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紅薯熟了。
今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把照片給同事看,問她小時候吃過紅薯嗎?沒想到同事壹臉懵,說這根本不是地瓜。原來紅薯在老家叫地瓜。聽她這麽壹說,輪到我糊塗了。那些年我和朋友們吃過假紅薯嗎?
我打開手機上的百度,誠心誠意的向度娘求教,才知道自己錯了。嚴格來說,這個東西真的不叫地瓜。它的學名是枇杷,但也有很多別名,如地果、地龍、野紅薯等。沒想到我們老家的人居然把野字去掉了,直接叫地瓜,已經叫了好幾代了。所以在我的認知裏,理所當然的認為是紅薯。
作為70年代出生的農村人,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記憶,那就是小時候,壹塊餅幹,壹塊水果糖,都是我們不容易吃到的奢侈品,以至於偶爾吃到壹塊水果糖,連糖裏包著的紙都要伸出舌頭舔壹舔,才舍得扔掉。雖然物質生活極度匱乏,但在農村長大的我們,也收獲了很多來自大自然的零食,比如桑葚、檳榔、三月泡、紅薯等等。每到季節,我們總會在田間地頭找到時令“小吃”。
在眾多的野果中,紅薯是我的最愛,因為它不僅甜,而且香。只要紅薯熟了,遠在20米外就能聞到那種獨特的香味。
六月,驕陽似火,讓我家老黃狗伸了伸舌頭,懶洋洋地躺在樹蔭下,壹動不動。午飯後大人們也在竹椅上打瞌睡,只有屋後橘樹上的那些蟬還在不知疲倦地鳴叫,而我總是趁父母午睡時偷偷溜出門,吹著口哨。二丫和狗娃像聽到集合令壹樣,戴著草帽來到打谷場,嬉笑打鬧,商量著去坡上挖紅薯。
我們笑著去了壹塊叫彎土的土坡。三個戴著草帽的小人蹲在土坡上,像三個會動的蘑菇,低著頭,撅著屁股。他們撥開綠油油的紅薯葉,屏住呼吸,像找嬰兒壹樣全身心投入挖紅薯。壹旦他們在紅薯藤下發現了紅色的紅薯,他們會高興得像挖出了壹個嬰兒。然而,我並不總是運氣好。有時候,我翻遍附近的紅薯藤也找不到壹個成熟的紅薯。但是有很多未成熟的紅薯,卻不能吃,顏色發青,很硬。只有那些熟了的紅薯才手指大小,鮮紅,剝開皮就會露出壹層嫩嫩的果肉。
每次種紅薯,我們總會摘壹塊手帕或者兩片手掌大小的桑葉,把刨好的紅薯打包回家,洗幹凈,放在碗裏,耐心地等著我爸媽下班回來壹起吃。
現在常年在外工作,大部分都是春節回家,已經很多年沒吃過老家的地瓜了。但是,昨晚看到閨蜜發來的紅薯照片,我想到了媽媽教我的順口溜:“六月六,紅薯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