要短期育肥後在冬季投放市場,放養密度可在10Kg/m2左右。疣梭子蟹的飼養管理以動物餌料為主,投餵低值貝類最適合規模化養殖,其次是鮮雜魚。體重0.8g的幼蟹日攝食量為體重的80-90%,隨著體重的增加,攝食量減少。體重30g的個體每日進食量為體重的20-30%,體重50g以上的個體約為體重的10%。體重低於20g的個體白天晚上吃的熱鬧,體重超過20g的個體只在晚上吃。所以在開始配種後的20-30天內,每天要餵2-4次,然後每天晚上餵壹次。疣梭子蟹進食時會沿著池壁和障礙物遊動,所以可以沿著池壁或障礙物餵食。池塘養殖蟹類分布不均勻,觀察到常群集於深水和朝陽避風區。平時投餵時要仔細觀察,重點在螃蟹集中的區域投餵。總之在飼養過程中要保持充足的餌料,最大限度的減少同類的自殘。投餵量可根據繁殖季節、水溫、蟹的發育階段和投餵條件靈活控制。蛻皮是三疣梭子蟹生長過程中的生理現象,三疣梭子蟹的整個發育過程都要經歷17-18次蛻皮。每次蛻皮1次,體長和體重都會明顯增加。所以飼料中要保證鈣和蛻皮激素的含量,以保證螃蟹的正常蛻皮。疣梭子蟹的肚臍必須在蛻皮前磨掉。對於蛻皮困難者,除加強餵養外,還應在池中扔石頭或插桿子。養殖池塘的水色和透明度也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壹。在養蟹過程中,水要適當施肥,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養殖戶要根據水質調整換水量,高溫季節盡量每天換水。每天交換的水量是池塘水的1/3-1/5。9月進入交配期後,需要維持最高水位,增加水分交換。有利的交配環境可以提高母蟹的價值(交配後性腺會迅速發育,到了育肥階段後價值會更高)。此外,疣梭子蟹在蛻皮過程中的耗氧量比平時大幾倍。如果不及時換水,它的蛻皮會因為缺氧而受阻,導致死亡。整個養殖過程中,水溫應為17℃-30℃,最高水溫不得高於30℃。水溫超過30℃,疣梭子蟹就會死亡,當水溫低於15℃時,就會影響疣梭子蟹的攝食,甚至停止攝食。海水鹽度要在20‰以上,低於20‰容易導致螃蟹死亡。在飼養過程中,要加強日常觀察,定期測量。測量殼長、殼寬、殼重,檢查其生長情況,以衡量養殖效果。還應定期測量水溫、鹽度、pH值和溶解氧等水合指標並記錄。采收時間應在深秋,水溫降至15℃以下,疣梭子蟹不再增重時,應及時采收。及時捕撈三疣梭子蟹是優質、高效、高產的關鍵。捕撈時間要根據疣梭子蟹是否進入膏蟹期、售價和天氣情況來確定。壹般把抓的時間安排在6月5438+2月比較好,雨天不要抓。當少量螃蟹出池時,可在夜間用蟹籠或網捕撈。當大量人員離開池塘時,應將網籠袋固定在大門口,並在退潮時放水,使無疣梭子蟹隨水流進入籠袋。當池塘裏的水排到最低的時候,可以用鐵耙沿著池底慢慢耙。當妳遇到壹只螃蟹時,小心地攪動它,用小抄網把它舀進洗衣籃或桶裏。抓來的沒有疣的螃蟹要用橡皮筋綁住,防止它們互相撕咬,或者逃進洗衣籃或水桶裏。6疾病預防隨著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疣梭子蟹的疾病也越來越頻繁,主要表現為:6.1病毒病主要由壞疽病毒和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大部分發生在5月-65438+10月。病蟹行動遲緩,昏睡,爪無力,血淋巴發白,肝胰膿腫發白,腐爛發臭,很快死亡。本病以預防為主,①適當換水,機械氧合。(2)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連續飼餵壹周。6.2細菌性疾病三疣梭子蟹感染細菌後常表現為兩種癥狀:(l)甲殼及附肢凹陷、潰爛,如甲殼疾病;(2)可能引起局部細胞器感染或全身性敗血癥,可能是全生命周期的細菌感染所致,主要包括弧菌病和細菌性甲殼病。對於細菌性疾病,應加強日常養殖管理,避免機械損傷,並及時清除病蟹,防止疾病傳播。養殖期間應降低養殖密度,提高飼料質量和水分交換率。病蟹可在全塘噴灑土黴素1-2ppm,或在餌料中添加恩諾沙星1‰連續投餵。6.3真菌病常引起疣梭子蟹的真菌病。通常,病原體是水黴菌、毛黴或鏈黴菌。此病多由細菌侵入疣梭子蟹受傷體表引起。病蟹行動緩慢,進食減少,傷口不愈合,傷口組織潰爛擴散,最後死亡。對於真菌病,日常管理要徹底消滅敵害生物,減少河蟹在捕撈、運輸、放養過程中的機械損傷。病蟹可用5%鹽溶液浸泡5-10min,患處可用5%碘酒塗抹。6.4寄生蟲病多由無柄纖毛蟲引起,如海龍、鉤端螺旋體或Bellworm。病蟹身上覆蓋著許多褐色或黃綠色的毛發,使其行動遲緩,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終因無法脫殼而導致死亡。患病期間,①15-20pp生石灰可撒滿池塘,病蟹池塘換水l-3次。(2)用0.5-1ppm新潔爾滅和5-10ppm高錳酸鉀浸泡病蟹。還有的是天賦雌蟲、腦蟲、蟹奴等寄生蟲病。壹般蟹體表或內臟可見蠕蟲,流行季節壹般為7月-10或早春。疣梭子蟹在活性較低時容易得這種病。壹般全池噴灑0.5ppm的高錳酸鉀或0.7ppm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混合物(5:2)即可殺滅。6.5池底硫化氫、氨、生物毒素等有毒氣體和高濃度藥物引起的環境急性中毒引起的疾病。病蟹背甲後緣腫脹開裂,導致假“脫殼”,三個角膜紅黑渾濁異色,腹部和肚臍下垂,四肢僵硬,死亡。壹般要加強水體管理,定期用沸石粉或“氨網”處理底泥。如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更換池水,換水量為池水的30%-50%。營養殼衰竭、肝腫大或其他內臟疾病壹般是由於缺乏鈣磷或脂肪攝入過多,也有維生素缺乏的。因此,為了減少此類疾病的發生,飼料中應適當添加甲殼素、磷酸二氫鈣和各種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