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名菜歷史簡介
廣東飲食文化
(壹)粵菜簡介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著名四大菜系之壹,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 味, 獨樹壹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其烹飪技術之精妙,菜式美點之紛繁多樣,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都可謂首屈壹指。
在今日中華大地,從京城到邊疆,從沿海到關外,壹股“粵菜風”正風靡全國,甚至沖擊著其它菜系原先占據的市場。
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風味組成。
(二)影響粵菜的地理與歷史因素。
廣東地處我國南端沿海,境內高山平原鱗次櫛比,江河 湖泊縱橫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其西面、東面和北面丘陵環繞、林豐草茂,嶺南佳果豐富,飛禽走獸亦多;南面臨海,灘塗遼闊,出產不少鹹淡水產和兩棲類動物同時,廣州又是歷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 吸取了外來的各種烹飪原料和烹飪技藝,使粵菜日漸完善。
加之旅居海外華僑把歐美、東南亞的烹 調技術傳回家鄉,豐富了廣東菜譜的內容, 使粵菜在烹調技藝上留下了鮮明的西方烹飪的痕跡。
秦始皇統壹嶺南後,漢越文化和生活習俗很快融合。
粵菜的形成歷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嶺南,使廣東飲食文化深受中原影響.宋末時,宋帝帶廚南逃,不少宮廷美食流傳到廣東民間;鴉片戰爭後,歐美各國的傳教士和商人大量湧入,廣州萬商雲集,為飲食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泛市場。
粵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長,再吸收廣東境內地方菜的優點,融匯古今,貫通中西,形成了有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獨具特色的廣東飲食文化,名揚海內外.
(三)粵菜的悠久歷史
粵菜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二千年前西漢人所著的《淮南子》壹書中,就有“ 越人得蚺蛇以為上肴” 的記載,南宋人也誇張描述:粵人“ 不問鳥獸蟲蛇,無不食之 ”,在公元前122 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趙胡墓中已有燒乳豬用 的爐、叉和乳豬殘骨等文物。
(四)廣東涼茶
廣東涼茶,是廣東特有的壹種茶,具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濕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
廣東地屬嶺南,多雨潮濕,冬暖夏熱,先民們為了除濕去熱,便將壹些清熱解毒、消暑去濕的草藥配制成各式各樣的涼茶,制售涼茶的藥店、攤檔、作坊,也隨著社會的需要,不斷得到發展。
每到夏天,涼茶是廣東人必不可少的飲料。
廣東涼茶的主要成份是夏枯草、冬桑葉、野菊花、綿因陳、崩大碗、崗梅、車前草、地膽頭、水翁花、金銀花、紫蘇、薄荷、布渣葉、半邊蓮等等。
(五)廣州菜
廣州菜特別講究廚藝精湛,烹調方法有21種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炎候,尤重“鑊氣”和現炒現吃,做出的菜肴註重色、香、味、形。
口味上以清、鮮、嫩、爽為主,而且隨季節時令的不同而變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並有“五滋”(香、酥、脆、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別。
廣州菜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壹體,自成壹家廣州菜取料廣泛,品種花繁多,令人眼花燎亂。
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遊的,幾乎都能上席。
鷓鴣、禾花雀、豹貍、果子貍、穿山甲、海狗魚等飛禽野味自不必說;貓、狗、蛇、鼠、猴、龜,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制之列,而且壹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
廣州菜的另壹突出特點是,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
廣州菜有許多調料,如蠔油、魚露、柱侯醬、沙茶醬、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醬、咖喱粉、檸檬汁等,為廣州菜的獨特風味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對比起中國其它菜系,廣州菜較少用濃重辛辣的調味料,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廣州菜的著名菜肴有:烤乳豬、龍虎鬥、太爺雞、紅燒大裙翅、菊花龍虎鳳蛇羹等。
龍虎鬥、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都是饒有地方風味的廣州名菜。
1、廣州小食
廣州小食大體可分為油器、粥品、粉面、糕品、甜品、粽子和什食等七大類,這些小食價廉物美,遍布全市大街小巷。
油器類小食,有油條(炸面)、油香餅(鹹煎餅)、笑口棗、牛利酥、脆麻花等,有鹹的、有甜的,也有甜中帶鹹、甜中帶酥、甜中帶脆的。
粥品類名目繁多,油器和粥品壹般都同時經營。
粉面類品種有面條、雲吞、沙河粉、豬腸粉、桂林米粉等,以雲吞面和沙河粉最受群眾喜愛,豬腸粉則多在早上供應,十分暢銷。
面條、沙河粉配以各種肉料可制成牛腩面、豬手面、魚蛋面、牛腩河粉、肉絲河紛、魚片河粉等,既可湯煮,又可炒制。
糕點類有松糕、棉花糕、蘿蔔糕、芋頭糕、馬蹄糕、倫教糕等,這類食品的***同點都是蒸制而成。
甜品類在小食中所占的份量雖然不大,但有其特色,較受群眾歡迎的有雙皮奶、去殼綠豆沙、紅豆沙、芝麻湖、杏仁糊、麻蓉湯丸、冰糖燉木瓜、冰花燉雞蛋、寄生蛋茶等等,這些不但營養豐富,價廉物美,有些還有壹定的醫療作用,如芝麻糊能去腸燥,燉木瓜可清心潤肺,寄生蛋茶可降血壓等。
粽子類大體可分為甜粽和鹹粽兩種類型,甜粽類以梘水粽為基礎,其特點是制作比較簡單,黃澄澄帶有梘水香味,爽滑可口,耐存放,品種有豆沙棕、蓮蓉粽,近年蓮香樓創新了蛋黃蓮蓉粽。
鹹粽類制作比較復雜,品種有鹹肉粽、裹蒸粽、火腿粽、肇慶裹蒸粽等。
廣州市的粽子是群眾喜愛的小食之壹,在街頭巷尾常年可見售賣。
雜食類多為流動個體攤檔經營,品種有煲牛雜、炒田螺、豬紅湯、牛骨湯、酸辣菜等,這些品種各有風味特色,銷售量雖不大,卻也經營者眾,有些經營者在煲牛雜時配以蘿蔔、白灼菜膽以及各式醬料,光顧者頗多。
2、飲茶
是廣州人的壹個生活習慣。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壹種交際的方式。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
茶市供應各式鹹甜幹濕點心,如自助餐,憑君所好,各取所需,價格也很實惠,壹般市民都能消費。
