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花鳥畫的傳統分類可以分為哪五類?
觀察和研究花卉畫花卉,除了觀看和臨摹古今名畫外,還要深入觀看和寫生實際花卉,了解花卉的衰榮和在霜雨露中的情態。本文從花的葉和枝兩方面簡述其結構和生態。
(壹)花:花往往是畫面的主題。花壹般包括花瓣、雄蕊、花梗等部分。花瓣分為單瓣和重瓣(復瓣)。花形各不相同。牡丹、野薔薇等為重瓣,梨、木棉等為單瓣,牽牛花、百合為單瓣,多數花有單瓣和重瓣的不同品種。雄蕊的長度有差異。雌雄同株的花,大雄蕊和小雄蕊都在壹起,雌雄異株的只有小雄蕊或者只有大雄蕊。雄蕊有的很明顯,有的很隱蔽,需要仔細觀察。花萼也因花的種類而異,如梅花和桃花,梅花和海棠長在壹個長柄上,玫瑰和薔薇有長的花萼尖和茶花。
(2)葉:單子葉植物從枝或莖上長出葉時,葉序是對生互生的,以此類推。有些復葉植物是羽狀、掌狀鳥足狀,有些是雙重葉,形態比較復雜。要先了解成長規律,才不會在復雜中出錯。葉子有葉柄和葉脈,形狀有不同的大小比例如尖圓的長度。
(3)莖和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和藤本等。木質的枝條相當硬,有的相當粗,草本植物的莖大部分是嫩的,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有的有須狀的攀援莖。
花卉素描
各種花在清晨或早晨都是新鮮的,生機勃勃,正是寫生的好時候。寫生就是收集素材進行創作。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壹定要詳細描述。有時我們需要多朵花在屏幕上聚集在壹起。寫生和收集素材的時候,壹定要有正、負、側、斜四個面。有完整的花,也有壹些被枝葉覆蓋的花,既有會開花的小花蕾,也有會開花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壹樣,除了成熟的葉子,也要有嫩葉和嫩芽,並且註意陰陽背,大小穿插。枝幹也要分幹和枝,還有圖中的姿態和密度。這些都是我們以寫生為目的收集素材時首先要註意的問題。
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通常有穩定的視角,但我們可以用移動視角的方法,從最美的角度去寫生,註意花、枝、葉的比例。畫花可以從雄蕊的花瓣開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花瓣,然後再向四周延伸。如果花瓣太復雜,可以概括壹下,要註意其造型美觀。畫樹葉也是如此。除了註意葉序和結構外,還要註意葉背、葉縱、葉背和葉密度的變化,以及前後葉的變化。最後要畫枝,大力做的時候要畫皮紋,如梅花要青老,皮紋要斜,小莖要高壯,幹桃皮要橫,松幹皮要有鱗。
花的素描要從折花開始,取壹枝容易畫的花葉,插在花瓶裏詳細觀察,被遮蓋的雄蕊也可以分開研究詳細的結構。熟悉了簡單的枝幹後,可以選擇整朵花的壹個角落進行嘗試,或者素描整朵花。因為枝葉比較復雜,所以壹定要選擇壹個合適的角度,進行大幅度的裁剪或者調整。總之,花卉素描不是植物的插畫或插圖,而是壹種主觀的選擇和美化,強調的是趣味的表達。
觀察鳥類
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羽”,可分為水鳥和山鳥。按生活習性可分為涉禽、遊禽、猛禽、攀禽、鳴禽、雉雞。他們的特點和習慣如下:
(1)涉禽:生活在淺水區,捕食魚蝦。它們的嘴、脖子和腳都很長。比如鶴、鸛、白鷺。
(2)鳥類:喜歡在水中遊泳,嘴巴扁平,腳短,腳趾有蹼,捕食魚、蝦、蟲子等。如海鷗、野鴨、鴛鴦、鵝、信天翁等。
(3)猛禽:翅膀有力,嘴呈鉤狀,腳尖,性情兇猛,專門捕食小動物。如鷹、禿鷲、魚鷹、獵鷹等。
(4)攀緣鳥:大多上口呈鉤形,下口較短,腳趾兩前兩後,攀緣時可抓在樹幹上。如鸚鵡、啄木鳥等。
(5)鳴禽:喜歡唱歌,大部分鳥類都屬於這壹類。
比如魏、鶯、華美、伯勞、黃鸝、八哥等。
(6)雉雞:屬於陸生鳥類,體型較大,皮毛美觀,尾長,口型與雞相似,多生長在山中的灌木叢中。比如山雞、錦雞、長尾山雞、孔雀等。鳥類是卵生的,所以身體(不包括頭、頸、足、尾等部位)呈蛋形。由於生活環境和習性的不同,它的嘴、腳、翅膀和尾巴也有不同的比例。壹般來說,大多數水鳥(涉水鳥和遊禽)嘴長,尾巴短,而大多數山鳥(鳴禽、攀緣鳥和雉雞)嘴短,尾巴極長。嘴鉤的吃肉,尖細的吃蟲,嘴長的吃熊蝦,吃殼的嘴厚。能飛很遠的鳥大多翅膀長,比較發達,而且水鳥中有很多長脖子,可以快速攻擊,啄魚。另外,頭型、眼精的顏色、位置都不壹樣,也要把握它們的獨特性。
鳥類全身長羽毛,細密的棉羽有保溫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半棉羽毛,許多形狀不清、層次很多的感官堆疊成壹個大面積。另壹種是羽毛的形狀清晰,比如翅膀和尾巴的羽毛,都有詳細的名稱。我們應該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羽毛的形狀及其重疊關系,以便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和順序。
