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規劃晚秋生產,確保農民增產增收】增產不增收
第壹,再生稻
再生稻是晚秋生產的重點,已成為川東的晚秋糧食作物。此外,再生稻的商品率和經濟價值明顯高於中稻。因此,發展優質再生稻是調整水稻品質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我們應重點關註以下關鍵技術:
1.做好壹季稻中後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近日,據植保部門調查預測,2009年水稻稻瘟病、水稻二化螟、水稻黑星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水稻玉米螟、水稻穗頸瘟、水稻紋枯病等病蟲害將比2008年更加嚴重,呈重發趨勢。因此,必須加強田間病蟲害監測,確定防治重點和關鍵時期,選擇合適的農藥,及時防治稻瘟病、二化螟、水稻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2.科學施肥是再生稻穩產高產的基礎。促芽肥壹般在壹季稻齊穗後15 ~ 20天施用,尿素每畝10 ~ 15公斤。秧苗肥應在頭季稻收獲後3 ~ 5天內,每畝施尿素3 ~ 5公斤。施肥時,田間應保持壹定的水層。如遇高溫幹旱,田間無水,可采用葉面噴施。
3.壹季稻的收割是看芽收割,保持適當的稻堆高度,適時收割壹季稻,保持稻堆高度力爭使休眠芽變成穗,有利於休眠芽迅速伸長,增強抗逆性,促進再生稻早熟、穩產、高產。壹般水稻品種第壹季的樹樁高度應達到33 ~ 40厘米。
4.再生稻抽穗初期噴施赤黴素(920),每畝用1.5 ~ 2g“920”,用少許白酒溶解,60公斤水噴苗,促進再生稻穗層整齊。
二、秋馬鈴薯(蓋稻草)
秋馬鈴薯稭稈覆蓋栽培不僅具有省工省時、保暖保濕、防澇除草、節約成本、增產增效的作用,而且對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促進川東秋季糧油結構調整和發展秋馬鈴薯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重點關註以下技術:
1.全田收割水稻時規範淺稻茬,收割水稻後立即開溝。采用深溝高隔間,隔間2.25m,隔間面寬2m,溝寬0.25m,溝深0.3m在田埂周圍1m處開壹道寬0.25m、深0.3~0.4m的側溝。車面保持同壹高度,車溝花紋長期固定。
2.推廣秋馬鈴薯早熟脫毒品種,首先要選擇抗逆性強,特別是耐高溫,休眠期短(30-40天),抗病性強的脫毒馬鈴薯作種薯的早熟和特早熟品種。蔬菜品種可以推廣,如中薯2號、中薯3號、川渝早、川渝4號、川渝56號、重慶馬鈴薯1、南中552等。它們都可以在出苗後60天收獲,有些可以在出苗後45天收獲。
3.種薯以小整薯為好,每個小整薯的重量在25g左右。如果用大土豆做種薯,發芽前要切塊催芽。
(1)播種前7 ~ 10天切塊,選取無病害、重70 ~ 80g的單個馬鈴薯作為種薯,用尖刀沿頂芽縱向切成3 ~ 4片,每片留1 ~ 2個芽。
(2)赤黴素浸種能打破休眠期,促進發芽。方法是:用整薯浸泡種子或切塊。馬鈴薯整粒種子可用10 ~ 20 mg/kg的赤黴素浸泡30分鐘,切粒種子可用1mg/kg的赤黴素浸泡5 ~ 10分鐘。
(3)將催芽浸泡過的種薯放在室內,上下鋪濕稻草,種薯放在中間。當芽長到0.5 ~ 1 cm時,就可以在地裏播種了。
4.適時早播馬鈴薯喜涼氣候,播種期應在日平均氣溫降至25℃以下時。川東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壩丘陵區,適宜播種期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海拔500~800m的低山區,適宜播種期為8月下旬
5.合理密植,稻茬後凈薯加底肥,每畝播種密度要達到1 ~ 1.1萬窩,行距0.33m,窩距0.16 ~ 0.18m..播種馬鈴薯時,不需要打洞,只需按規定的穴距用手將種薯壓在廂頂土上,使種薯與土緊密接觸。秋馬鈴薯生長期短,稭稈覆蓋後追肥困難,壹般用基肥壹起清。壹般要求每畝施足有機肥1 100 ~ 1 500公斤,尿素10 ~ 1 5公斤,過磷酸鈣25 ~ 30公斤,草木灰1 50公斤(或氯化鉀15公斤)或有機肥15公斤。馬鈴薯盛花期可噴施0.35%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兩次,每次間隔7 ~ 10天。
6.稻茬後秋馬鈴薯最佳稭稈覆蓋物為稻草,最佳覆蓋量為每畝1 000 ~ 1 300 kg幹稻草。具體做法:馬鈴薯播種施肥後,立即用稻草以垂直於廂體、尖對尖的方式覆蓋整個廂體表面,使稻草覆蓋厚度達到10 ~ 15 cm。