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
它不但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廣州人聚朋會友,業余消遣,都樂於上茶樓。
壹壺濃茶幾件美點,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實在是壹件愜意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
"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壹個重要原因。
在廣州的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壹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六)潮洲菜
潮州菜簡稱潮菜,發源於潮汕平原,歷經千余年而形成和發展,以其獨特風味自成壹體,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油而不膩;講究佐料,註重湯水;烹調方式上,燒炒燉炸俱全;講求色香味型,豐富多彩。
潮菜,不僅風蘼南粵,走俏神州大地,而且飲譽海外,香飄五洲,影響廣泛深遠。
潮州菜的另壹特點是喜擺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頭、尾甜菜,下半席上鹹點心。
秦以前潮州屬閩地,其語系和風俗習慣接近閩南而與廣州有別,因淵源不同,故菜肴特色也有別。
潮州小食品種繁多,源遠流長、制作巧,如有名的水晶球、蠔烙、羔燒番薯、粽球、牛肉丸等。
有的以酥脆噴香取勝,有的以鮮美可口見長。
在制作過程中,壹是選料上乘。
二是註重調味。
三是烹調獨特。
秋到蠔肥,炭燒蠔、蠔仔烙,鮮香四溢,這裏也有種新鮮的吃法,上來時只見菠菜汁、薯粉裹身,入口蠔肉、蠔汁才綠色薄衣溢出,給妳驚喜。
試過原味,再蘸點魚露,可以增添鮮味。
“粉”類主食,在潮陽十分常見。
這裏所說的“粉”,多指用粘米粉制作成各種主食,炒鹹糕稞最為經典,打成年糕模樣再切條,奇怪的是伴著鹹肉末和青菜來炒,不爽不粘,口感軟滑。
潮州的貝類海產,不少可以生吃。
血蚌是壹種很特別的貝類,肉質鮮美,開殼見紅,因而得名,不過由於在泥沼裏生長,采購回來時是灰頭土臉的,必須經過清洗、清水養護壹番,才能“見客”,功夫壹樣費時。
汕頭牛筋丸,爽是出了名的,但是要看正宗不正宗,壹定要咬過才知道———正宗牛筋丸裏總是藏著豐富的天然牛油,肉味香濃。
師傅介紹說,牛筋周邊都有壹定的牛油,用的牛筋越多,牛油就越多。
下鍋前,癟得比普通丸子還小,壹旦到了熱鍋裏,迅速變成壹個乒乓球!小孩子們還以為是變魔術呢。
(七)客家菜
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壹為客家菜肴,另壹為客家小吃。
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系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
與潮菜、粵菜比較,客家菜偏重“肥、鹹、熟”,這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
首先因為他們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壹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饑;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壹天至少要吃壹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壹層浪,喝來壹條巷”,菜鹹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誠然,社會在不斷變革,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而客家菜的變化又反過來說明社會的文明坤,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鍋頭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譽。
其原汁原味主要源於三個方面:壹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汙染的“綠色食品”。
值得壹提的是,這些食品的質量好、味道好與河源的生態環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關系;二是烹調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壹般用生蔥熟蒜調味。
所謂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實惠的價碼和調和的作用。
其調和作用類似現代術語“飲食療法”。
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
比較具特色的有:
1、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是東江菜肴傳統特色的壹大名菜,它的特點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濃。
2、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逢年過節,東江人便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
3、梅菜扣肉
梅菜是惠州傳統特產,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
這道菜的特點是: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
4.八寶窩全鴨
八寶窩全鴨與鹽焗雞堪稱東江菜中的“雙絕”。
這款菜是用糯米、香菇、蓮子、蝦米、魷魚、肉粒、鹹蛋等各種原料作餡,填入鴨腔內,經過氽、煲、蒸的手續巧制而成,以上湯佐食,濃郁芬香,軟滑可口,尤受日本客人歡迎。
(八)飲食習俗
它是廣東文化很有特色的壹個分支,飲食的改革與創新始終不能離開文化的範疇,通過對廣東飲食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可以透視到廣東生活方式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飲食習俗是壹種重要的文化現象,食物不僅僅是含有可供人類利用以維持生命的有機物,對於每壹種食物及其消費方式,還需要由文化對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標簽。
同樣, 廣東人對飲食的選擇,也正是文化長期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美食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才能夠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
以上是我們關於廣東飲食文化相關內容的介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如果大家有什麽關於廣東美食的心得體會,也歡迎和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