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勸學篇:文以拙而進,道以拙而成
“誌道樂學·國學經典”D674
《菜根譚》勸學篇
11 事物無定品,窮理識趣先
原文:琴書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譯文:琴書詩畫,明智聰慧的人用來培養自己的靈性,而平庸的人只知道欣賞表面,沒有領略其中蘊含的內容;山川雲物等美景,有智慧的人從中學習提高自己的學識,而凡夫俗子只知道賞玩風景而已。由此可見事物本身沒有固定不變的品性,是隨著人們見識的不同而有高低的區別。所以閱讀書籍與研究事理,要先提高自己的誌趣。
解讀:琴棋書畫等雅事,有智慧的人用來培養自己的性情,培養自己的靈性。如果只知道欣賞表面,只抓住形式,也就不能體悟到真正的趣味了。山川美景,有智慧的人在賞玩的同時能從中學習到壹些東西,悟出壹些道理,凡夫俗子們卻只知道賞玩風景而已。世界萬物本身沒有優劣之分,是由人來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為它們作出區分。同樣的壹本書,有些人讀了可能受益不淺,有些人讀了卻如過眼雲煙壹般沒有留下多少印象。同樣壹處風景,有些人只欣賞其優美雅致,有些人卻能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研究花草樹木的習性,或者研究地質地貌,還有人能從觀賞風景中悟出人生道理。所以事物本身沒有好壞優劣之分,都是由人來定的。有智慧的人才能從尋常景物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12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原文: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指責別人的錯誤時不要過於嚴厲,要想壹想別人能不能承受;教育開導別人做善事的時候,不能要求太高,要想壹想別人是不是能夠做到。
解讀:孔子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壹個人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知道悔過改正錯誤,就不會損害自己的德行。只是改正錯誤也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有些時候明明知道某些事情做得不對,明明知道自己身上存在著某些缺點,但是改正錯誤卻並不容易。改正錯誤,克服缺點,需要有堅強的意誌。有些人相對來說,意誌比較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能嚴厲要求他們改正錯誤。還有壹些人意誌並不薄弱,卻也不能改正錯誤,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自己犯錯誤了。如果嚴厲指責他們的錯誤,不僅不利於他們改正錯誤,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所以指出別人的錯誤,不能過於嚴格,要以恰當的方式使對方能夠接受。
三國時,吳國孫權很喜歡喝酒。他常常在池邊和群臣飲酒,喝得酩酊大醉。喝醉以後,讓人用清水澆掃群臣。醉得東倒西歪的大臣們爬起來繼續喝。孫權常指著水池說,除非妳們掉下去,不然就得繼續喝酒。群臣大醉,東倒西歪有些不成體統。有些大臣看不過這種做法。每當這種時候,張昭就很生氣,怒沖沖地走到外面去,不想和他們壹樣胡鬧。孫權派人把張昭請回來,說大家壹起玩,張公不要生氣。張昭說:從前殷紂王和群臣在酒池肉林中徹夜痛飲,大家同樂不以為是壞事。孫權聽了默不作聲。雖然當時撤去了酒席,可是孫權心中畢竟有些不痛快。另壹位大臣顧雍的做法就和緩許多。顧雍也不喝酒,當看到孫權聚眾飲酒的時候,顧雍不是壹甩袖子走人,他坐在壹邊看著大家喝酒。他也從來不像張昭那樣嚴詞厲色地勸誡孫權,他只是坐著看。喝醉酒的人,行動舉止有許多滑稽放肆的地方。顧雍看到誰舉動失禮就把這些記下來,等到那人清醒以後,顧雍就會把那個人喝醉以後放肆的樣子形容給他聽。這樣壹來,大家也就有所顧忌,不敢過於放肆了。
13 逆境礪節行,順境銷膏骨
原文: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
譯文:處在逆境當中,身邊都是磨煉人品行的良藥利器,人的品行在不知不覺中被磨礪得十分純良;處在順境當中,眼前布滿各種各樣的武器,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人的鬥誌使人走向失敗的道路。
解讀:人的壹生,有可能會處於順境,也有可能會遭遇挫折,處在逆境當中。無論是處在逆境中還是處在順境中,我們都需要保持清醒。順境中不要過於陶醉,逆境中也不要過於悲傷。如果能保持清醒,辯證地看問題,處於逆境中也是好事。逆境能鍛煉人的意誌,有時候在遇到問題時,人的鬥誌與創造力才能夠被激發出來。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難題,人們尋找解決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的意誌力都是很好的錘煉。身處逆境中,能夠使人看清楚問題,拋棄懶惰、散漫、浮華、虛榮、奢侈等不良習慣。當然處在逆境中,需要我們奮發自強,如果處在逆境中只知道悲傷失望或者是怨天尤人,那麽就無法改變自己的環境了。處在順境中,享受安逸、不思進取,這樣會消磨掉人的誌氣。如果在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眼前安逸的生活迷惑,保持積極的鬥誌,那麽順境也能助人成功。
14 文以拙而進,道以拙而成
原文: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壹“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氣象!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情形矣!
