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藏萬千鬥,夜聞百草香(第二部分)
“Pipes Artisans And Trademarks”by Jose Manuel Lopes
(書價$125,運費$30,新書)
此書是2005年出版的英文修訂版(英文版出版於2004年),第壹版是葡萄牙語出版於1995年。之所以在這裏歸為“新世界”僅是為了在時間和內容上區別於之前介紹的3本書。
這是壹本工作量浩大的百科全書式的煙鬥品牌寶典,它涵蓋了現今已知的大部分煙鬥品牌,不論英倫經典還是個人作坊,不管北歐手工還是北美新銳,各個國家過去和現在的主要煙鬥品牌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全面的介紹煙鬥品牌、生產商、制鬥師及其代表作品的煙鬥百科全書,圖文並茂、印刷裝幀極為精美。如果把它說成當代煙鬥“聖經”可能有點誇張,但它完全承受得起“印刷版Pipedia”的美譽。書中的圖片質量是我所有煙鬥書籍中最為精美的,排版精細且人性化,采用了類似網頁超級鏈接的概念,把書中反復出現的煙鬥品牌和制鬥師用顏色加以區分,使得查詢和檢索非常便捷。
當初在下單時躊躇了很久,因為是8本中第二個過價格過百的書,網上可參考的書評資訊並不多。現在看來,相比同樣昂貴的“Rare Smoke”,?“Pipes Artisans And Trademarks”實在是物有所值。
先讓我們看看三位重量級人物為此書寫的精彩序言。
在第壹篇由Ben Rapaport(著名煙鬥收藏愛好者,有著50多年煙鬥收藏經驗,也是所購第四本書“Collecting Antique Meerschaum Pipes”的作者)執筆的序中,他寫到“這本基於對1800位煙鬥生產者詳細調研的264頁煙鬥書籍應得到業界至高的褒獎和榮耀,全書內容祥實、數據充分,560張全彩照片奢華精美,內含100位煙鬥生產商和制鬥師的生平介紹,其中很多制鬥師在以前從未給予應有的重視,也從未出現在其它煙鬥書籍中。該書還包括了壹系列與煙鬥有關的資訊列表,如煙鬥俱樂部、信息來源、網站、博物館及其它文獻資料等。總之,該書的詳盡程度遠遠超過以往所有同類的煙鬥書籍”。
第二篇是由著名的Gregory L. Pease(www.glpease.com,另,他Flickr裏的煙鬥照片拍得非常專業)所寫,他說到“如果沒有對煙鬥的無比摯愛,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工程浩大的煙鬥百科全書。雖然這樣壹本介紹古今煙鬥品牌歷史的書,可能登不上New York Times書籍銷量排行榜,也可能上不了當地書店的推薦櫃,但就是這樣壹本煙鬥百科全書,以從無有過的祥實向我們展現了壹幅有關煙鬥品牌、煙鬥生產商和制鬥師的歷史長卷。必須壹提的是,即使在鬥界前輩中也未曾有人完成如此宏大的作品,我必須向Jose揮帽致意並感謝他對煙鬥文化所作的巨大貢獻”。
“這不是壹本枯燥而學術性的煙鬥考古專著,而是壹場生動展現古今1800多個煙鬥品牌歷史的演講,其中有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當今名暖,有些是過往的歷史經典,還有的,是那些隨時光流逝而被逐漸淡忘的匆匆過客。翻開這本厚重的煙鬥品牌寶典,第壹眼打動我的是它高雅精致的印刷品質和美不勝收的精美照片,以及充滿藝術氣息的版面設計,而所有這些唯美都是充分建立在豐富而祥實的內容基礎上。“Pipes Artisans And Trademarks”主要分成兩部分,第壹部分是煙鬥綜述涉及煙鬥歷史和構造,第二部分猶如壹部曲折穿越古今煙鬥史的長途劄記,帶領我們深入煙鬥文化的多樣性和煙鬥美學,其中內容包羅萬象綿延古今”。
“這本重要的煙鬥百科全書是煙鬥界的壹場盛典,涉及眾多煙鬥品牌以及制作它們的制鬥人,還有那些正在享受抽鬥樂趣的妳我煙鬥愛好者,是每個熱衷於煙鬥文化和煙鬥歷史的鬥客應該放在咖啡桌或書架上的常備書”。
