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馬錢子的藥用價值和毒副作用

馬錢子的藥用價值和毒副作用

馬錢子,又名苦實、番木鱉、馬前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種子。性寒,味苦,有毒。歸肝、脾經。功效散結消腫、通絡止痛,傳統用於風濕頑痹、麻木癱瘓、疽癰腫痛、跌打損傷等。《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說馬錢子“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功遠勝於它藥”。馬錢子臨床應用近千年不衰,說明它具有顯著的效果,可謂是“毒藥猛劑善起沈屙”。但同時由於它是壹味“毒藥”,也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壹、馬錢子的中毒機理

歷代對馬錢子毒性的認識經歷了從“無毒”到“有毒”到“大毒”的過程。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錢子含番木鱉堿(士的寧)、馬錢子堿(布魯生)、γ-可魯勃林及β-可魯勃林、番木鱉次堿、馬錢子新堿、番木鱉甙等。主要的生物堿為士的寧及馬錢子堿。治療量首先興奮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興奮延髓中的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並可提高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的機能。中毒量可抑制呼吸中樞。士的寧還能增強阻止膽堿脂酶破壞乙酰膽堿的作用,使腸蠕動加強,致腹痛、腹瀉。馬錢子堿和士的寧極大劑量時均可阻斷神經肌內傳,呈現箭毒樣作用。馬錢子也可直接損害腎小管上皮細胞,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口服士的寧1次5~10毫克可發生中毒,30毫克可致死亡;服馬錢子生藥7克可致死亡。中毒潛伏期為30~180分鐘。

二、影響馬錢子毒性的因素

1.炮制 馬錢子炮制質量的優劣,壹般以炮制品士的寧含量作為標準,以降低療效差、毒性較大的馬錢子堿含量為目的。傳統炮制方法較多,明代有豆腐劑(《綱目》)、牛油炸(《禁反》)等法;清代有香油炸、泡去毛(《良朋》)、水浸油炸後土粉反復制(《全生集》)等。目前全國應用較多的主要有兩種,即砂炒法和油炸法,已被《中華人民***和國藥典》收載為法定方法。砂炒法至有爆烈聲,表面鼓起,壓之即碎,外表變為棕黃色,砂溫240℃~250℃為宜,時間3~4分鐘。油炸時油溫以250℃為宜。經砂炒或油炸等高溫處理,藥效低、毒性大的馬錢子堿大量破壞損失,而士的寧被部分破壞,同時生成異馬錢子堿,異士的寧堿等毒性小的生物堿。

2.配伍 《神農本草經》序中雲:“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研究表明,麝香、延胡索可增強馬錢子的毒性,故不宜同用。赤芍可降低馬錢子毒性,馬錢子配伍壹定量的赤芍可降低其毒性,隨著赤芍用量增大,馬錢子毒性降低程度增加。甘草對馬錢子毒性亦有影響,有報道,馬錢子與倍量以上的甘草同煎,可減少或解除馬錢子毒性作用。

3.劑量 馬錢子的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臨床應用時必須謹慎小心,可從小劑量開始,藥量為0.3~0.6克,炮制後入丸散劑。士的寧含量控制在6毫克左右。因患者體質、年齡等差異,實際應用中應因人而異,以病去為度。

三、馬錢子的臨床應用

馬錢子雖有大毒,但治病療效肯定。臨床應用時馬錢子必須炮制規範,劑量壹定精確。以馬錢子能通經絡、止疼痛之功效,臨床多用於治療風濕疼痛、經絡拘攣之癥,常與羌活、川烏、乳香、沒藥等藥物配合;在傷科、外科方面,取馬錢子消結腫、止疼痛作用,治療跌撲損傷、骨折等瘀滯腫痛之癥,可與自然銅、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治療陰疽,可與草烏、當歸、地龍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