此外,還要了解鳥類的雌雄。大多數鳥獸都是雄性的,很漂亮,也有少數雌雄羽毛相同,但雌性總是比雄性略小,鳥類的翅膀和尾巴是雌雄相反的。雌性的右翼和右尾在上面,雄性的左翼和左尾羽在上面。鳥類的喜、怒、悲、驚,在翅膀、尾巴、姿態上也是不壹樣的。
鳥類素描
鳥類除了結構復雜,還活潑好動。直接從真鳥寫生對初學者來說是壹個很大的挑戰。首先,我們不妨畫壹些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好處是可以從各個角度詳細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的羽毛數量都可以慢慢數清楚,尤其是工筆羽毛。對標本的觀察很有幫助。但是畫標本的缺點是很容易畫出動態的、死板的、甚至形狀比例扭曲的作品。雖然標本是從真鳥身上剝下來的,但是在體內人為塞棉花很容易變形,鳥的眼睛也不會根據類別不同而變化。通常會安裝統壹的人工替代品。張開的翅膀和腳由金屬絲支撐,以保持重量和形狀。以往由於制作人缺乏觀察和技巧,關節變化扭曲,僵硬筆直,或者重心不穩,羽毛淩亂。初學者了解這些最可能出現的癥狀後,不妨對照鳥類的工具書和圖片,或者去鳥類商店、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可以利用相機功能將瞬間的動作定格,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觀察完鳥類標本後,可以嘗試素描籠中鳥。最好去鳥店買壹種平時比較熟悉,比較溫馴的鳥。最好是價格不要太高,容易被飼養員拿來作為寫生對象的。首先要觀察它的各種動作,如踩枝、啄食、尋羽、欲升、欲降、鳴叫、頸縮、飛翔等。,並記憶其特征。在寫生之前,不妨仔細觀察,找到其重復最頻繁的動作或持續時間最長的圖案作為寫生的選擇。妳可能希望用鉛筆或刷子畫草圖。當鳥的姿態發生變化時,不妨根據記憶進行修復,或者等它出現同樣的動態,再迅速掌握。如果需要花時間做詳細的描繪,就需要耐心的畫停,多畫幾次就完成了,而且創作的時候最好經常觀察,這樣容易捕捉到鳥的姿態。
籠中鳥的行為與秦鳥的行為在性質上略有不同,就像監獄裏的人的表情和動作與外面的自由人不同壹樣。為了表現“好鳥為友”的自然趣味,了解每只鳥的生活環境和休息狀態,最好在山裏野外進行實地觀察,用雙筒望遠鏡觀鳥。每只鳥都有不同的習性和姿勢。比如燕子和鴿子不站在樹枝上,仙鶴和鶴用壹只腳睡覺,烏鴉和喜鵲的動態絕對不壹樣。如果不仔細觀察,舊的部分符合物質狀態,符合物理,符合物質感覺。另外,鳥類在停留或飛行時,頭部會迎風,如果迎風,羽毛會翹起,這也是要註意的。
素描時,可以先畫出鳥的主體形狀(蛋形),然後根據頭部的動態(如延長頭部、縮頸、扭動等)加上頭部(也大致是蛋形)。),然後加上翅膀,尾巴,腳。爪子需要在平地上踏穩,緊緊抓住樹枝。如果頸部沒有完全收縮,腳就會被拉伸,如果腳收縮,頸部就會被拉伸。兩者不能同時拉伸。最重要的是身體要有重心,造型要活潑,才能顯出活力。
簡圖
素描繪畫是指用墨線描繪物體而不上色的繪畫方法。還有壹種簡單的人物、動物、動物的畫法,如戰國楚墓出土的兩幅最早的帛畫,用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中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李是這種方法的代表人物。
以線描為主,淡墨也可以渲染。畫線時要將筆墨特點與形式相結合,筆法轉折突兀,線條的粗細、明度都是以所表現的對象的質感或特點為依據。比如薄而輕的線描花瓣,容易表現出其柔美柔美;用越來越粗的線條畫樹葉和樹枝,更容易表現出它們堅硬厚實的質感;寫字收筆時用略幹略空的細線來畫,更容易表現出鳥類羽毛的蓬松柔軟感。
中國畫就是線條的口才,尤其是白描,線條的好壞是壹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以中心為主筆為宜,用筆的壓力和速度要均勻,畫出的線條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度要包含在內,不可外露;筆墨不足,不耐久看。太多的銳邊和外露的力度往往會顯出壹種霸氣的氣息,而時尚又會降低壹些花鳥的美感,所以用白色畫出來的線條應該是“剛好搭在壹個優美的地方。”
另外,筆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遲緩。要有“永不回頭”的意思,腕力壹定要送到頭上。提筆的時候,不能馬虎。關於花線畫法,根據吳學讓教授提供的演示,有三條主線。壹種是起筆停筆(壹字畫),適用於畫葉柄、竹竿等。其次,適合畫葉筋、樹葉等。第三種是連續弧線畫法,適合畫花瓣。下圖是畫鳥的部分演示。畫鳥的順序是先在嘴裏畫長筆,然後上顎用筆,下顎用筆,再依次畫眼圈、眼睛、額頭、後背、翅膀、胸、腹、腿、爪、尾。畫細毛的線中間更輕更粗。如果筆畫太重,就不容易表現出羽毛的質感。
