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堅海報設計——為什麽總有人說陳幼堅的設計好?
70歲的今天,他的眼神依然像二三十歲的他:充滿激情,充滿智慧。
也許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妳壹定見過他的設計,這些設計遍布各大超市的貨架。
迄今為止,他已經獲得了600多個國際設計獎項,並聲稱自己是
“妳自己設計的不貴,就是超級貴。”
,但仍深受人們喜愛。
▲logo設計作品
他的設計理念,融合東西,雅俗共賞,堪稱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他說,不是我對中國文化了解有多深,而是我知道如何表達。
他就是平面設計教父陳幼堅,被公認為世界十大著名設計師之壹。
(王澍、貝聿銘、馬等大師都在此“世界十大”之列)
▲陳幼堅
01
設計“教父”
不可否認,這是壹款成功且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除了可口可樂,我們是吃著大恰恰瓜子長大的,現在還愛喝。
維他牛奶
也
李錦記,藍月亮,尖叫
等等,他們的標誌都出自他手。
可見都是很有時代感的經典。
▲農夫山泉尖叫系列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不像很多設計大師。
事實上,
設計教父陳幼堅不是壹個訓練有素的設計師。
我從來沒有過設計專業的系統學習經歷。
除了父親給他的藝術啟蒙之外,
其余的經驗來自於我自己的親身實踐。
▲小時候和爸爸的合影。
20歲開始在壹家外國人開的廣告公司做助理學徒,努力了10年。
我想繼續下去,但陳幼堅很累,因為在當時的行業盛行“自由競爭演示”。
1980,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年輕時的陳幼堅
1986,原達訊廣告公司正式更名為。
“陳幼堅廣告設計公司”
1996,陳幼堅設計公司被Graphis雜誌選為“聖經”。
全球十大最佳設計公司之壹,也是唯壹獲此殊榮的中國設計公司。
▲上海外灘美術館標誌設計
▲國家大劇院標誌設計
很難用壹個詞來概括陳幼堅的作品,因為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
如果非要說出壹個最著名的,就不得不提他的“精工書法鐘”。
精致復雜的中國文化和工藝用現代設計技巧重新組合,創造出壹個
鐘與中國書法的精髓。
▲被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接受為永久藏品。
乍壹看,它似乎不起眼,等待它的指針“移動”
妳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秘。
分針和中國楷書點畫符號的交點,
只要組成完整的中文數字就可以了。
壹,二,三,四,五,六,七,八。
“與其說這是壹個鐘,
而是寫在圓形宣紙上的書法作品。
因為當我在寫書法或者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
還有壹種錯覺,時間是靜止的,
這也是我的靈感來源之壹。"
陳幼堅
02
獲得600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原來生活中那麽多熟悉的設計都是陳幼堅設計的。
其實他的設計和藝術遠不止這些。再來看看他的其他經典佳作。
▲部分海報作品
唱片封面設計
20世紀80年代,陳幼堅為許多流行巨星設計了專輯封面,包括譚、梅艷芳、張國榮和羅大佑。
Tam《射雕英雄傳》封面
▲梅艷芳《飛躍舞臺》封面
▲羅大佑《情人同誌》封面
其中和哥哥張國榮合作時間最長,從出道到1989年的告別演唱會。
陳幼堅壹直是張國榮的禦用設計師,涵蓋了他所有唱片的封面設計和制作設計師。
▲陳幼堅和他哥哥的合影。
張國榮的精神錯亂
1984萊斯利
1987夏季浪漫87
1988弗吉尼亞現在
1989敬禮
1989最終遭遇
這個封面中的“最終”特效現在根本不是問題,但它是陳幼堅用木頭手工打造的!
為什麽他的設計“貴”源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是唱片行業的最高出價者,幾乎是行業標桿。
即便如此,找他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這大概就是實力吧~
海報設計
他的海報設計也是壹絕!
