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藏族的主要食物和用餐禮儀

藏族的主要食物和用餐禮儀

黃油

黃油是從牛奶和羊奶中提取的。牧民提煉酥油很有意思。在分奶器沒有廣泛使用的藏族牧區,人們仍然用土著的方法提煉酥油。牧民婦女將牛奶稍加溫熱,然後倒入壹個叫“東學”的大木桶中,再上下用力攪打數百次,直到油水分離,壹種淡黃色的脂肪物質浮在上面,舀起來,倒入皮口袋中,冷卻後成為酥油。黃油營養價值很高,吃法也很多,但主要用來做酥油茶。黃油是每個藏族人必不可少的食物。藏族人,尤其是牧區的藏族人,很少吃蔬菜和水果。除了肉,他們每天的熱量都靠酥油。酥油的吃法有很多種,主要是喝酥油茶,也有拌年糕的。逢年過節,村民炒水果和“kasai”,用酥油。

酥油茶

這是藏族人民的日常飲料。壹般藏族人早上上班或工作前,都要喝幾杯酥油茶。去藏族人家做客,壹般都是酥油茶招待。

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將磚茶用水久煮成濃汁,將茶葉倒入“冬末”(酥油茶桶),加入黃油和鹽,用力上下抽“羅嘉”數十次,攪拌至調勻,再倒入鍋中加熱,即成美味酥油茶。酥油茶因為酥油可以產生大量的熱量,喝完可以禦寒,是壹種非常適合高寒地區的飲品。酥油茶裏的茶汁也很濃,還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藏民喝酥油茶有壹套規矩。壹般是邊喝邊加,不壹口喝完,但客人的茶杯總是倒滿的;不想喝就不要碰;喝了壹半就不能再喝了。如果主人把杯中的茶倒滿,客人會把茶放在桌上,在妳離開時壹飲而盡。這是藏族的飲食習慣。

茶渣

茶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有“愛茶之人”的說法。魚離不開水,藏族人離不開茶,這是藏族人與茶密不可分的淵源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飲茶在藏族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西藏,茶被加工成許多不同的品種,最常見的有酥油茶、甜茶和綠茶。在世界屋脊上,不管妳是餓了還是累了,只要喝壹碗酥油茶,妳就會全身獲得力量,瞬間變得精力充沛,幹勁十足,尤其是在風呼嘯,滴水成冰的冬天,喝幾杯酥油茶,妳會感到全身溫暖,可以熬過寒冷的日子。甚至有人說,身體不好,臥床不起的時候,喝壹碗濃茶,可以解毒治病,祛病祛邪。當妳從低海拔攀登高原時,妳的皮膚經常被鋒芒畢露的冷風吹得裂開、皸裂,嚴重缺氧會使妳頭暈、氣短、心慌、嘔吐。在這種場景下,藏族同胞會勸妳喝幾杯酥油茶,所有的不良反應都會逐漸消失。因此,酥油茶的奇跡。但是如何學會喝茶,有很多知識和禮儀:

無論是遠道而來的客人,還是常來的朋友,壹踏進主人的大門,首先給客人奉上的就是香噴噴的酥油茶。首先,主人從五顏六色的壁櫥裏拿出最幹凈的瓷碗,放在客人面前的茶幾上。然後,他手裏拿著壹個裝滿酥油茶的茶壺或保溫瓶,輕輕搖晃幾下,倒入妳面前的茶碗,雙手奉上。客人喝茶時,主人站在壹邊或在幾位客人中輪換。客人喝壹次,主人加壹次。主人有責任細心體貼,讓碗永遠是滿的,茶是常溫的。

客人在喝茶前,要用右手無名指在茶碗中蘸壹點茶,豎起手指,在空中灑三次,以示對神、龍、地神的供奉。喝茶不要太快,輕輕吹掉茶葉上的浮油,多喝幾次,留壹半左右,等主人再加。喝茶不能出聲,要輕啜。急著喝水會被主人視為沒教養,戲稱為“驢喝水”

茶不能壹口喝完,更不能喝完壹碗就走。壹般三碗最吉利。拉薩有句話,壹碗樹敵。

巴贊

是藏族人的壹種主要食物,糍粑的制作方法是將青稞(屬於大麥,有白色和紫黑色兩種)混合。

曬幹、油炸、磨成細粉,就成了可以食用的巴贊。這和中國北方的炒面差不多,只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後炒,而西藏的巴贊是先炒後磨,不去皮。

食用時,將巴贊放入碗中,加入少許酥油茶,用拇指扣住碗沿,其余四指不停轉動,直至黃油和巴贊混合均勻後揉成小球食用。大多是把糍粑面放在碗裏,加點酥油茶,用手攪拌,直到能揉成壹團,稱為“粑粑”,用嘴吃。還有壹種吃法是薄薄的,裏面放點肉和野菜,叫“大號”。

糍粑比冬小麥營養豐富,攜帶方便。出門只需要帶壹個木碗,壹個“塘沽”(糍粑口袋),壹點茶葉,不用生火做飯。

風幹肉

藏族人喜歡吃風幹牛羊肉,其他民族覺得有點害怕,不衛生。其實風幹肉壹般都是冬天做的,往往是11月底。此時,氣溫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切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它們冷凍幹燥。既去除了水分,又保留了風味。次年三月後,烤著吃或生吃,味道鮮美。不僅肉質酥脆,而且味道獨特,吃後回味無窮。