第三篇是由Barcelona Pipa Club和Virtual Pipa Club創始人Vicens Lozano寫的:“這本妳正在閱讀著的煙鬥歷史長卷,是多年辛勞和摯愛的產物,是作者用無限熱情和辛勤工作換來的對煙鬥文化的禮贊,至今還沒有壹本如此詳盡描述煙鬥品牌的專著,Jose Manuel的這本書正好填補了這壹空白。但他的工作並不僅限於此,因為在以往的煙鬥書籍中並不缺乏有關煙鬥歷史的手冊和文章,也不缺乏諸如指南、考古、收藏之類的圖書,但是,至今還沒有壹個人象Jose Manuel那樣對煙鬥品牌、生產商和制鬥師作出如此徹底的A-Z的研究”。
寫到這裏,我想大家已經明白此書的分量和書的內容,三篇序言足以代表此書在煙鬥書籍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與三位鬥界前輩的序言相比,我的任何詞藻都會顯得多余和微不足道,但我還是想把本書的目錄進行摘要並添加零星個人感受,壹是讓大家能對這本煙鬥百科全書有壹個全方位的了解,二是保持這篇讀後感的完整性,另外也是我個人對作者及本書表示的敬意。
讓我們看壹看本書的目錄:
序言壹(Ben Rapaport)
序言二(Gregory Pease)
序言三(Vicens Lozano)
作者自序
本書導讀
煙鬥史簡介
有關煙鬥
-煙鬥構造
-煙鬥材料
-煙鬥造型
-煙鬥表面工藝
-鬥嘴
-手工鬥和機制鬥
-煙鬥的使用
-煙鬥的選購
-煙鬥收藏
商標,生產商,制鬥師(A-Z)(P43-264)
附錄
-煙鬥俱樂部,協會,收藏
-煙鬥博物館
-煙鬥索引
-煙鬥文獻資料
-煙鬥照片來源
其中“商標,生產商,制鬥師(A-Z)”章節是本書的核心***兩百多頁,我在此僅對這壹章的內容架構談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這壹章節的內容形式,由於這是壹本百科全書式的Pipeddida,它的品牌介紹是以詞條的方式按字母順序逐條進行的,涵蓋了1800多個品牌,其中100位左右的制鬥師或品牌有較詳細的生平介紹。此外,作者依據品牌影響和掌握資訊給予相關內容不同的權重,較重要的品牌會占壹個版面之多,而非重要小品牌有時僅用壹個詞條來交待時間和出處。
之所以這麽安排有著它的實際意義,因為僅兩百多頁不可能把每個品牌描寫得如前面3本書中的那麽詳細,而且我們正真熟悉並感興趣的品牌也就100多個,所以在書中作者給予重要品牌較多的版面,而壹些小品牌以詞條形式的存在只是為了記錄歷史和方便查詢,也許把這本百科全書看作“煙鬥品牌辭海”更為貼切。
下面以截圖的方式,從名家、經典、新銳、其它牌中各選取壹部分貼上來,並加以簡單介紹。
本書在兩百多頁有限的篇幅裏給予名家手工、尤其是北歐制鬥師更多的垂青。與傳統英倫經典的內斂含蓄不同,北歐鬥師們張揚的個性、獨立的精神、不羈的本能、潛意識的自然崇拜以及對自由的宣泄通過其作品表露無疑,猶如北歐神話中的狂放和熱烈。
Ivarsson?家族
蜚聲鬥界的Ivarsson?家族占據的篇幅最多,***三頁半(P133-136):Lars Ivarsson, Nanna Ivarsson和Sixten Ivarsson。Lars Ivarsson自8歲起就協助父親做煙鬥清理、拋光和維修的工作,16歲開始依照父親的鬥型制作煙鬥,據他說18歲那年,壹天他在車間裏拿起壹塊木料忽然靈光壹現,領悟到自己完全可以作制與父親不壹樣的鬥型,於是壹代宗師誕生了。有意思的是除了煙鬥,Lars Ivarsson還喜歡制作刀具。
Lars最小的女兒Nanna Ivarsson是現今為數不多的女鬥師,但她的大部分時間還是花在玩具和家具設計。2004年她開始著手壹個新項目,即設計煙鬥周邊產品和鬥客專用家具,如下圖桌卡上的弧型高背蛋殼椅,右手扶手是專門用來放煙鬥和煙具的,可見這位女鬥師的觀察力和創造力不壹般,把煙具定義延伸至家具。不知將來這只煙鬥椅是否會進壹步演化成為鬥客專用沙發、躺椅、搖椅、戶外椅,甚至為鬥客定制床、汽車配件、浴缸,有壹點可以肯定,這種對極小眾需求的敏感度源自於鬥客的自身實踐和細致觀察。
最近我也把壹只廉價躺椅升級為煙鬥椅,雖談不上美觀卻還實用。