雙鉤彩繪法
雙鉤著色畫是用線鉤描繪物體,然後著色的壹種繪畫方法,也稱鉤勒著色法或雙鉤著色法,是在線描的基礎上進行著色而形成的。它的起源很早。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已經出現了這種畫法。五代畫家黃泉是雙鉤著色法的代表畫家。他的線條細長,色彩豐富,是北宋花鳥畫法的主流。江南的徐希也用雙鉤著色法,但他的風格是野性的,他更註重線條的趣味性。後世花鳥畫家莫雲,以徐希為筆,以黃泉為法。
在用雙鉤作畫的方法上,要選擇熟紙(紙)或絹。用墨線和雙鉤畫好之後,準備兩支毛線筆進行渲染,壹支蘸色,壹支蘸水。妳應該先練習壹手握兩支筆,並且能夠靈活互換。調色時顏色要淺,要染幾次。花、葉內部(或中心)的顏色要用清水筆推到邊緣,清水筆的含水量要合適。水多了會有痕跡,太幹了就不渲染了。渲染後,如果原墨線模糊,可以用重彩反復勾,稱為“勒”。同時,還可以從繪圖紙的背面進行染色,使畫面的馬賽克顏色更加濃密均勻。有三種方法可以給花遮蔭:
(1)先染:先用最淺的色基(即平塗打底)染花,再染其他顏色。通常白色、粉色、淺黃色的花先用白色粉底染,再用淺綠、品紅、藤黃等色。葉子可以先染草綠色背景,再染花青。
(2)先染:紫紅色或絳紅色的花,可先用花青(或淡墨)由內而外染紅,染葉也可先用花青(或淡墨)染,再染草綠色。
(3)染色法:如葉尖紅色、根部略帶綠色的粉蓮花瓣,可先用白粉再從葉尖向內染成品紅色,立即由內向外染成淡綠色,在水未幹前加入。被當地昆蟲損壞的斷葉也可以通過嫁接染色。
鳥類的采集方法略有不同。下圖是吳學讓教授的演示。先用白描,再用淡墨染,然後第二遍染色,幹透後畫第三遍,然後第四遍梳理,第五遍再畫梳理羽毛(或動物)。為了強調羽毛的柔軟細膩感,羽毛梳理法的原理是淺色羽毛用深色梳子。
無骨畫
無骨畫是壹種不用墨線直接用顏色畫物體的方法。《無骨圖》相傳為北宋許崇思所作,此後畫家寥寥無幾。清初的雲是復興這壹繪畫的大師,對近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無骨畫法也是用熟紙比較合適。因為不用墨線,前後葉或花瓣的關系用空白的“水線”彎曲,有白為黑的味道。無骨繪畫還可以細分為幾種表現形式:
第壹種方法更細致,如雙鉤填色法,只省略雙鉤的墨線,逐層添加染料而成。
第二種畫法稍微松壹點寫意的筆法,直接上色,壹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修邊上色,再用其他相近的顏色染壹下部位,再烘幹。類似的碎墨,因為使用熟紙,有半融合的效果或者略有斑駁的顏色變化。
壹般來說,線描、雙鉤彩畫、無骨畫機都屬於工筆畫的範疇,要註意其形式的完整和結構的清晰。初學者可以在作畫前先勾壹張同樣大小的素描,放在繪圖紙下,這樣構圖和造型就有了依據,可以專註於色彩和筆法的趣味。無論用哪種發式畫花和葉,顏色都要深淺變化。也可以用“染壹染再染”的方法,追求更豐富多彩的變化,但顏色不能太鮮艷,素雅永遠是最好的。染色後,等到它幹了,然後鉤葉筋,絹花或畫雄蕊,以增加細節。
寫意
寫意是指用簡單概括的筆墨表現對象的精神狀態,是壹種不求神形的繪畫方法。根據繪畫史上的記載,唐代吳道子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潑墨,可能已經有了寫意的形式。在傳世的畫作中,蘇軾和文同的墨竹,石的墨梅,已經可以歸入寫意之列。到了明朝末年,徐渭已經用雄渾的筆墨在宣紙上畫出了壹幅大寫意,如下圖,徐渭的《牡丹芭蕉石圖》。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石畫派都為寫意花鳥畫拓展了許多領域。
花鳥畫中的寫意多采用“點堆”或“點簇”的技法,又可細分為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幾種方法。適合用原紙作寫意,可以單獨用墨作畫,也可以幾種顏色作畫。鋼筆首先包含淺色,然後比筆尖更暗。也可以用深色上色,然後蘸清水。每支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容易和原紙融在壹起產生幹、濕、濃、淡不同的效果。
以下板塊是吳學讓教授用寫意的手法展示的紫藤。先用雙鉤畫了解它的結構。用寫意的方法表現紫藤花,先用羊毛筆蘸白粉,筆尖蘸藍花,再蘸洋紅,用側鋒堆起來,即畫出有濃淡和顏色變化的花瓣。花瓣填好後,改草綠色畫細莖,點花梗,用黃粉點花蕊。此外,還應註意葉片的結構、葉序和穿藤方法。
總之,寫意雖有所謂“意不達筆”,但無論形式簡單,還是形象不準確,都無關緊要。但要想畫好寫意,還是要在工筆和觀察寫生上下更多功夫,才能充分發揮出筆法簡潔、意足的特點。
