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也要吃飽
眾人皆知,唐魯孫、蔡瀾、梁實秋因寫美食出名,較之汪曾祺更勝壹籌,而對於我,因為早幾年高中的時候語文閱讀題有篇《黃油烙餅》記憶深刻,對汪老筆下的吃食壹直念念不忘。關於吃,高郵的鹹鴨蛋、昆明的汽鍋雞、手把肉、豆腐宴、塞餡回鍋油條、魚、羊肉、醬菜、臘肉、野菜,其文字之美,用詞之簡,就如上好紅燒肉絕不會被桂皮喧賓奪了主。
不僅吃食,我最喜歡的是他的散文,字裏行間對生活的熱愛令人動容。
“ 燈火照在人家槅子紙上,河邊園上烏青菜葉子已抹了薄霜。阻風的船到了港,旅館子茶房送完了洗腳湯。”
汪老書中,我最喜歡這幾句話,生活氣息下偏偏又有幾分風月色。
看飲食男女,影片三分鐘片頭,老頭兒氽肉片,捉雞,剁魚,蒸包子,節奏歡快得立馬勾起人的味覺。
沒有臺詞,我尤嫌時長不夠。
壹直喜歡張公子的文章,公眾號裏食旅聲色那壹欄翻得滾瓜爛熟,讀起來有滋有味,不刻意附庸風雅又淡妝濃抹撩撥心弦。
最開始知道張公子,是和李舒壹起在Vista雜誌裏最後幾頁的專欄,李舒寫金瓶梅中的吃食以及西門慶和他的愛恨情仇,張佳瑋寫《孤獨的人都要吃飽》。
“家裏還有米,回家煮得了,飯上可以順手蒸個香腸;土豆和胡蘿蔔切了塊,炒壹下再煮到火候,和冷咖喱拌了,加上嫩炸雞塊油煎過,用來澆米飯;周日涮剩下的蝦丸、木耳和蘑菇,燉個湯喝,鍋裏還能放些蘿蔔片;牛肉切了片,抹上醬,用洋蔥熱煎鍋燙熟了配菜;趁鍋熱,又有多的肉醬,煎個蛋,撒點生豆芽菜。”
文字的魔力就這般大,像這樣的段落每每讀到都會抓住我饑餓的胃,餓到走不動道,非得找個拉面館、麻辣燙這類地方,就著熱辣辣的湯吃點什麽。
我的微博置頂直到現在仍然是張佳瑋美食文章裏的壹段話。
“黃昏了,媽媽在廚房教導姑娘:鍋裏油熱了,下生姜,放下黃魚,兩面煎壹煎,下十滴料酒,放酸菜,加水,燒到水開,放蔥——這就是酸菜黃魚湯了。”
人間煙火和文字交織的天衣無縫,很饞。
大壹的時候每到深夜饑腸轆轆,壹定看密子君的視頻。什麽麻辣小龍蝦、自助牛排、10碗海鮮面、10桶酸辣粉和火雞面、8人份的重慶火鍋、燒烤串串,重油重辣,看得我好像自己暴飲暴食壹樣過癮。
《請回答1988》何嘗又不是壹部美食劇,壹日三餐加上零食、外賣、路邊攤,還有追劇必備的壹鍋拉面,從饑餓到飽腹,隔著手機屏幕感受著劇中人物的感受。
奶油白砂糖拌飯、脆皮腸蘸番茄醬、大醬湯牛肉湯酸菜湯薯片餅幹牛肉幹蔥花餅……
為了刮出壹個“再來壹包”的卡片,吃掉了整整兩箱薯片。哪怕去寺院修行,寡淡的飯菜也能盛第二碗。和最愛的曼玉小姐吃冷凍五花肉,要吃好像用刨子刨壹樣薄得可以卷起來的五花肉。
不管怎樣,讀書,也要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