Sixten Ivarsson被譽為20世紀最好的制鬥師,他在二戰後開始從事煙鬥修理和制作,曾為Suhr工作直至1951年,上世紀40年代開始又為Kyringe(Stanwell前身)設計鬥型,也為Pipe-Dan和Poul Rasmussen工作過,他的著名作品之壹是只蛋型煙鬥。徒弟包括兒子Lars Ivarsson,孫女Nanna Ivarsson,Jess Chonowitch和Jorn Micke。在Jess眼力,他不僅是壹位極具創意的制鬥師,也是壹位偉大的導師。
Bo Nordh
Bo Nordh?約壹頁半篇幅(P66-67),機械工程師出身的Bo Nordh因19歲那年壹場摩托車車禍而截癱,他只抽自己做的煙鬥喜好V草,與Jess Chonowitsch是至交。也是壹位音樂超級發燒友,愛好古典、藍調、爵士和搖滾。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制鬥,受教於Ivarsson夫子,極富創意並擅長復雜鬥型的制作,最求煙鬥成型後的極至完美,壹只煙鬥在完工前往往被擱置幾個月,直至發現最佳的造型方案。
Jess Chonowitsch
Jess Chonowitsch約壹頁半篇幅(P84-85),他師從Sixten Ivarsson和?Poul Rasmussen,祖父是壹位小提琴手,父親也是壹位制鬥師曾為Poul Rasmussen工作。1966年Jess開始從事煙鬥修理,之後進入Larsen認識了Sixten Ivarsson,上世紀70年代初成為獨立制鬥人。
S.Bang
S.Bang約壹頁半篇幅(P214-215),提到這位當今大紅大紫的人物,總讓我不經意想到當年的Dunhill。確切地說S.Bang是個成功的商人而非成功制鬥師,完全不同於Ivarsson家族壹脈單傳的純手工藝套路。他二戰期間從事煙鬥生意曾在Larsen任車間領班,1968年自立門戶,1970年與Per Hansen合作後生意蒸蒸日上,壹年後Ulf Noltensmeier也加入S.Bang。另外,在上世紀70年代其他3位制鬥師Ivan Holst Nielsen, Jan Windelov和P.H. Vigen也曾為他工作過。根據這段履歷,我們不難想象S.Bang具有優秀經營者應有的綜合素質:領導力、個人魅力、眼力、市場運作能力、社交能力和影響力,正是這些綜合能力結合制鬥師們的鬼斧神工才造就了當今S.Bang的地位,並賦予S.Bang產品額外的光環,同時也提升了制鬥師本身。
Eltang
Eltang約壹頁半篇幅(P106-107),Tom Eltang16歲那年在Anne Julie做學徒,以後就職於Pipe-Dan和為Stanwell設計鬥型,1980年自立門戶,對比強烈的黃金染色是他的絕活,該書沒有提到他的師藝傳承。
Former
Former?約半頁篇幅(P113),Former真名Hans Jonny Nielsen,因小時候長相酷似英國藝人George Formby,所以得此綽號。15歲開始在Poul Rasmussen車間學習制鬥,以後又為Sven Kundsen和Larsen工作過。在Larsen工作期間,他開始自己制鬥並在Chonowitsch夫子的幫助下把鬥銷往日本。隨著訂單的日益增多,他最終離開Larsen成為獨立制鬥人。
Teddy Kundsen
Teddy Kundsen?約半頁篇幅(P232),他是Sven Knudsen的兄弟,1968年開始制鬥並曾為Larsen工作過,擅長自由式鬥型,“木紋是他創作鬥型的靈感來源”。
如果把北歐手工鬥比喻成北歐神話的自由不羈,那麽下面的傳統經典更像是希臘神話的柔美內斂,俊朗的外表下是對原始物欲有限度的節制和修飾,Alfred Dunhill先生的煙鬥審美“煙鬥是服飾的壹部,是整體的壹個細節,而不是突出煙鬥本身”正是英倫煙鬥文化的真實寫照。
Dunhill 約4頁篇幅(P100-103)
Charatan 約3/4頁篇幅(P83)
Comoy’s 約3/4頁篇幅(P87-88)
Sasieni 約半頁篇幅(P218-219)
Barling 約1/4頁篇幅(P58)
