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經典中醫養生方
在中醫看來養生比治病更為重要,在《黃帝內經》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所以在中醫看來未病預防比生病再求醫更為重要。那麽自古以來中醫們又是如何進行養生的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方,希望對妳有用!
50個中醫養生方
1、牙齒變白
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壹點小蘇達,刷三次後牙齒潔白如玉,牙銹自然脫落。
2、怎麽戒煙
檳榔壹只,鉆個小孔,再往小孔裏灌入壹點煙代油用水泡兩天取出涼幹,想吸煙時,聞壹下就不吸了,誰聞都可以戒煙。
3、青春痘 祛痘
痘產品非常多,但要慎重選擇,不能因為想快速祛痘而選擇含有激素的祛痘產品。選擇具有消炎效果的天然成分的祛痘產品,現在蔡依林都在用的祛痘產品,伊華濃草本祛痘水就不錯。蔡依林用她三天急救就把痘痘祛了,很多網友也反饋28天後痘印也不見了!
4、怎麽戒酒
取生杏仁二兩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後浸泡二在放在酒裏兩滴,壹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樣去除口臭
每天放幾片茶葉在口中嚼三遍,這樣可使妳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後除去口臭。
6、狐臭、腋臭
取生姜30g,切碎,浸於壹般的醫用酒精中,封瓶1周後提取濾液,瓶裝備用。用棉簽或棉球蘸濾液搽於腋窩處,每天2-3次,連搽1個月。或者到網上買瓶?帕芙歐香體露?相對比較簡單的方法,堅持半月便能根除。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壹兩去皮的松樹籽,泡二天後,壹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壹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調勺塗抹。
8、牙痛絕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以後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幾次永不牙痛。
9、鼻炎小妙招
鹽水洗鼻法,2克食鹽、100毫升的水,煮沸,接入蒸餾出來的水到小瓶。用棉球蘸蒸餾後的鹽水,滴入病發的鼻腔,再用手指輕輕的按壓鼻子兩側,使鼻腔粘膜充分吸收鹽水後,配合善鑫堂鼻舒爽噴劑,每日2-3次效果最佳。
10、魚刺卡喉
用陳醋漱喉部,然後慢慢咽下,反復幾次即可治愈。
11、腳氣小竅門
米醋壹斤,將醋倒入盆內,浸泡或浸洗,每日兩次,每次約壹小時,消炎殺菌,可治腳化,又簡單,見效又快,輕者四天根治。
12、病後耳聾、耳鳴
大蒜味貓鼻貓自尿。貓尿滴耳三次壹次兩滴可根治病後耳聾。耳鳴可將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連吹三次可治耳鳴。
13、控制糖尿病新方法
新鮮玉米粒壹斤。加水適量煎煮,至玉米開花後分四次,每天喝壹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腫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別好。
14、睡覺打呼咬牙
睡覺時口含桔皮壹塊,含十五分鐘後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15、腳臭、腳出汗
白礬研成細末,擦腳掌心10分鐘3-4次腳以後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個月。
16、癲癇(羊角瘋)
蚯蚓壹條,白礬半兩放入大碗中用開白水沖開。壹次壹碗晨起空腹,連喝十天。
17、口腔炎癥
每天早晚吃梨壹個,慢慢咽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轉。病情嚴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療。
18、冠心病
黃豆50克,煮熟加食鹽適量多吃連吃3-4天,此方對控制冠心病不發展,特別理想,犯病以後再用此方。
19、治偏頭痛竅門
用白色的蘿蔔皮貼在兩面的太陽穴上,每晚貼20分鐘,可達速效,頭不痛就不用再貼了,此方主治頭暈腦漲。
20、治痔瘡偏方
尿素三兩放盆中開水沖開後將毛巾放入沾濕後擰幹放凳上騰。壹次十分鐘壹天三次,邊騰七天。可治內外痔,便血脫肛。
21、急速催奶
芝麻炒熟,加入鹽少許,最好是產前10天就開始吃,進餐時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來的越快。
22、治失眠小竅門
將大蔥白切碎放在小盤內,臨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睡,連續幾天可根治,常年睡不著覺者,邊疆治療5天便可去根。
23、心臟病
每天早晚各吃菠蘿50克,5-7天效果最佳,2年左右不會犯病,犯病以後,再接著吃壹次,病重者每天吃二次,可以穩固病情。
24、視力減弱怎麽辦
杏皮曬幹撕碎作個小枕頭可醒目養神。對視力減弱。見風流淚近視遠視等都有壹定的療效。
25、手腳裂口
藥用風濕膏,貼在患處,壹天後取下即可長好百發百中。
26、皮炎小竅門
將線瓜葉搓碎在患處磨擦發紅為止,每七天搓壹次3次即可,嚴重者連用6次即可治愈。
27、鼻炎
用棉花球沾壹滴香油放在鼻內15分鐘後取出連續2-3天,每天三次,嚴重者多用2次。也可用大蒜泡醋插入鼻中。
28、高血壓
新鮮海帶二兩,作成壹碗海帶湯,不要往裏放雖的青菜,清晨空腹喝下,連服十日即可,海帶能快速恢復血壓正常。
29、腎虛
新鮮江豆100克,加水煮爛加食鹽少許,每頓飯前服用3-5日可恢復健康,如經常吃對強身壯力效果最佳。
30、臉上祛斑法
杏會用水泡後去皮,搗爛如泥,加壹個蛋清調勻,每晚睡前,次晨用白酒洗去,直至斑退。
31、胃病
民間治法取紅皮雞蛋殼二十個放在成瓦片上用火焙幹研成細末,用糖水服用,飲前服壹小勺,壹日2次,服完為止,此方十分珍貴,同時對補鈣和軟骨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32、跌打傷筋
