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陜西石泉民間傳統風俗文化

陜西石泉民間傳統風俗文化

石泉縣傳統文化積澱深厚 ,民間飲食獨具特色。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在秦巴山間、漢江兩岸繁衍生息。勇敢、善良的先民用勤勞創造了農耕文明,用智慧孕育了優秀的民俗文化。漢水文化、鬼谷子文化、移民文化、古子午道、川楚、秦川古商道文化與秦巴邊緣交匯文化在石泉大地上交相輝映,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濃厚的積澱,已不僅僅是壹種傳統文化的特征,更是民族精神的完美體現。

民俗文化是以民間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族民間在物質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傳統。包括生產、生活習俗、遊藝競技習俗、節慶、禮儀、祭祀習俗以及民間文化藝術等,其內容包羅萬象,十分龐雜,滲透於民眾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多個方面。人們常常通過民間歌舞、歌謠、諺語、謎語、歇後語、民間傳說、寓言故事等抒發情感,表達喜、怒、哀、樂。在我縣廣大農村,不計其數的奇山異石、險峰秀水等自然景觀都有著各自美麗動人的神話與傳說。如“將軍石”、“滾鼓坡”、“黑龍潭”、“燕子洞”、“盔甲崖”“龍王洞”等等,民眾通過傳說和故事、賦予自然景觀神奇的力量、神秘的色彩,有的甚至被世代視為保佑壹方的神靈。

1、民歌:巍巍秦巴山,濤濤漢江水,哺育了世代民眾,也給人們的連絡與勾通造成諸多不便,民歌便成為排解寂寞、抒發情感的壹種生活方式。石泉民歌,小調曲調優美,蘊藏量巨大,有民歌、民間小戲、皮影戲、民間故事、民間舞蹈等等。僅民歌壹類就分山歌、小調、花鼓子、八岔、船公號子、過山號子、勞動號子、孝歌、新民歌等。且腔調多,有高腔、平腔、撒花調、花鼓調等,韻律優美、動聽,極富情趣,耐人尋味。有的壹首歌雖然歌詞壹樣,但能夠用不同的腔調唱出。石泉民歌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生產勞動、戀愛婚姻、山水美景、四季更替等民歌,還有唱“三字經”、“女兒經”、“梁山伯與祝英臺”、“姜太公釣魚”等敘事民歌。民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孩玩耍時唱“歌謠”;男女相愛唱“姐兒歌”;姑娘出嫁要唱“哭嫁”歌;新媳懷孕唱“十月懷胎”;老公外出幹活、媳婦要唱“十二月勸郎”;長輩過世要唱“孝歌”;采茶時要唱“采茶曲”;喝酒要唱“敬酒歌”;每壹首民歌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是我縣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民舞:石泉民間娛樂活動豐富多彩,舞獅子、舞龍燈、彩蓮船、踩高蹺、打連響等民間活動在全縣流傳甚廣,舞龍燈、獅子是我縣廣大民眾喜歡的壹種娛樂形式。石泉的火獅表演集舞蹈、雜技於壹體,聚勇氣、智慧於壹身。其玩法多種多樣,檔次、代表性的為“燒葡萄架”,場面宏大,激情四射,是石泉民間歡慶活動的經典。另壹種火獅子玩法則講究技巧與觀賞性,如觀眾先用十六條板凳擺成“天下太平”四個字,給玩獅者出難題,請其拆字,要求獅子用口含住十六條板凳將其擺成與“天下太平”四字平仄筆劃相對應的四個字,主人在這四個字的頂部分別放有紅包,煙等彩頭。獅子在拆字過程中不但要動腦還要表演很多高難度,觀賞性強的動作。整個過程在鑼鼓點的伴奏下十分有看頭。另壹種玩法就是技巧表演、名目有“天鵝抱蛋”、“仙人摘桃”、“八仙過海”、“姜子牙釣魚”、“李二洗衣”等幾十種。

3、民間美術:石泉的傳統民間美術極為豐富,主要有:剪紙、刺銹、編織、石雕、木雕、根雕、紙紮、印染、古陶制作等。而造詣的當數根雕、木雕和紙紮工藝。石泉的根雕在全省獨樹壹幟,自成壹派,不僅註重外部造形,更註重內在神韻。其種類大到人物、飛天、菩薩、桌椅、花架,小到花、鳥、魚、蟲都神形兼備,頗具玩味,因此而成就了石泉壹大批根雕愛好者和收藏者。而民間木雕主要體現於門、窗、家俱和日常用品之中。石泉的紙紮工藝自古有名,這源於節慶習俗。石泉有著悠久的正月十五鬧花燈,七月半放河燈,春節舞龍燈,玩彩蓮船等風俗。千百年來無論大家小戶,還是官府商會,都十分看重龍燈、花燈、彩蓮船以及青獅、白象、麒麟、河蚌等紙紮手藝,這極大地促進了縣域紙紮工藝的繁榮與發展。全縣各地都講究紮花燈、紮龍燈,技藝要數楊家壩和縣城幾家紙紮匠。

