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及傳說
清明節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傳說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各國,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最終清明節誕生。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各國期間,他的隨從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重耳復位以後對於跟隨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賞。但是介子推不願意接受封賞,就領著老母親躲進了深山裏。重耳采納了手下的餿主意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沒出山。
後人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義,就在這天大家都不燒火做飯只吃涼食,因此這天也被稱為寒食節,後來寒食節跟清明壹起合並為清明節。中國傳統的清明時節掃墓習俗開始於周代,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傳統禮俗主題,沿襲至今,包含了掃墓時莊嚴肅穆緬懷先祖的情感與踏青郊遊的歡樂氛圍。
清明節其它習俗:
1、掃墓
舊時的掃墓祭祀比較講究風水和禮節,有嚴格的先後順序,掃墓的習俗延續至今,其形式和內容已逐漸簡化,這壹天人們會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首先要整修墳墓,給墳墓培土、清除雜草,將墓園或墓地打掃幹凈,折幾枝嫩綠的樹枝插在墳上。然後為死者燒香三炷,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
2、踏青
清明時節,氣溫回升,萬物按照自然規律開始萌芽。早在上巳節時,人們會到郊外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靈,這時候青年男女聚集郊外水邊嬉戲,也是男女相會求偶的時刻。人們在這壹天野外相聚,互相對歌、跳舞,彼此溝通感情,於是郊外成為了熱鬧浪漫的地方,是古人對野外郊遊的壹種典雅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