▲海報展現場照片
在2002年,
為北京申奧設計的海報。
五環的顏色環繞天壇,體現了運動的感覺,具有北京的特色。
2001年
名古屋學校演講海報設計。
中間圓圈的紅色文字是展示主題場所的相關信息,也
恰恰是這個圈子,讓它和周圍的文字形成了壹個* * *。
左上是名字,中間的小十字線和圓圈是“古”字,右下和圓圈組合是“府”字,合起來就是名古屋。
下面這個是給壹家字體設計公司的
設計雜誌封面
,很有意思。
“左”字用很多右字拼,“右”字用很多左字拼。
而且版面上也有對比。圖1是水平的,圖2是垂直的。
陳幼堅1990
個展《東情西韻》海報。
海報主體是壹個漢字“東”,代表東方,海報頂部的英文字母“W”代表西方。
以紙邊為豎線,海報的左上部分似乎是隱藏的“魯”字。
▲“EastMeetsWest”展覽
2002年再次辦展時,表達方式不同,表達的意義不變。
1997
公司海報。
用毛筆將漢字“壹”與阿拉伯數字“1”組合成漢字“十”。強調從“十”中分離出來的“壹”。
陳幼堅設計公司是世界十大最佳設計公司之壹。
1998
“設計與生活展”海報
深圳和香港是兄弟,兩者就像筷子壹樣缺壹不可。兩根筷子用來代表深港兩地的密切關系。
紀念好友田中壹光的海報。
正文由字段中的“我”和英文名中的“我”組成。
陳幼堅和田中壹雄是很好的朋友,包括他去日本做個展,也是田中壹雄介紹的。陳幼堅設計了下面的海報來紀念死後的田中壹光。
品牌願景& amp;產品設計
說到他的經典作品,就不得不提《茶》。他做了很多關於茶的設計。
竹葉青四川成都綠茶品牌
自2008年以來,陳幼堅壹直是竹葉青的品牌,並做出了壹系列沿用至今的產品。
品牌視覺與商店空間設計
品牌標誌的靈感來源於浸泡在茶杯中的每片竹葉的形狀。
根直立,就像茶在水中跳舞,這是竹葉綠茶的獨特之處。
論道的包裝盒上,選用玻璃材質作為包裝的長封,開啟方式如同中國古代的珍貴寶物壹樣精致。
▲朱高端茶系列《在路上》
▲最新的竹葉綠茶包裝
路易威登呂茶道
硬盒
陳幼堅設計了壹個“茶道”硬盒。
中國茶文化與LV經典品牌文化“旅行”相結合,全球限量產品價值百萬。
受中國“茶”字的啟發,整個展覽結構由“茶”字演變而來。
在旅途中,打開它可以體現品茶的實用功能,而關閉它則是壹種經典、精致、優雅的裝飾藝術。
還有壹些其他的設計也相當出彩。
西武品牌標識
1983廣州迪斯科俱樂部標誌
03
堪稱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熟悉陳幼堅設計的人都知道,作品中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表現出物物結合的唯美主義。
他把自己的設計表達風格總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愛在東方,韻在西方”
▲工作室的logo正是手中“四喜娃娃”的形狀。
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手段的結合恰到好處,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
這為當時中國整個設計界的審美樹立了壹個風向標,很多人稱他為“活的設計教科書”。
▲“現在”手表
審美與文化,
是他認為對設計非常重要的兩個條件。
審美決定視覺風格,文化決定作品是否有內涵。
▲陳幼堅攝影作品
他的設計很貴,但很多人願意買單。這無疑是商業與設計合作的最佳範例。
他說,只做感人的設計。
用心去做,發自內心的東西自然最容易打動人。
設計不是為了迎合品牌客戶的想法,而是真正了解消費市場,才能確認作品的真實性。
當然,生活和商業也可以應用在藝術設計中。
▲黃埔會櫥窗設計
▲陳幼堅《我的日記》展覽
對於大家瘋狂跟風的所謂潮流設計。
他相信,
創意和理念最重要;了解市場和文化是最基本的。
我們在當下設計,賣給現在的社交圈,但是現在的潮流只是壹個工具。比如字體表達,色彩表達,紙張表達,外觀表達。
觀念不同,不壹定只是當下。
好的設計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被淘汰。
▲澳門頂級私人會所紅嶺
▲陳幼堅設計的Schair
如今70歲的陳幼堅像壹個“老頑童”,仍然活躍在許多設計領域,並不時有壹個聯名的名字。
▲陳幼堅跨界設計口紅
他在生活中也培養了很多愛好,比如逛跳蚤市場,看藝術展,玩攝影。
成了人人羨慕的“老年生活”!