書中也可以看到很多頗具才氣的後起之秀,這些當代新銳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為,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嫁接現代藝術和工業設計理念,運用先進工具刻畫和詮釋當今的煙鬥審美。
Cornelius Manz 約壹頁篇幅(P88-89)
極有天賦的年輕德國制鬥師,也是壹位平面設計師,2000年開始制作煙鬥。
Lindner 約半頁篇幅(P162-163)
自學成才的北美年輕制鬥師,美術和設計專業,2000年開始制作煙鬥。
Kent Rasmussen 約半頁篇幅(P203-204)
壹位非常被看好的丹麥制鬥師,建築行業技術助理背景,1998年開始制作煙鬥,曾得到Teddy Knudsen的指點,被稱為制鬥界的雕塑家。
Talbert 約壹頁半篇幅(P229-230)
來自北美的制鬥師,之前曾是畫家和設計師,1996年開始兼職做鬥,1999年轉為全職。
Todd Johnson 約半頁篇幅(P236)
來自北美的制鬥師,曾受教於Talbert, Eltang和Lars。
在這本書中,我們除了能欣賞到功成名就的制鬥大師、曾經輝煌的歷史經典和靈光閃現的後起之秀,還能看到眾多默默耕耘的制鬥前輩以及銳意進取的現代工匠。其中有兩人給我印象極深,壹個是P.H. Vigen,另壹個是Rolando Negoita。
P.H. Vigen
由於之前的孤陋寡聞自己從未聽說過這兩位制鬥師,個人對煙鬥品牌的認知如眾多入門鬥客壹樣也僅限於幾個較大品牌的煙鬥廠家,而對制鬥師從未給予特別的關註,確切地說是沒有這個概念。對P.H. Vigen的了解始於本書185頁上3張直鬥照片,現在還能想起當初看到照片時那種震撼和隨之而來的疑問:是誰竟然能把這普普通通的直鬥造型做得如此張力十足?透過這種霸道的張力感受到的是作者倔強的內心和不世俗的自信。讀者的目光不得不受它的指引被老老鎖定在鬥缽上,似乎不是我在欣賞煙鬥,而是他帶著我解讀他的作品。多種材質在鬥柄和煙嘴上的應用又顯現出低調的奢華。
可惜書中有關P.H. Vigen的生平資料較為簡單,說1972年P.H. Vigen就職於Larsen並師從Former,後來又為S.Bang,Pete Rasmussen和Anne Julie做過鬥,也曾為Pipe-Dan工做過。另,網上相關資訊也極有限,其中提到他大部分時間是為別人做代工,署他自己名字的作品並不多見,在網上還找到壹只P.H. Vigen做的彎鬥,美艷的鬥缽同樣張力十足,倔強和自信的個性表露無疑。我不知道是什麽妨礙了他成為壹代宗師,或許真是性格決定了命運。
Rolando Negoita
可能是出於本能或受追根溯源情節的驅使,壹直以來對原始葫蘆鬥有種莫名的親近感,每次上ebay總要去翻看那些裹著皮革布滿鉚釘燒得黑焦的古董葫蘆,潛意識裏隱藏著對古老工具的模糊沖動,這種沖動在讀完Alfred Dunhill的“The Pipe Book”後變得尤為強烈。當看到P208頁Rolando Negoita的自拍像時,這種沖動變成了清晰的輪廓:我要的正是這只原生態造型的煙鬥。
Rolando Negoita是壹位來自北美的制鬥師,也擅長刀具制作。1955年Rolando出生於羅馬尼亞,1990年移民美國之前在布加勒斯特學院學習美術,之後在美國的帕森斯設計學校執教金飾加工和產品設計。Rolando所涉足的設計制作領域很廣,除煙鬥和刀具外還制作珠寶和時尚用品,曾經為Giorgio Armani和Calvin Klein提供服務。1980年在羅馬尼亞時他就開始制作煙鬥,有著很強的創造力,作者是這麽評價Rolando作品的:“他的作品是自由暢想與標新立異的優美結合,設計靈感源自於大自然的動植物以及現代工業元素,充滿想象力和現代感的作品往往技驚四座,是唯美和功能的完美統壹”。此外,他有時並不太註重木紋,他認為“構造和功能是最重要的,木紋的自然美排在其次,壹只煙鬥的設計過程與制作過程同等重要”。