7.害蟲控制對馬鈴薯最嚴重的害蟲是蚜蟲和蠐螬。蚜蟲發生初期,噴灑2.5%溴氰菊酯2 500倍水;為防治蠐螬,將500克90%敵百蟲晶體溶於水,噴灑在35公斤細土上,播種時撒在隔室表面。危害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青枯病、輪紋病和病毒病。晚疫病發生初期,即馬鈴薯進入初花期,如果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應立即噴灑25%甲霜靈WP500倍液或100g馬鈴薯防蟲劑,每隔7 ~ 10天噴灑1次,共噴灑2 ~ 3次。
三、秋糯玉米
糯玉米營養價值很高。除了早春用塑料薄膜覆蓋早熟供應市場外,深秋也可栽培。只要栽培管理得當,畝產量壹般可達500公斤以上,如果在國慶節後秋季上市,會獲得較好的效益。秋糯玉米栽培技術如下:
1.選地和種植範圍安排在水源條件好、土層深、抗旱保苗方便的地塊;適宜川東海拔550米以下種植。
2.選育品質優良、生育期短、抗旱性強、抗病性強的糯玉米品種。目前在川東地區主要推廣的有豫糯7號、豫糯8號、尊糯1、靳諾1、魯糯8號、中糯1等優質糯玉米品種。
3.在“立秋”前播期早的地區(海拔350米以下)播種。7月20日至8月5日,在土層深厚、能抗旱保苗的地方播種即可。中熟區(海拔550米以下)必須在7月15前播種至7月底。
4.種植密度為每畝3 000 ~ 3 200株。行距1m,巢距40 ~ 43cm。每窩播種4 ~ 5粒,出苗後葉間3 ~ 4苗,5 ~ 6苗,每窩2株,每畝1.5 ~ 2公斤種子。在適宜的播種期,早播宜密,晚播宜稀。
5.配方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氮磷鉀結合。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1500 ~ 2000斤人畜糞便。出苗後施3 ~ 4片葉時,每畝施尿素1 500公斤或碳酸氫銨2 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10 ~ 15公斤或草木灰1500 ~ 2000公斤。出苗至抽穗開花幹旱嚴重的,用糞水抗旱保苗;旱情結束後應及時追肥,即大喇叭口期每畝用尿素20kg或碳酸氫銨50kg,噴施1 500kg人畜糞便。
6 .病蟲害防治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玉米出苗後3 ~ 5片葉片噴施生物制劑錢勝1包或殺蟲單1包或200克殺蟲雙防治螟蟲;用錢勝1包裹7 ~ 8片葉片(大喇叭口期)或200克殺蟲水劑倒入45公斤水中防治玉米螟。8月份10左右播種,出苗後(大喇叭口期)7 ~ 8片葉用錢勝1袋45kg水灌溉防治玉米螟。如果在抽穗開花後發現蚜蟲和蠓蚧,應及時用水噴灑樂果100g。抗病性強、病害輕的品種壹般不防治。
第四,秋大豆
秋大豆是在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收割前後(7月20日至8月15),小春作物播種前,在秋閑地種植的壹季大豆。發展秋大豆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對調整農業結構,改良肥沃土壤,發展可持續農業和生態農業,緩解大豆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義。秋大豆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選擇優良品種。選擇品質優、產量高、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浙春3號、成豆9號、龔都10、川豆6號、寧鎮1、渝豆1。
2.選地整地選擇海拔400m以下早熟地區的水田或旱地,可在8月10前收獲水稻,特別是油沙地或半沙地、半泥地。
3.搶濕(抗旱)時間,免耕播種,稭稈覆蓋,確保秋季大豆最佳播期在8月15前。水稻收獲後立即(原地割稻堆),水田開溝搶墑,免耕播種,覆蓋稻草保墑。旱地種植秋大豆,要保證土壤充分濕潤,在適宜的播種期雨後播種,並用稻草覆蓋,保證出苗。
4.嚴格播種密度浙春3號、成豆9號、龔都10、川豆6號、寧鎮1的適宜播種密度為每畝1.2 ~ 1.5萬穴,每穴3 ~ 4粒,每苗2 ~ 3株。豫豆1以0.8 ~ 1萬窩播種,每窩2 ~ 3苗。
5.混菌施肥是秋大豆獲得高產的關鍵技術。播種前用根瘤菌加入少量泥沙或鈣鎂磷肥與種子混合均勻。白窩播種,用800 ~ 1 000 kg腐熟灰肥(堆制半個月以上)和25 ~ 40 kg磷肥覆蓋種子。如果土壤幹燥或夏旱嚴重,可以用糞水加磷鉀肥作基肥,或白巢出苗後立即用糞水加磷鉀肥澆淋。播種後10 ~ 15天,追施水肥2000公斤,尿素5公斤。開花前後兩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6.除草秋大豆田雜草危害較大,需適時中耕除草或化學除草。播種前壹天用克無蹤,播種後苗前用乙草胺,出苗後用高效蓋草能(或精克草能)防除雜草。
