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名勝古跡、旅遊景點、著名小吃
『海 河』
海河起自天津市西部的金鋼橋,東至大沽口入海,全長70多公裏,橫貫天津市區。流域面積26.5萬平方公裏,是子牙河、大清河、南運河、北運河、永定河5大水系的入海通道,兼有排澇、蓄水、供水、航運、旅遊和環境保護等綜合功能。海河是天津人的母親河,也是天津的象征。天津人日常生活閑逛、休憩的地方都離不開海河兩岸,新型的建築物以及遊樂地點都圍繞在夾岸兩旁。海河兩岸是壹覽天津人面貌的最佳地帶。
『鼓 樓』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壹,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後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重新修復後的鼓樓舉辦了與天津歷史有關的各種展覽,如天津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此外還開辟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築和名人名居等。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天後宮位於全街的中心。全街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全部建築為磚木結構,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壹處仿古建築群。建築格調為“仿清、民間、小式”的風格,配有油漆彩畫、磚雕、木雕。街的南北兩口各新建仿清式牌樓壹座,全街有商店近『石家大院』 位於西青區楊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壹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壹宅”之稱。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藏有大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磚雕等民間藝術珍品。同時,石家大院內還設有石府戲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戲樓。
『五大道小洋樓』 天津有近千幢漂亮的小洋樓,古舊韻味引人入勝,英式、法式、德式、俄式、意式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物爭奇鬥妍,天津又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這些小洋樓集中在五大道(成都道、重慶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當時,壹些西方人、皇親國戚、巨商富賈把天津視為建立“小公館”和別墅的理想地點。天津這些小洋樓,幾乎都有近百年的歷史。
『海河意式風情區』 座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意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壹的意大利文化集中地。在這個區域的周圍有諸多著名的近代和現代歷史名人故居,有梁啟超飲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凱、馮國璋宅邸等。
『薊縣風光』 薊縣居津京唐承四市的腹心,古稱漁陽,是天津的歷史文化古城,境內山青水秀、峰巒疊翠、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聞名遐邇的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石趣園、遼代白塔、唐代獨樂寺;還有以“八仙”在此野餐小憩的神話故事命名的八仙山、號稱“天津第壹高峰”的九山頂、有觀賞與科研價值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水伴石生的大峽谷。
『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裏海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寧河縣西北部,是海退後形成的古瀉湖潮窪地。潮白河南北貫穿,將濕地分為東、西七裏海,總面積約為9500公頃。七裏海生物物種多樣,是許多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遷徙、棲息、繁殖的基地。水生植物涉及12群落,植物200多種,國家保護三類植物3種,主要植物為蘆葦;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壹類動物11種,二類動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達10多種。