青稞酒

它是用青稞釀造的低度葡萄酒,藏族男女老少都喜歡喝。是節日和喜慶的必備飲品,青稞酒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首先,將青稞洗凈煮熟。待溫度稍降,加入酒曲,放入陶罐或木桶中,讓其發酵。兩三天後,加水,蓋上蓋子。過壹兩天就變成青稞酒了。

青稞酒色澤橙黃,口感酸甜,酒精度低,類似啤酒。大概15-20度,有分開的,二三杯。

喝青稞酒講究“三口壹杯”,即先喝壹口,倒滿,再喝壹口,倒滿,第三口,倒滿。以後,能喝什麽就喝什麽。在壹般的宴會上,男女主人都會唱酒歌敬酒。在盛大的宴會上,有專門的敬酒女郎,她們穿著最華麗的服裝,唱著最迷人的酒歌,輪番勸酒,直到客人們喝得酩酊大醉。

牛奶/乳制品

藏區有很多牛羊和奶制品。最常見的是酸奶和奶渣。

酸奶有兩種,壹種是奶酪,藏語叫“大雪”,是用酥油精制過的牛奶制成的;另壹種是不加黃油的牛奶做的,藏語叫“俄羅斯雪”。酸奶是牛奶糖化後的壹種食品,營養更豐富,更容易消化,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牛奶殘渣

這是牛奶提煉成酥油後剩下的物質。煮沸蒸發水分後,剩下的就是奶渣,可以做成奶餅和奶塊。在煮奶的過程中,還可以揭開奶皮,藏語稱之為“比馬”。奶皮像豆腐皮,好吃又有營養。牛奶是藏族人的重要食物。人們在家或外出都帶著它。在零食種類不多的西藏,大人經常把奶渣當零食給孩子吃。馬森把適量的糍粑、酥油、碎奶渣、碎紅糖放在盤子裏,攪拌揉捏,放入壹個方形的小木盒裏,用手填實,做成馬森方餅,香甜可口。

將適量的黃油、碎奶渣(擠壹點水)和碎紅糖放在盤子裏,攪拌揉搓,制成壹種酥脆的奶酪蛋糕,名為“宋”,風味獨特,是吃巴贊的最佳佐餐。Pachamaku揉成面團,揉成面團疙瘩,放入沸水鍋中煮,瀝幹備用。將黃油放入鍋中精煉,倒入煮熟的面團中,加入適量的紅糖和碎奶渣,攪拌均勻。Pachama吃起來又酸又甜又膩。將香齋裏的土豆煮至七成熟,瀝幹水分,去皮,切成小塊備用。將去皮的小蔥洗凈,放入油鍋中炸熟,取出後放入石槽中搗碎,放入小碟中備用。將咖喱粉用冷水調成糊狀,倒入油鍋,做成油咖喱備用。將羊肉剁碎,用適量酥油炒熟,放入鍋中加水煨,再加入土豆、油咖喱、鹽、姜、茴香、丁香、花椒、藏豆蔻等調料,攪拌至熟。吃的時候撒上洋蔥糊。香齋是藏民吃米飯最好的菜。色澤深,調料香,味道鮮美。將羊肉在腌制好的蘿蔔下剁成塊,放入鍋中加鹽煮熟,然後將蘿蔔去皮,洗凈,切成粗細合適的圓形塊,另起鍋煮熟,瀝幹水分,放入肉鍋中,加入姜、鹽、胡椒粉,略炒熟,放入蔥。鹵水裏吃的蘿蔔,嫩滑可口,香脆可口。

曲拉就是奶渣。把夏天的新鮮奶酪裝入皮包,放在陰涼處,長時間發酵制成奶渣,來年春天取出,搗成小圓塊備用。也可以在鍋裏倒入適量的水、肉片、面粉、幹辣椒、鹽,加入圓塊煮。在另壹個鍋裏,放入適量煮熟的碎麥片。煮至八成熟時,將麥片糊倒入主鍋內攪拌均勻,然後小火煨煮。曲睿是藏族人,尤其是農業地區的藏族人,在春天吃糍粑的最佳配菜。曲睿是甜的,吃了可以暖暖身子。

農牧區的飲食各有特色。除了糍粑和面粉,牧區的飲食可以簡單地分為“紅食”和“白食”。“紅”是指肉,“白”是指奶。夏天以“免費食物”為主,冬天以“紅色食物”為主。著名的小吃有手抓羊肉、烤羊腸、風幹肉等。藏餐很優雅。主客各自坐在厚厚的席子上,桌子放在前面分開吃。藏菜有風幹肉、奶渣餅、人參果餅、炒牛肉、麻辣牛肚、灌腸、肺餡、燉羊肉、燉羊頭等。主食有鍋巴年糕、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藏式餃子、面條、炒面。

藏餐的味道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和蔥蒜之外,不放任何辛辣調料,體現了餐廳文化的生活情調。

西藏各地城鎮都有很多各種檔次的藏餐館。無論這些餐廳是高檔還是簡約,其裝修設計大多註重體現民族特色。“狗蹄子”木桌、錫爐、“八瑞”瓷碗、藏式蒲團、吉祥圖畫、壁畫都體現了藏族人民的精神追求。

遊客來西藏,可以有選擇地品嘗壹些有特色的藏餐和菜肴,如各種灌腸、青稞酒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冷牦牛舌、包子、耙子、各種糕點、甜茶、奶茶、酸奶、香腸、風幹肉、尖青(肉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