7.病蟲害防治是秋大豆成敗的關鍵技術,播後7 ~ 10天必須用10%吡蟲啉防治大豆莖蠅和斑潛蠅。播種後25天左右註意防治大豆卷葉螟的危害。花期末期及時防治螟蟲和蚜蟲,進入灌漿期註意田間滅鼠。如遇陰雨天氣,應註意防銹。
五、秋紅薯
在川東海拔500米以下的土壤,最好選擇早熟品種,盡可能早栽,合理密植。秋甘薯的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1.選擇良種,做好壯苗準備。秋甘薯生育期短,應選擇結薯早的品種,如川薯101、南薯99、川薯383、川薯294、綿薯7號等甘薯品種。
2.適時早栽,合理密植,稭稈覆蓋保證苗木成活和早栽是提高甘薯產量的關鍵技術之壹。提高秋甘薯產量的有效途徑是增加畝產株數和薯數。所以要抓緊時間,早種。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在旱地種植秋紅薯,稻田撒播水稻種子時,秋紅薯應盡早開溝排水。水稻收獲後應及時起壟播種,播種期應在8月20日前。壹般來說,秋季高產田的種植密度為每畝6 000 ~ 7 000株。壯苗要栽深,扡插苗要留6 ~ 7個葉節,土中要栽4 ~ 5個葉節。如遇幹旱,應進行抗旱種植。先沿壟背澆上水,然後在窩裏栽苗,邊栽邊噴糞水。同時,種植後註意用稻草或玉米稭稈覆蓋幼苗3 ~ 4天,以遮蔭、降溫、保濕,防旱保苗,提高成活率。
3.早期管理、中耕和追肥。3-4天後立即除去地膜,中耕追肥5-10天,每畝用腐熟豬糞水。
追施1 000 ~ 1 500 kg尿素5 ~ 10 kg,促進馬鈴薯早苗、早分枝和早產。中期在藤葉密封時施草木灰100 ~ 150 kg,促進薯塊膨大。
六、秋蕎麥
蕎麥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產量適中,營養豐富。是壹種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的雜糧。目前,市場對蕎麥的需求日益增加。川東有種植蕎麥的歷史,發展秋蕎麥農戶可以增產增收。關鍵技術環節如下:
1.在川東山區推廣抗寒性強、結實早、產量高的苦蕎品種川蕎1、川蕎2號、西蕎1。川東丘陵溝壑區最好選擇蕎麥1、蕎麥2號等分枝多、結實集中、結實率高的品種。最好使用當年收獲的新種子,並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和烘幹,提高發芽率。
2.精細整地要求精細整地,耕深20cm左右,不適合淺耕或免耕。清除前茬作物的殘茬和雜草,有利於播種出苗,註意開溝排水。蕎麥忌連作。
3.適時播種。在與其他作物競爭的情況下盡早播種,避免後期凍害。川東山區應在立秋前播種,川東其他地區不遲於8月20日。
4.合理的種植密度為每畝6 ~ 8公斤。壹般水肥條件下,穴距18 ~ 24 cm,每穴播種10 ~ 12粒;條播空行12 ~ 18 cm,播距9 ~ 12 cm。播種前選種應幹燥。用35℃溫水浸泡種子15分鐘,漬水後用草木灰拌種子。播種前用糞浸泡窩,播種後用堆肥、草木灰、殘肥覆蓋種子。
5.科學給腳底施肥,增加磷鉀肥施用量。底肥用農家肥750 ~ 1 000公斤,過磷酸鈣15 ~ 30公斤,草木灰25公斤。如果真葉期3 ~ 4片葉弱,每畝用2.5 ~ 5公斤尿素育苗。初花期每畝60 ~ 75公斤水可追施0.15 ~ 0.2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 ~ 1公斤尿素。保證後期養分供應充足,減少落芽落花,提高結實率。
6.田疃管理
(1)在3-4苗的真葉期,在苗過密的地塊和地段,要均勻間斷性地栽苗,做到去弱留強,去密留稀。保證每平方米200株左右。
(2)中耕除草:當幼苗長到6 ~ 8 cm時,人工進行第壹次除草,開花前進行第二次除草,結合土壤栽培。
(3)促進分枝,控制高水平施肥條件下的旺盛生長。出芽初期噴施40-50公斤多效唑溶液,有降低株高、增加分枝、抗倒伏、增產的作用,可增產65,438+05%以上。
(4)以花期防蟲為主,苗期防蟲為輔。用功夫、殺敵等農藥防治。
(5)在授粉和開花期間進行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結實率。
7.及時收割蕎麥。在它成熟之前,要及時去除田間的雜質,保證純度。種子成熟70%即可收獲全株,提倡清晨收獲。收割時,輕割輕放。割完之後會在棚裏煮幾天,就近脫粒,減少損失。
(通聯:四川省武勝縣農業局63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