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寒食節的起源和習俗

寒食節的起源和習俗

1,寒食節的由來

源於古代鉆木求新火的制度。由於季節不同,古人用不同的樹來鉆火,這就是換季生火的習俗。而且每次換火都要換新火。在新的火到來之前,人們被禁止生火。這在當時是壹件大事。

《李周秋官司軒家世》:“仲春,中禁以木鐸修火。”可以看出他當時是搖著木車頭走在街上,下令禁火。這是公司的宣家,也就是專做取火的小官。禁火時,人們準備壹些冷食食用,逐漸成為固定的習俗。

後來與介子推傳說聯系在壹起,成為寒食節,持續壹個月。畢竟不健康,所以日期從七天縮短到三天,逐漸改為壹天。唐朝以後,就融入了清明節。

2.寒食節的習俗

祭拜祖先:

寒食節從南北朝到唐代被視為“野祭”。後來演變成皇家陵墓;官方祭祀孔廟和聖賢;人們去掃墓等等。

當時是壹家人或者宗族壹起去祖墳祭祀,加土,掛紙錢。然後把燕子和蛇兔撒在墳頂上,滾下來,用柳枝或針穿上,放在屋內高處,以示祖德。

冷食飲食:

冷食包括冷粥、冷面、冷漿、青米、粥。寒食祭品有面燕、蛇兔、棗糕、精黑麥、神仙等;有幾十種飲料,如春酒、新茶、清泉和甜水。

大多寓意深刻,如祭祀蛇兔,有“蛇兔必富”之說,意為希望人民富裕,國家強盛;子推顏,取介休方言“小姐”二字,不忘引高風亮節...

擴展數據:

主要價值

藝術

寒食節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文學作品:《左傳公二十四年》,被《史記》、《子簡》等歷史名著多次引用,被列入清代古文啟蒙讀物,《中國散文鑒賞》第壹篇為《無言錄》。

在歷代的詩歌作品中,獻給寒食節的詩歌,從戰國的屈原、西晉的孫楚到現代,從未間斷。全唐詩近300首,宋代詩、元曲100余首,涉及唐玄宗、張碩等歷史名人,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等各派代表,成為研究我國詩歌發展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