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血榆炭/地榆炭是什麽

血榆炭/地榆炭是什麽

血余炭

開放分類: 醫學、中醫藥

動物

血余炭

本品為常用中藥,原名亂發,始載於"名醫別錄"。"本草綱目"謂:"發者血之余,┄┄故方家呼發為血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藥,須洗凈煆炭後始供藥用,名為"血余炭"。

[原動物]

Homo sapiens L.-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靈長目Primates,人科Homominidae

[采制]

收集人發(男女均可)用堿水或肥皂水洗凈汙垢,再用清水洗凈,曬幹;然後放在鐵鍋內,須要填滿壓緊,上蓋瓦盆,用濕泥封嚴,勿使漏氣,加火煆之。煆時當用慢火,溫度及時間均須註意掌握。如火猛,時間長,則枯焦;如火力小,時間短,則煆不透,尤其不可漏氣,以免灰化。煆好後,停火,放冷,取出。

[炮制]

撿凈雜質,曬幹,搗碎即成。

[藥材及產銷]

本品為人發煆成的炭。

[名稱] 血余炭Crinis carbonisatus 別名:亂發炭,頭發炭(河北),人發炭。

[產地及銷售習慣] 全國各地皆產,各地區均自產自銷。

[化學成份]

頭發含胱氨酸(Cystine)是角蛋白的壹種。此外,含有脂類。血余炭主要為碳素。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本品為大小不規則的塊狀物。色烏黑而光亮,表面稍平坦並有多數小孔,狀似海綿。折斷面成蜂窩狀,質輕松易碎。用火燒之有焦臭氣。味苦。

以身輕、有光澤、不焦枯、無焦臭味者為佳。

[效用]

[性味] 苦、微溫。

[功用] 消瘀,止血,利小便。

[主治] 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婦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證。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用量] 3.5g~7g。

[禁忌] 內有瘀熱者不宜。

[附註]

人發多煆炭入藥,生用僅在熬膏藥時用之。

地榆炭

開放分類: 中藥

地榆炭

是將藥物置於鍋內,用大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現焦黑色,內部焦褐色的壹種炮制方法。炒炭壹般使用大火。炒炭的目的主要是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

炒炭操作要點:

用武火或中火不斷加熱,並迅速翻動藥物,將藥物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為焦黃色或焦褐色時,即為“炒炭”,如地榆、槐角等。

地榆炭

地榆屬於止血藥,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作用。是治療血熱各種出血及水火燙傷等常用藥物。臨床多炒炭入藥。

炮制方法

取地榆飲片放於炒鍋內,用大火炒至藥物表面呈現焦黑色,內部棕褐色時取出,放涼即可。

地榆片

地榆片炭

炮制作用

地榆炒炭後可增強其止血以及斂瘡作用。

《本 經》

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我國南北均有,主產於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東等省。春秋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片,曬幹。生用,或炒炭用。

[處方用名] 地榆、生地榆、地榆炭。

[性味歸經] 苦、酸,涼。歸肝、胃、大腸經。

[功 效] 涼血止血,瀉火斂瘡。

地榆酸澀收斂,性涼清熱,味苦沈降,直達下焦,治血熱妄行之證,專清下焦血熱,用於便血、尿血,崩漏諸證。苦涼瀉火解毒,酸澀收斂生肌,故治療癰腫瘡毒,尤為燙傷之良藥。

[應 用]

1. 用於下焦血熱妄行之便血,痔血、血痢、尿血、崩漏。可單用煎服,或配伍槐花治便血;配伍黃連、木香治血痢;配伍生地,丹皮治崩漏等。

2. 用於水火燙傷,及癰腫、瘡瘍、濕疹等。可以生地榆研細末,麻油調敷;或濃煎,紗布浸濕敷,或煎湯外洗,或與煆石膏制為油膏外塗。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外用適量。炒炭收澀止血力強,生用瀉火斂瘡較好。

[附 註]

1. 含大量鞣質及皂甙,抑菌譜廣,但經高溫處理後抑菌能力減低。

2. 地榆軟膏治濕疹、皮炎,有較好的止癢、消炎、收斂作用。煎劑治潰瘍病大出血,止血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