作者以超過2頁的不尋常篇幅介紹Rolando的生平及其作品,並以他那只優美的鯨魚鬥作為封面唯壹的煙鬥照片,純白的背景上壹只鯨魚躍出海面栩栩如生,足見作者對Rolando的青睞和賞識。雖然書中把Rolando的煙鬥定義為充滿現代感的作品,但我個人認為並不盡然,因為從Rolando的系列作品中不難發現不少原生態煙鬥審美的印記,如果沒有對古代煙鬥發展史的深刻了解,很難想象會有Gourd和Walnut系列作品的誕生,而他所推崇的“構造和功能是最重要”設計理念正是對古代煙鬥解構和功能演變的清醒認識。我在讀完他的生平後就預感他可能看過Alfred Dunhill的“The Pipe Book”,這個猜想在以後的郵件來往中得到了印證。
當時由於太喜愛這只Gourd,看完Rolando的介紹就搜索網店準備定購壹只,但發現只有2只Walnut系列有售,猜測Gourd應屬於他的早期作品,而且他的煙鬥產量很小壹年僅100至120只。於是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寫了壹封郵件給他,沒想到4天後收到回復,說願意幫我定做壹只,制作周期約2周,並很細心依照等級給了3個選擇“black rusticated finish”,?“natural partially rusticated”,?“smooth natural finish”,最終我選的是smooth natural finish(值得商榷的選擇),當然價格也最高。2周後收到成品照片,煙鬥非常漂亮,只是smooth natural finish的效果過於精致少了粗刻特有的古舊之氣。我還註意到Rolando對木紋和染色的處理比以前用心很多,經過溝通他同意在原有造型的基礎上再加個銀環。在後面的回郵中我曾婉轉地提到Alfred Dunhill的“The Pipe Book”想驗證我的猜測,幾天後收到了他略帶敏感的回復“I do treasure A. Dunhill book as well. I bought it in London many years ago”,哈,果然如此。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花了不少精力在網上搜尋他的作品,發現他每個系列之間的題材變化跨度極大,可以清晰洞察這位勤奮的鬥師在原始審美、現代設計和自然崇拜之間的穿梭以及作出的種種努力和嘗試,而“構造和功能”始終是他作品的核心。雖然有些作品過於生猛或前衛,但他銳意進取和不懈努力的精神給人印象深刻。另外,Rolando的作品也多少受到日本文化和刀具制作的影響,書中提到他擅長運用日本合金工藝使用金、銀、鈦金屬修飾煙鬥,可惜沒有提到他著名的武士刀Katana,否則也是個極好佐證。
Gotoh
亞洲制鬥師在這本A-Z的品牌寶典中可謂鳳毛麟角,而且都為日本人,其中Gotoh的作品是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灑脫的風骨背後體現的是東方審美特有的寫意和平衡,是忽視了肌肉表征的精神內斂和禪定。
“The Pipe Companion”by David Wright
(書價$16,運費$7,新書)
這本出版於2000年的煙鬥品牌入門書可以說是上壹本百科全書的精簡版,涉及50個熱門品牌和制鬥師生平及作品介紹,所不同的是本書的重點是對這50個品牌煙鬥常用材料、創作理念、手工工藝、使用工具、生產方式、以及市場價值的總結和梳理,125頁全彩印刷非常精美,裝訂成便於攜帶的手冊,非常適合剛入門的鬥友閱讀。鑒於其內容架構與煙鬥百科全書十分相似,在此就不再贅述,只是把它的目錄翻譯如下。
簡介
第壹部分:煙鬥簡史
-煙鬥起源
-煙鬥類型
第二部分:煙鬥制作工藝
-煙鬥材料
-煙鬥選擇
-煙鬥使用
第三部分:煙鬥品牌和制鬥師介紹
-加拿大
-科西嘉
-丹麥
-法國
-德國
-英國
-愛爾蘭
-意大利
-日本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美國
其它資料
第二部分全部上完,後面三部專著需要壹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