將韭菜搗爛,少對壹點小男孩尿,貼在傷處幾小時即可消腫,三日後可以恢復正常。
33、快速減肥
買二兩烏龍茶,喝壹周烏龍茶能快速融化脂肪促進脂肪代謝,達到減肥,又能預防肥胖癥的發生。(茶濃)
34、長壽秘訣
經常運動,不氣不愁,年年保持多吃糖蒜,糖蒜是延長壽命的最佳良藥,它可殺死體內多種有害菌。
到鄉下取蘇子葉二兩,用熱水泡後飲用輕者四杯即可,重者多飲幾日,它能速效調經安神作用,對痛經寒大經期不正常有特效。
36、少白頭
用500克扇貝殼(幹貝)煎水洗頭,每天洗壹次連洗6-8次,使再長出來的頭發又黑又粗,如白頭特別多可多洗幾次。
37、粗皮膚變嫩
每口晚上用壹個雞蛋清擦臉,壹小時後用清水洗掉,如能經常擦,皮膚越來越嫩。
38、肩周炎、腰腿痛、坐骨、要脫
將土元(上憋子)七個焙成灰,黃酒七兩,***放壹瓶內泡七天七夜,每晚七時喝七錢黃酒,並用拳頭用力調皮打患處七七四下九下,病重者多服幾療程可痊愈。
39、肺結核偏方
500克活繭蛹用火焙幹研成細末,每次用3-5克壹日2次,服完為止,效果十分好,此方是中國中醫研究院提供。
40、關節炎止痛法
用谷草燒成灰,裝入小袋中,哪痛往哪貼,每晚貼壹小時,貼3次治愈。此方又簡單。效果又好,對腰腿痛有明顯好轉。
41、腋下狐臭
米醋100克,茴香粉5克。調和勻塗擦腑下數次狐臭立即消失。
42、瘙癢怎麽辦
取壹塊生姜切開擦腳心,男擦左女擦右,壹次擦十分鐘。
羊脛骨四根,用大柴火燒成焦黃色後搗碎成面,每天晚飯後用壹兩黃酒送服,連用數次。
44、誤吞金屬硬物
將韭菜炒熟大口下即可便出,碎玻璃片,吃肚裏以後,也可以用此方。
45、手腳麻木
浸泡好的黑木耳、桃仁、蜂蜜各120克,***搗如泥,放碗內蒸熱,分4天吃完永不麻木,孕婦禁用。
46、掉頭發、起雞皮
大白菜根去泥洗凈切片放鋥鍋內加兩久水煮開後加醋精洗頭,連洗七八天,可使頭發柔順,光亮,頭皮很快消失。頭發壹根不掉。
47、灰指甲怎麽治
將紫皮大蒜搗爛如泥,再加少許白礬塗在灰指甲上。不要抹的太厚。然後用塑料布將指甲封好。塑料布透光封閉效果好只需七八天,覺得有漲的感覺就好了。
48、怎麽打掉蛔蟲
南瓜子(去殼留仁)50-100個研碎加水糖適量拌成糊狀,空腹服用壹次可好,本方能打掉小兒多種病蟲。
49、乳腺炎怎麽治
仙人掌壹小塊研碎加三滴香油後患處。
50、怎麽治腳雞眼
用壹塊膠布中間剪壹小眼,貼雞眼上,小眼出現雞眼,再撒眼上壹點尿素面(化肥)再用壹塊膠布壓住,三日換壹次,換六次,雞眼自消自滅。
中醫養生誤區
1: 西醫營養學等於中醫食療
西醫營養學十分重視和強調食物的酸堿性,不是憑口感,而是看食物攝入人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後,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是呈酸性還是堿性。用以控制飲食,最終達到平衡體質的目的。
中醫食療是利用?藥食同源?的食物進行防病治病,用以促進病體康復。
中醫食療根據食物的氣對人體進行調養,把人當成人,講究順天應時,天時、地利、人和;順應四時,吃應季的食物。用食物來調理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2: 中醫養生和年輕人沒關系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中醫養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壹種方法。中醫養生在於調和陰陽,疏通氣血,保證人體的健康。現代人壓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規律,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對於任何年齡的人來講,養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3: 看中醫就是吃中藥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即中醫學。它承載著五千年中國醫學文化的積澱,集結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知識,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中醫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六腑等理論為基礎,氣、血、津、精為人體的組成,通過望聞問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機,確定病癥、分型,從而確立治法治則,後運用各種中醫傳統療法,如中藥、針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指導、治療或調理身體。由此可見,作為中國的國粹,中醫有著龐大而又完善的系統;作為壹門學科,中醫又有各個子學科,因此看中醫絕不等同於吃中藥。中醫除了吃中草藥,還有針灸、拔罐、推拿、藥浴、刮痧、食療等各種方法,且療效甚佳。
4: 中藥療效慢
不少人都覺得,中藥療效慢。其實中醫為宏觀方式,西醫為微觀方式,西醫更多是所見即所得,中醫則是祛邪固本養生。另外,中醫在治療壹些急癥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針刺治療急性疼痛往往壹針見效,甚至對於急病的搶救方面,中醫也有獨到之效,如從古代的華佗針刺麻醉,到現今的參附湯藥搶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藥應改為療效?漫?長。
5: 西醫治療不好的才去找中醫
有些病人到西醫療效不好時才想起找中醫,把中醫當做是?救命稻草?,此時若中醫療效不好就認為中醫不行。其實許多病中醫壹開始就可以介入,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醫治療糖尿病,多數是控制飲食、註射胰島素。但糖尿病在中醫上即為?消渴癥?,治療方式需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並且輔以食療,即顯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多從整體出發,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陰平陽秘、氣血充盈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