50年的經驗,他以其獨特的才華在設計領域為中國贏得了許多聲譽。
這麽多年,從設計延伸到藝術,發展藝術,可能是陳幼堅對設計熱愛的升華。
看似自由意誌的東西,其實是他的堅持。
回顧他的設計和藝術生涯,陳幼堅說他從未停止過每壹天。他有使命感,跑到這個階段也沒有放棄。
▲他上了雜誌封面。
“從我二十多歲出來工作的第壹天起,
我很感激能有今天。"
“生活就是這樣,不斷地尋找,
不斷增加妳的能量,從外表到內心。
剩下的時間,我應該用我壹生的時間,
分享壹下我學到的東西。"
陳幼堅
為什麽總有人說陳幼堅的設計好?陳幼堅,出生於中國香港,1950,著名設計師。他在香港和國際上獲得了400多個獎項,在紐約、倫敦和東京都很有名。1996年,被設計界奉為“聖經”的Graphis雜誌將陳幼堅設計公司評選為全球十大最佳設計公司之壹。1997年,海報和藝術掛鐘被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接受為永久藏品。
陳幼堅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但他對中國遺產的堅持和自豪並沒有使他成為壹個固守傳統的“藝術老人”,而是使東西方文化在他的設計理念中更加合理地融合在壹起。他成功地將西方美學與東方文化融合在壹起,使他的作品既有傳統的韻味,又有時尚品味的優雅。他的作品富有中國味,卻又典雅精致,讓人體會到物我合壹的審美。他的設計被稱為有靈魂的設計,他的作品充滿了東方禪宗和富有想象力的想法。
在他眼裏,生活是最好的設計靈感,好的品味才能產生好的設計,所以即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東西融合”的設計風格,也會在生活的不同階段發生變化。經過多年的沈澱,他將“東西融合”從產品延伸到空間,東方元素的運用不僅僅停留在表面,更體現了他對東方禪宗哲學的潛心研究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他的作品越來越需要細細品味,在不同的時間和心情下總能讀出不同的感受。
陳幼堅成功地融合了西方美學和東方文化,但他知道如何與時俱進,這壹切都來自於他對生活的體驗。
他的設計受日本設計影響的形象更大。
多面設計大師陳幼堅以“東感西韻”的獨特風格指代中國設計。時至今日,很多日本設計名人仍然會記得2002年在東京舉辦的壹場名為“東感西韻”的個人設計展。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美學”和“東方文化”的表達方式,被亞洲乃至全球設計界津津樂道。而“愛在東方,韻在西方”也成為這位屢獲殊榮、港產級設計大師的知名標簽。
他就是新港紳士——陳幼堅,他是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商人和攝影師。《創意創造者》第五期——推動中國設計國際化的設計大師陳幼堅的多面人生。
1
|香港水果店的藝術啟蒙|
香港設計大師陳幼堅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設計師之壹。他的“愛在東方,韻在西方”的設計理念得到了設計界的高度評價。作品不僅包括可口可樂、李錦記、香港國際機場、萬科等品牌的形象系統,還包括上海外灘三號水療中心、香港歡樂餐廳等商業場所的空間形象。
幾十年來,陳幼堅和他的設計團隊獲得了600多個設計獎項,1996被Graphis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最佳設計公司,被設計界奉為“聖經”。
人們很好奇這樣的設計天才是否被賦予了非凡的天賦或教育。
根據陳幼堅自己的說法,除了20歲開始涉足設計行業,上了十個月的夜間設計課程外,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的設計教育。就連這種業余學習也因為覺得學校教的太慢,學的不如公司快而放棄了。
小時候,陳幼堅第壹次上傳統的中國小學,成績不好。他還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所以他的家人把他轉到了壹所天主教的外國學校。後來,陳幼堅的成績出人意料地在班上名列前茅。後來升入西方文化濃厚的嘉道理爵士中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參加了很多學校活動,比如打籃球、唱歌比賽、田徑運動等。每逢聖誕節、新年等盛大節日,陳幼堅還會負責布置會場。
但很快陳幼堅就輟學了,做了十個月的代課老師。因為受不了常規的教學工作,很快就辭職了。