譯文:寫文章樸實無華才能有所長進,修行悟道真誠樸實才能有所收獲。壹個“拙”字卻包含著無窮的意味。像桃花源中狗叫,桑樹林中雞鳴,這是多麽淳樸充實的景象啊!至於說寒潭中映出的月影,古樹上的烏鴉,雖然精巧卻同時蘊藏著衰敗淒涼的氣象。
解讀:桃花源中狗叫,桑樹林中雞鳴,這些景象具有淳樸的生活氣息。雖然不夠雅致精巧,比不上寒潭古月、老木昏鴉那樣肅殺凜冽、不同凡響。只是桃源犬吠,桑間雞鳴這樣尋常景致卻更令人感到生意與溫暖。質樸無奇,雖然令人感覺平平淡淡,卻是自有其寶貴價值。
現代教育強調要把孩子們教育成聰明、有自尊、要強、有競爭力的人。小孩子笨拙退讓,不善於競爭,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競爭,就會使家長們擔憂。在壹個競爭社會中,柔弱沒有鬥誌,缺少聰明機智,都會使人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古代,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卻認為,人們聰明過了頭,剛強也過了頭,這時候會惹起痛苦與紛爭。如果大家都能保持忠厚樸實,甘守柔弱,不爭強好勝,人們的生活也就能省去很多麻煩。從表面上看老子的觀點似乎與現代社會背道而馳,實際上柔弱勝過剛強、質樸勝過機巧的觀點,與現代社會並不矛盾。現代人了解這些道理,對於人們適應現代社會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保持質樸不是否定競爭社會,而是要避免那些無用的爭鬥。保持質樸也不是否定聰明智慧的重要,而是要拋棄那些小聰明與奸詐技巧。
15 橫逆窮困境,鍛煉身心爐
原文: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壹副爐錘。能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損。
譯文:貧窮困苦曲折是磨煉英雄豪傑的工具,能接受這種錘煉,對身體與精神都有好處;不能忍受這種錘煉,那麽身體和精神都會受到損害。
解讀: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惡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說,天要把重大任務降臨到某個人身上,必然會先要他心中有苦惱的事情,使他的筋骨時常處在疲勞之中,使他常常挨餓,困乏他的身體,並且使他每次做事都不能順心如意,以此來錘煉他的心誌,培養他堅韌的性情,增加他的本領。所以遇到苦難挫折,處在逆境當中,不妨把這苦難挫折看成是上天將要托付給我重大的責任,所以用苦難挫折來磨礪我。壹個人如果從來沒有經受過挫折並不是好事。社會不是繁花似錦、滿地春風的樂園,處在社會當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如果壹個人從來沒有遇到過挫折與困難,當真正面對挫折與困難時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遇到困難挫折,並不是壹件壞事。如果我們能經受困難挫折的磨礪,培養堅強的意誌力與忍耐力,無論身處什麽樣的逆境都能保持積極的鬥誌,那麽將來遇到大的難題也就容易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