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是什麽時候吃的
根據習俗,臘八粥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吃。
臘八粥,是壹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壹直流傳至今 。古時每逢農歷十二月初八,中國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壹種節日食俗。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和臘八飯壹樣,是古代蠟祭的遺存。
我國古代天子,農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幹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祭祀;二是禱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幹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幹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歷每年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臘月初八日亦稱臘八。
禱祝是臘祭的壹個重要方面,內容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確保農業豐收。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幹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祝或稱蠟八祝,祝與粥同音,於是就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幹物攪和在壹起,煮熟成粥,敬獻農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並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幹物煮粥,敬獻農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擴展資料
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壹種節日食俗。據說當年嶽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節節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裏,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禦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隨後嶽飛遇害風波亭,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另壹種說法是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菩薩的——十八種幹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佛教中臘八粥的故事來自於牧牛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歷臘月初八這壹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相沿至今,此習俗漸漸廣傳至民間,壹般人家也大多要在這壹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壹。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壹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供佛供僧。之後要贈送親友,壹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被認為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百度百科-臘八粥 (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