在那之後,20歲的陳幼堅真正開始進入設計行業。當時在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香港,廣告設計行業正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革新,廣告公司多為外資企業。借助在國外學校打下的英語基礎,他去了壹家國外的廣告公司找工作。也就是在這期間,我接受了短短十個月的設計教育,人生中唯壹的壹段時期。
這家廣告公司放棄了學校設計教育,成為了陳幼堅的壹所學校。“從那以後我就壹直在努力,加班再加班。”
沒有受過正規設計教育的陳幼堅認為自己在藝術方面確實很有天賦,他也肯定了天賦對於設計師和藝術家的重要性。“任何天賦都不是後天可以培養出來的,如果妳努力的話。但如果妳有天賦,妳壹定會跳出來。”
陳幼堅認為他的藝術天賦可能來自他的父親。
陳幼堅出生於1950,成長於壹個港商家庭。就是這樣壹個普通的出身家庭,奠定了陳幼堅對藝術設計的最初印象。
陳幼堅的父親於1940年從廣東來到香港,靠在水果店賣水果為生。“上世紀50年代,家裏不是很富裕,家具都是我父親用裝滿水果的木箱做的。盒子也可以拼成壹個大板,放在家裏做衣櫃。”
在他十歲之前,陳幼堅會像壹個小助手壹樣呆在他父親身邊,看他做這些奇怪而有趣的事情。陳幼堅說,在春節期間,我的父親會寫春聯,並張貼在水果店。“他有藝術天賦,而我的藝術天賦來自我的父親。”。
2
|獨壹無二的“東情西韻”|
天賦和努力,再加上當時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港環境,讓陳幼堅逐漸有了自己的“東方戀西韻”風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層崇尚西方文化,優秀的廣告創意幾乎都是舶來品。許多外國廣告商和創作者來到香港尋找機會。他們推動了香港廣告業的發展,培養了壹批本地廣告人才。
“80年代的廣告界、設計界之所以有那麽多人才,或多或少都是因為這些外國人有品味,願意付出壹切。”陳幼堅說,他從65438到0970加入的6家廣告公司都是外資企業,相當於向外國人學習,他們都有不同領域的專長。“有的文案很好,有的照片很好,壹個插畫很好,壹個字體很好,壹個觀點很好。”
陳幼堅向這些來自英、美、澳等不同地方的老板們學習國際語言,逐漸開始從外來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東方文化的魅力。
直到1980,30歲的陳幼堅,憑借著在多家廣告公司積累的多元化設計思維,和妻子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達訊廣告公司。陳幼堅有壹個不同於設計師商人陳幼堅的身份。六年後,陳幼堅廣告設計公司成立。
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陳幼堅逐漸為自己的設計思維找到了新的定位——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東感西韻”,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設計思維。
陳幼堅認為,只有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方法恰當地結合起來,設計創作才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
憑借其藝術天賦和敏銳的設計能力,陳幼堅在香港和海外贏得了許多設計獎項。46歲時,陳幼堅的廣告設計公司被美國雜誌Graphis評為全球十大設計公司之壹,是十大公司中唯壹的中國企業。
2002年在日本舉辦“愛在東方,韻在西方”個展。他認為這個展覽比他獲得的榮譽更能體現他的設計特點和藝術追求。在日本設計界,他的名聲就像
成龍
在演藝圈如此出名。
後來陳幼堅回到內地,目前公司壹半以上的項目都在內地不同的城市,在京滬兩地都辦過個展。有人說他長得像設計師。
馬雲
評論家說,陳幼堅融合了東西方的設計元素,柔和、優雅、深邃。他是名副其實的商業設計師,喜歡從不同角度考慮作品的視覺效果。他沒有讓自己的作品成為純粹的藝術展示,也沒有讓自己的作品完全放棄藝術性,陷入營銷的套路。而是讓他的作品面向市場,滿足客戶的審美需求。
三
|設計師?藝術家?壹個收藏家?商人?|
陳幼堅的設計語言是獨壹無二的,他的個人穿著和舉止也被打上了標簽。衣著精致,壹副標誌性的圓框眼鏡,山羊胡,禮貌帥氣的笑容,不標準的普通話,典型的香港人的禮貌周到。