中國畫中動物繪畫的基本技法
動物,又稱猛獸,在中國畫中很難很好的表達。宋代薩滿德宏指出:“畫師可為鬼,使人目瞪口呆者,因其形變態無常,可欺世,而終貴。而狗、馬、牛、虎,其形正常,故晝難工,世人見之貴也。”可見,動物和動物都有壹個正常的形態,即每個動物都有壹定的大小、比例和動態。如果不夠細心,觀察不夠仔細,很容易成為笑柄。經常畫的動物和野獸包括馬、牛、虎、獅、鹿、羊、猿、貓、狗、浣熊、兔子、馱畜、象征權力的騾子和龍等。每種動物都有不同的特點和習性,所以在作畫之前有必要進行詳細的觀察和素描。
動物和野獸的觀察和素描
中國古代畫家非常重視觀察。比如擅長畫猴子的北宋畫家易元吉,他曾經遊走於山川湖泊之間,觀察野生動物的動靜,所以他畫的野生動物很有意思。李每次路過草廬,看到裏面的禦馬,都會觀察壹整天,沒有時間與客人交談,所以他能夠畫出壹匹馬的特征。黃山谷在他的詩中稱贊:“的骨頭在白天也是多肉的,他的文字像壹根折斷的竹子。”相傳元代著名馬畫家曾向莊學過“馬滾塵”壹說。他的母親管夫人透過窗戶向外窺視,看到壹匹馬在卷起塵土。因此,趙勇可以通過騎馬的日子獲得他的氣質。可見古代的高成就者非常重視觀察,甚至親自去模仿它們的動作,以求生動地表現動物和野獸的特征和趣味。
在蘇東坡的題詞中,提到蜀中收藏家杜有壹天把他的書畫暴露出來。壹個牧童看到其中壹把斧子戴嵩戴的鬥牛畫,拍手大笑,說:“這幅畫也是鬥牛,鬥牛力在壹角,尾巴在兩股之間。現在是打架,可笑。”“牧童經常和牛住在壹起,發現牛打架的時候,牛尾緊緊夾在兩個股之間。但唐代著名牛畫家戴嵩的觀察不夠周到,導致失誤,值得我們借鑒。
中國畫歷來提倡“形神兼備,以形傳神”,畫獸獸也不例外。只有仔細觀察,掌握神態,才能畫得惟妙惟肖。動物雖然也有五官和四肢,但表達感情的能力沒有人類豐富。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他們細膩的動態和表情。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此外,動物還具有許多特殊的習性和動態,如鹿、虎等的耳朵可以隨意向四面八方轉動,像壹個傾聽者,能察覺到最細微的聲音;貓、老虎等眼睛的瞳孔可以隨著自然光的變化靈敏地開合,就像照相機的光圈原理壹樣;動物的尾巴具有平衡功能,可以調整各種姿勢。應該註意這些特征。
畫貓表現出靈動靈動的特征,而屬於貓科的老虎則表現出威嚴和勇猛之感;畫壹頭驢,要畫出壹種傻傻的滑稽的味道。屬於齒科的馬在白天必須有壹種英姿颯爽的性格。在開始壹天的工作之前,必須研究壹下每種動物的性格。
畫素描時,要對動物解剖學有所了解,至少要觀察它的骨骼和肌肉的關系。古人常說畫虎皮難畫骨,意思是普通人往往過分描寫了虎皮的養眼之處,而忽略了其筋骨在展現虎力方面的重要性。
素描是積累創作素材、捕捉生動形象的必要手段。但它是壹種觀察與默寫相結合的方法,勾劃出生動的形象,而不是壹筆壹畫地看。對於白天處於動態的動物和動物,要掌握神態,尤其要註意它們從壹種動態過渡到另壹種動態的瞬間。只用寥寥幾筆,就要準確地表現出動物和動物的特征,其動態走向取決於不同方向線條的對比和組合。以擅長動物繪畫的梁教授的素描為例,再加上水墨畫中的猴畫冊,可以發現經常觀察和寫生是很有幫助的。
寫意天法
畫畜獸的寫意,在漢代和魏晉時期的磚畫中都可以見到。五代時石可的畫中也有禪虎,但直到明代,寫意才更加盛行。如沈周的素描本中有動物,郭旭的《牛背笛圖》幹濕濃淡變化生動,用斷筆幹墨將牛毛掃出,趣味十足。現代的獸類畫家多以寫意的方式表現自己,如徐悲鴻的《雙馬圖》,將西畫的明暗觀念與解剖學的正確知識相結合,表現出奔放馳騁的精神。林語山的虎表現出兇猛、威嚴的氣勢,齊白石、李可染的牛都有獨特的個性。
寫意用簡潔的筆墨表現豐富的內容,能激起觀者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所以在寫意中,細節要簡化或省略,比如繁瑣的明暗。眼睛是生動的地方,可以誇張。至於布景的安排,必須根據各種動物的不同習性和生活環境來安排。例如,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動物不適合寒冷地區的植物。動物,比如牛馬,可以留白,不襯托景物,或者在地上染些草,比如徐悲鴻的馬,讓觀者自由聯想。