大沽口炮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塘沽區大沽口海岸南岸。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防要隘,自明代中期開始便在此構築炮壘,以後經多次擴建加固,逐步形成海防要塞。至清光緒元年(1875)時,還增設了歐洲鐵甲快船、碰船、水雷船,使大沽海口成為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前沿陣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義和團運動時期,大沽口炮臺多次受到帝國主義侵略軍的破壞,至今尚存以"威"、"鎮"、"海"三字命名的3座炮臺,成為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見證。
風味小吃
狗不理包子:
津門食品三絕之壹。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創始於清朝末年。以發酵面包入豬肉等餡蒸制而成。因其創始人高貴友的乳名狗不理而得名。其色白小巧,形似待放菊花,面皮有咬勁,餡心松軟油潤,肥而不膩。 清末年間,高貴友在南運河三岔口開設包子攤。因其苦心琢磨,不斷實踐,創出和水餡、半發面等法,使包子獨具特色,顧客日多其乳名與包子的美名不脛而走,鋪面字號德聚號反不為人知。
耳朵眼炸糕:
津門食品三絕之壹。1989年獲商業部金鼎獎。因其店址緊靠僅寬的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以粘黃米面包入豆沙餡炸制而成。其形呈橢球形,外皮酥脆、內裏軟糯,餡心細膩甜香,可放置多日不變質。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十八街麻花:
津門食品三絕之壹。1989 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以發酵面加芝麻、青梅、糖姜、核桃仁等什錦餡料,經搓擰、油炸而成。又稱“桂發祥”什錦麻花,因其店鋪原址設東樓十八街,故稱“十八街大麻花”。其口感油潤,酥脆香甜,具有多種原料的復合香味及營養,舊存不綿。桂發祥什錦麻花每根有重50、100、250、500克等不同規格。最重達1.5千克。
大福來鍋巴菜:
津門傳統小吃。創於清光緒年間。特點是色香味型俱佳。
鮮果餡湯元:
天津風味小吃。特點是清香爽口、粉糯軟滑、果味濃厚、別具風味。 以小白樓地區的白樓小吃店與江南春餐館的最有名。
貼餑餑熬魚:
天津民間流傳美食。特點是玉米面餑餑顏色金黃、底面焦脆。小魚 味鮮香濃,魚骨酥軟。
京東餡餅:
清真風味食品。特點:色澤金黃,肥而不膩,清香適口。
喇嘛糕:
津門傳統風味小吃。以遼寧路 144號京津餐廳經營的為最好,特點是色 澤金黃,甜暄適口,營養豐富,松軟。清素,營養成份高。
羅漢肚:
醬制食品。由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采用傳統的醬制方法研制生產。因肉 皮層次分明,形似羅漢的肚子而得名。特點:緊固不散,光澤透明,口感鹹鮮, 適口不膩,醬香醇厚。
知味齋水爆肚:
天津風味小吃,創於1920年。特點:肚絲鮮、脆、嫩、爽口。吃 時趁熱蘸料,滋味醇厚,具健脾養胃之功效。
杜稱奇火燒:
津門風味小吃。特點:外焦內嫩,餡心細膩,口艷醇香。
崩豆張:
天津老字號食品店,歷經五代傳人。創於清嘉慶年間。特點:脆而不綿、 不硬、不含膽固醇,久嚼成漿,濃香滿口。
果仁張:
老字號食品店,歷經四代傳人,有 160年歷史,屬宮廷禦膳食品,被賜 名為“蜜貢張”。主要產品為掛霜系列果仁。
馬記茶湯:
天津風味小吃。起源於明朝末年。特點為:色澤粉紅、質地細膩,香 甜潤口。
石頭門坎素包: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 由清末天後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特點: 薄皮大餡、低脂肪、高蛋白。味醇清口。
恩發德蒸餃:
清真風味小吃。1921年由時文德創建。用洗凈的西葫去皮去瓤,羊 肉末用開水烙透。攪入醬油、花生油、香油、精鹽、蔥姜末。最後將西葫餡投入 拌勻。將搟成的面擠捏成道士帽形的餃子生坯,上屜用旺火蒸熟。特點:有咬勁、 不滲油、肥而不膩、鮮嫩味美。
陸記燙面炸糕:
創始於1918年,制作時選用優質面粉、黑白小豆、白沙板糖、花 生油為原料。經過 7道工序,慢慢加火,炸成扁球形的紅色成品。特點:外皮酥 脆、不粘不艮、餡甜爽口、清香不膩。
芝蘭齋糕幹:
津門著名風味小吃。具有6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選用優質小站稻米、 江米為主料,輔以優質紅小豆、芝麻、桃仁、葡幹、瓜條、桔丁等精制而成。特 點:外觀潔白,不粘牙、不掉面、綿軟筋道、內味獨特。
明順齋燒餅:
傳統風味小吃。由呂鳳祥在本世紀20年代在“唯壹齋”制作經營。 用熱香油與富強粉混合面酥面,包上餡,經過烙、烤兩道工序而成。特點:色澤 杏黃、外皮酥脆、內層柔韌面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