石泉飲食文化的特點

1、民間食文化:民以食為天。古往今來,無論婚、喪、嫁、娶、壽誕、節慶,石泉人在飲食上都十分的講究。平民百姓考證壹個家庭主婦是否能幹、賢惠,主要看其熏臘肉,淹幹菜、烤燒酒、煮豆鼓,制作紅豆腐、豆瓣醬、淹泡菜壇子的手藝,可見在日常生活方面,石泉人從不含糊。石泉飲食文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壹是飲食內容廣;二是烹制方法精;石泉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其飲食內容,既有自家種養,山上野生的蔬菜、肉類,又有江河裏富生的魚蝦。石泉人的傳統席口名目繁多,如“二流子席”、“順四六席”、“倒四六席”“窮鬼抱柱頭”、“紅席”、“白席”等,其規格和標準也各不相同。石泉制作幹淹菜歷史悠久,已形成特有的制作工藝,其外形、顏色和口味是其它任何菜都無法相比的。石泉幹淹菜的制作原料除日常的蔬菜外,秦巴山上許許多多中草藥也是常用選料,如魚腥草、菌陳蒿、米蒿、馬芷莧、水芹菜、山藥菜、香椿芽等,不但爽口好吃,還可延年益壽。同時象牛胖子、奶漿菜、牛克膝、陽雀花、木菊花、當歸根、山藥、毛芋子、七蛋子、白果、白芷等中草藥都是尋常人家燉臘肉、雞湯的常用菜。石泉傳統幹淹菜分兩類。壹類為幹淹菜,即將菜洗凈後用鹽淹搓後直接晾曬,幹後收藏,吃時用溫水泡開後與臘肉壹塊或炒或燉或蒸,其味香濃,是家常的下飯菜。另類為水淹菜,即將菜洗凈後切碎用鹽淹搓,晾曬半幹後裝入壇中,封好口,壇沿邊放水,壹個月後可炒、可蒸、可涼拌,其口感清爽,脆嫩,又不失其原味,是壹年四季待客的好菜,且用起來方便。石泉的五香豆腐幹和豆豉也是飲食精典。鬼谷子豆腐幹做工精細,味道獨特,外形美,口感好,名揚省內外。最有名的腌菜要數“王莽豆豉”, 石泉豆鼓制作工藝、配料要求十分嚴格,故其味道香濃,回味無窮。這來自壹歷史典故,相傳當年王莽率軍到達池河集鎮時斷了糧草,便駐紮池河收集軍浪。當年黃豆大豐收,軍隊將征集的黃豆堆積成山。不料遇上綿綿秋雨,將士們就近砍來黃荊條、構樹(葉子大好遮雨)蓋在黃豆上。幾天後雨停,將掀開樹枝發現黃豆已變軟發黑,有了異味,為防止長蟲,便撒上鹽攤開晾曬。暴曬兩日後黃豆已成黑色,聞著還有壹股臭味,有人這時大膽嘗了壹粒,驚喜地發現其味香濃無比。從此,當地百姓仿照這樣方法淹制黃豆,並將其稱為“王莽豆豉”。調查中我們發現,石泉許多傳統食品,菜肴的烹制方法獨特,使人耳目壹新。如兩河鎮酒席上有壹道名為“五香天鵝蛋”的菜十分有名。方法為“取八個土雞蛋,四個鴿子蛋,去殼倒入碗中用鹽,五香面調勻,取壹吹大晾成半幹的豬尿泡,將調好的蛋汗倒入封好口,放入籠內蒸熟,取出後將尿泡輕輕劃開取下,然後將蒸好的壹個“大蛋”放入盤中,用刀切成小瓣後就會發現其蛋清與蛋黃是分離的,猶如壹朵盛開的蓮花。其神奇之處就在於雞蛋與鴿蛋混合蒸熟後,取下用作固定外形的豬尿泡,這個大“天鵝蛋”的蛋清依然與蛋黃相分離。總之,我縣的傳統飲食豐富多彩,多以蒸菜、炒菜、燉菜、涼菜為主,充分體現了“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的理念,反映了石泉人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傳統。

2、民間酒文化:石泉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石泉農村自古就有家家戶戶烤制糧食酒和果酒的習俗,品種有苞谷酒、拐棗酒、米酒、黃酒、甜酒、楊桃酒、高梁酒、桿桿酒、柿子酒、馬桑泡酒等。以傳統工藝釀制的糧食酒,入口醇香,後味綿長,沁人心脾,在陜南享有盛譽。因此,演繹而出的飲酒禮儀、勸酒遊戲都十分的豐富有趣。就劃拳來說,民間有“高升拳”、“倆好拳”、“螃蟹拳”、“擂對拳”、“姑娘拳”、“老漢拳”“啞巴拳”等等;民間流行的勸酒歌有以民間小調、花鼓唱段的“十杯酒”、“八杯酒”、“五杯酒”等;還有以猜謎為由頭的酒令,如“口字不透風、十字在當中,十字推上去,啥字贏壹盅”(謎底是“古”字)。猜對了對方喝酒,猜錯了只好贏壹盅了。這些遊戲格調高雅,又富知識性、趣味性,人們在飲酒中交流情感,活躍氣氛,放松身心。石泉的傳統飲酒,不僅是人們飲食的組成部分,更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