虎的寫意:先用淡墨描形,虎身塗赭石、藤黃,再用略濃的墨汁染口胸白粉,第二次染身赭石。稀墨斷前絲細毛後,蘸虎寫意法,論證眼耳用濃墨畫,條紋重鉤。第二遍用白粉和濃墨染,白粉用來畫虎須。最後,布景完成。畫的時候幾乎都是同時做,層層加重。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類型。中國畫在古代沒有明確的名稱,壹般稱為丹青,主要是指畫在絹、紙上,裝裱起來的卷軸畫。近代以來稱為中國畫,區別於從西方傳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它是由中國獨特的筆墨和顏料,按照長期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規律創造的繪畫。中國畫按其材料和表現方法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畫、寫意和線描。按其題材分,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長卷(又稱手卷)和橫帷、條幅和中堂、畫冊頁和鬥方、折扇和扇上畫的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和與之相關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學、藝術的認識。
種族發生
中國畫歷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帛畫,在此之前還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的繪畫為後來的中國畫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奠定了基礎。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的統壹向分裂迅速轉變,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沖擊與融合,使繪畫形成了以宗教繪畫為主,本土歷史人物和文學作品取料占壹定比例的局面,山水畫和花鳥畫也在此時萌芽。同時有意識地從理論上把握繪畫,提出評價標準。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呈現出全面的繁榮。山水畫和花鳥畫已經成熟,宗教畫達到頂峰,出現了世俗化的傾向;肖像畫主要表現貴族生活,有具有時代特征的人物。到了五代兩宋時期,更加成熟繁榮,人物畫已經轉向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繪畫逐漸衰落,山水畫、花鳥畫成為繪畫的主流。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時期,水墨山水、寫意花鳥得到了突出的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卻走向了模仿,與時代和生活越來越遠。從19年底開始,百年來中國畫不斷引入西方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理念,在繼承國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眾多流派、名家和不斷的改革創新。
19世紀以後,在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政治、經濟(尤其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中心城市聚集了壹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劉海粟、潘天壽、朱湛、張大千、傅抱石、、陸等。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如齊白石、、金城、、、、蔣、、李可染等。壹批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如高、、陳、何香凝、、、等。隨著形勢和時代的變化,上述地區的畫家也隨之遷移。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很多畫家來到西南,1949以後很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今天,中國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畫院,除了三個中心之外,還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畫家的數量空前擴大。
