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桿菌
根據在亞碲酸鹽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征和生化特性,白喉棒狀桿菌可分為白喉外毒素、索因子和K抗原。白喉棒狀桿菌最常侵入咽、喉、氣管和鼻腔的粘膜,也可侵入結膜、陰道甚至皮膚傷口的粘膜。根據主要病變部位,白喉分為三種類型:咽部白喉、鼻部白喉和氣管白喉。
白喉是壹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咽喉部出現壹層灰白色的假膜。該菌可產生較強的外毒素,進入血液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亞碲酸鉀培養基能使其菌落變黑。
擴展數據
用百白破疫苗和白喉類毒素進行人工主動免疫是預防白喉的重要措施。按照國家免疫規劃擴大免疫方案,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24月齡兒童接種百白破疫苗1劑次,6歲兒童接種百白破疫苗1劑次。
白喉棒狀桿菌不耐濕熱,但對壹般消毒劑敏感。60℃10分鐘後或煮沸後迅速死亡,1%石炭酸1分鐘後死亡,但其抗幹燥、耐寒、日曬能力強於其他無芽孢細菌,在日常用品、食物、衣物中可存活多日。這種菌株對青黴素和常用抗生素敏感。
百度百科-白喉棒狀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