見過陳幼堅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印象——他會和每壹個工作人員打招呼打招呼,整個人就像他的設計作品壹樣,帶著壹絲港式洋氣,有壹種東西結合的“混血味道”。了解他的人會說:“動起來,他就是個鬼馬。”
寶瓶星座
老頑童;安靜的時候,他是老香港老上海電影裏的紳士。
這樣挑剔的人很難找到適合他的職業標簽。設計師?藝術家?壹個收藏家?商人?攝影師?畫廊老板?好像不太準確。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多面而豐富。
在他的設計作品中,最知名的應該是2003年可口可樂推出的中文logo。此作品參照英文原版logo設計,線條流暢,充分體現了陳幼堅引入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設計理念。
早在20世紀80年代,陳幼堅還為許多港星設計了專輯封面和演唱會海報。
張國榮
,梅艷芳,
張學友
。可以說,陳幼堅的設計在壹定程度上推動了香港娛樂文化的發展。
提到張國榮,陳幼堅在壹次采訪中說,“那時候,他掙得不多。那時候我已經開始穿名牌了,他還沒有。他也會請我去他家吃飯。”“我們不是很好的朋友,但在精神上,我們溝通得很順暢”。
直到現在,陳幼堅仍然保留著他借給張國榮拍攝專輯封面的外套。
北京設計圈很多人對2012年陳幼堅在北京798新時代畫廊舉辦的“iEye愛C陳幼堅iPhone攝影展”還有印象。當時,許多人都知道陳幼堅不僅是壹名設計師、藝術家和商人,還是壹名攝影師。
當時展出的攝影作品也延續了他壹貫的風格,用西方的iPhone作為攝影工具,拍攝中國的傳統建築,反映中國人的生活環境和狀態。
陳幼堅另壹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收藏家陳幼堅。“從20年前的潘家園到現在的潘家園,再到上海的豫園、倫敦的波多貝路等等。,我買了很多垃圾,假貨,很多好東西。”
陳幼堅並不害怕藝術品投資。他幽默地說,投資和找老公是壹個道理。“就像我和我老婆,剛開始交往的時候,我還是個打工仔,存款不到兩三萬,而我老婆身邊的男性朋友開著跑車送她吃飯,但她只是看中了我,也就是投資了我。”
陳幼堅開了壹家特別的生活概念店“27”,壹個遠離家的家。他說,建造“27”的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生活的真實狀態,希望這個空間能給年輕人提供壹個更大的平臺,讓他們集中精力發揮創造力。
四
|65至75歲,藝術的黃金十年|
時間似乎對陳幼堅特別有利。現在的他看起來依然是壹個沈穩的紳士,但可能是因為經常去上海,所以有點“老克拉”的上海口音。
陳幼堅曾公開向外界表示,他將把自己定位為65歲到75歲的藝術黃金十年,從設計領域延伸到藝術領域。“六十多歲以後,我會用十年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事情,以壹種奉獻的狀態去講課,去做藝術空間”。
發展藝術可能是陳幼堅最喜歡的設計的升華。“我發展藝術,並不是說放棄設計。我就是想減壹減,慎重選擇。”
探索視覺藝術是陳幼堅的樂趣。從平面設計到空間設計、藝術裝置設計,再到對大藝術的熱愛,無論是哪種作品,都深刻傳達了陳幼堅對東方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是如何表達自己“融合表現、親近自然”的審美理念的。
關於他的設計師和藝術家,陳幼堅說他本來就是典型的水瓶座性格,整天變化無常,是個“花花公子”男人,因為沒有“花花公子”就不可能有這麽多創意項目。如果妳整天都是壹個類型,妳會不開心的。所以我壹直在跨越邊界,這讓我跨越原來的行為到另壹個狀態,讓我跳出框框。
而這種隨心,更是講究“堅持”二字。回顧他46年的設計和藝術生涯,陳幼堅說他從未停止過每壹天。在這個階段,他有很大的使命感,從不放棄。“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尋找,不斷增加自己的能量,從外表到內心。我應該用我的壹生來分享我所學到的東西。”
“從初壹到現在二十多歲就出來工作,我很感激。”
就在前年,陳幼堅這樣描述他現在的狀態:“我不是很富有,但是我的生活很穩定。我認為生活不需要很多錢。我有兩套公寓,兩輛車,壹個妻子和兩個孩子。我媽媽還在。她已經94歲了。基本上我對自己擁有的壹切都很滿意。”
作者:慕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