在中國現代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和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要麽遵循模仿和繼承上壹代畫家技法和風範的原則,要麽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努力改變,在保存和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包括金城、顧,後者以齊白石、黃、潘天壽為代表。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隨著西方藝術的大量引進和反封建鬥爭的深入,中國畫的改革成為時代的新潮流。以留學日本和歐美的高、、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為代表,主張將西方藝術的寫實主義和現代西方藝術的創作理念與中國畫相融合,找到了中國畫改革創新的新途徑,使中國畫煥發出新的生機。其中,高、等嶺南畫家主張中外妥協,古今融合,將日本繪畫與傳統的水沖、粉撞、無骨畫相結合,創造出壹種具有強烈奔放時代感的新風格。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技法融入傳統筆墨,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林風眠調和中西,吸收了民間藝術的質樸和活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意境深遠,形式新穎。此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中,張大千借鑒了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壹些技法,創造了潑墨畫法;李可染受西洋畫啟發,直接寫生,創作場景。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和觀念來表現中國畫的傳統詩意和境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從文人貴族自娛自樂的貴族藝術變成了“人民的藝術”,從過去的象牙塔變成了十字路口。中國畫在題材和內容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把目光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壹大批具有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畫家們為中國繪畫的創新與發展爭論不休。比如康有為提出“以復古為創新”、“中西合璧為新時代”的思想;徐悲鴻主張“善古法者當守之,拒斥者當續之,不善者當改之,不足者當增之,能取西畫者當融之”;劉海粟提出要“發展東方固有的美術,研究西方藝術的精英”;林風眠主張“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陳師曾積極分析和回答了文人畫的特點和意義。林紓則反對創新,號召人們鄙視“新洋學”,只以“古意為宗”;金城則極力主張:“傳聖明之法,不可忘,承舊章。”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人們曾有壹場關於素描能否作為中國畫造型基礎,以及如何看待筆墨技巧和各種新國畫的討論。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中國畫如何創新以適應時代的審美需求,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造型特點和表現方法
中國畫在觀察理解、形象塑造、表現技法等方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哲學和美學。在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上,采用以小見大、以小見大的方法,在活動中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直接參與事物,而不是局部亮相或局限於某壹固定點。它滲透到人們的社會意識中,從而使繪畫具有了“孤獨千年,學畫”的認知功能和“以惡警示世界,以善昭示未來”的教育功能。即使是山川、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人們的觀察、理解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們的社會意識和審美趣味相聯系,借景抒情,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壹”的觀念。中國畫講究立意,講究立意寫作和形象思維,講究主客觀藝術形象的統壹。造型不局限於表面的相似,而是強調“美在相似與相異之間”和“相異”。它的形象塑造旨在傳達對象的表情和情感以及畫家的主觀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舍棄那些不本質的或者和形象特征聯系不大的部分,那些能體現五官的部分可以通過誇張甚至變形來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