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有什麽特色小吃?
豆花(又叫豆腐腦)是長江西陵峽特有的菜肴和美味小吃,由於水質優良,加之制作精細,故其豆花以潔白細膩,如乳似脂而聞名遐邇。
豆花和豆腐是同壹家族,但又有壹定的區別,即豆腐是凝固體,豆花則是半凝固的流質。豆花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將豆花先用石磨磨成豆瓣,去皮後放清水中侵泡,直至豆瓣膨脹發白時撈出,加清水用石磨磨成細豆漿,用粗白布袋將豆漿過濾,取出豆渣將過濾的漿汁倒入大鐵鍋裏,用旺火煮開後,鑿入專用的木桶、木盆或陶瓷罐裏,再將熟石膏用清水化水倒入熱豆漿內,用木瓢拌和幾下,約五分鐘即可成豆花。
2、 香辣蝦&祥記鹵菜
在宜昌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地方不大,不用地圖自己走走就可以大概逛走遍主要的街道。餐廳不是每條街上都有而是集中在幾條街上的。強烈不建議去沿江大道旁的夜市吃東西,價錢不公道,味道不好吃。還是要去紅星路壹帶去吃東西,價錢便宜量又足,關鍵是過分的好吃。
3、 雞泥桃花魚
桃花色是這道湯菜的精華所在,但桃花魚並不是魚,它是壹種水藻類的透明體。桃花魚生於彜陵峽口和香溪河裏,它與桃花***生死,在桃花盛開的時節,它也出現在蕩漾的碧波中,只見它酷似壹瓣瓣桃花,有的潔白無瑕,有的紅妝淡抹,有的色呈乳黃,伴隨著清清的水波而上下起伏,與香溪河兩岸如同丹霞般的桃花交相輝映,使人難辨真偽。桃花謝後,桃花魚也就無影無蹤,回歸到神秘的大自然中去了。
4、 肥魚
這是壹道傳統名菜,采用虎牙灘到南津關壹帶出產的肥魚(回魚),和肥膘肉***蒸而成,魚肉鮮嫩,魚湯肥美,菜肴清淡,原汁原味,深受中外食者好評。在此基礎上,還制作有鄉球肥魚,牡丹珍珠肥魚等花色。
5、 風味臘肉
味臘肉是精選新鮮豬肉為原料,采用傳統配方和現代科學配方相結合,繼承土家古老工藝,選用松柏樹枝、刨花及木炭烤制而成,具有色鮮純正、香味獨特的土家風味。
6、 蘿蔔餃子
宜昌著名的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大米、黃豆和蘿蔔。其做法是:用90%的大米和10%的黃豆,浸泡4-5小時磨成漿。蘿蔔切成絲拌上辣椒面、花椒粉、蒜(蔥)苗、精鹽等調料、油炸時,先在特制的彎月狀鐵勺中放入底漿,再放上拌好的蘿蔔絲作餡,再蓋上漿,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成。食之外酥內軟、辣而不刺,味鮮可口。
7、 夷陵春卷
用雞蛋、面粉制成薄皮,卷入稍加煸炒的韭菜、臘肉、豆腐幹、香菌(或冬菇)等,油炸至金黃色即可食,此菜外酥內嫩、香軟可口,壹般在農歷新年期間家庭自行制作,深受宜昌市民喜愛。
8、 油脆
油脆是宜昌風味小吃之壹,用糯米蒸成糍巴,包入白糖和芝麻餡,做成棱子形,炸成金黃色即成。食之外脆內軟、香甜可口。
9、 冰涼糕
用精大米磨成漿,加白糖和蘇打、熟石膏、生澇糟(即米酒)、堿等輔料搡合成坯漿。放4-5小時,裝盤上籠蒸熟,出籠後切成棱形即成,是夏令佳品。
10、涼蝦
以大米、玉米等為原料,以紅糖水為調料,清涼解渴,夏季勾兌冰水後飲用,風味更佳,深受宜昌居民喜愛的飲品。由路邊小販經營,多為家庭自制,價格約為壹元壹杯。致祥路有壹家“鄭信記”,是涼蝦較有特色的去處,在桌前籠壹排盛放涼蝦的器皿,像很大的酒杯。壹溜是色彩繽紛的品種:金黃的玉米、烏亮的黑米、晶瑩的白米,還有檸檬、橙汁兒、葡萄味的涼粉,姹紫嫣紅。
11、涼拌魚腥草
又名節節根、節兒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莖葉有魚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藥。宜昌市境內均有生長,多為野生,還有人工載植。壹年四季都有上市(春季最多),以莖肥嫩者為佳。配姜、蒜泥、醬油、醋、蔥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此菜脆嫩、清香、爽口,有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不僅是宜昌市民的壹大嗜好,且成為賓館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深受歐美食客的喜愛。
12、炕洋芋
據說也是土家人的傳統小吃,“炕”是當地的方言,是煎炒燜炸之外的壹種做菜方式。“洋芋”就是土豆。其做法是,先將洋芋刮皮洗凈,放在鍋裏煮壹煮,不等全熟撈起來,立即放在鍋裏炕,放進菜油或漆油,翻來復去將表皮炕得焦黃,再放進鹽,蒜末、辣椒粉,拌勻即可。客人來了,奉上壹碗,作為飯前壓肚之食,是壹種地道的風味食品。
13、三遊神仙雞
是宜昌壹道傳統菜,系選用肥嫩仔雞為原料,經宰殺治凈後,以整雞置砂缽用多種調味料腌漬,再加高湯及香料、冰糖等調料燒沸,然後移小火(火靠)至汁濃雞熟裝盤。色亮香醇,原汁原味。
相傳,三遊神仙雞的得名,源於宋代“三蘇”。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從故鄉眉州(今四川眉山縣)赴汴京(今河南開封)應考。途經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被三遊古洞的險峻所吸引,遂備上酒菜到此壹遊。對酒吟詩,勝似神仙。
後人為了借以揚名,便將“三蘇”所食之雞菜命為“三遊神仙雞”。後來南宋詩人陸遊,在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亦慕名登三遊洞,還汲水煎茶並題詩於三遊洞石壁。傳說也曾品食過“三遊神仙雞”美肴。
14、踏豆餅
踏豆餅是宜昌的壹大名吃。每當歲尾,踏豆餅就跟辦年貨壹樣,成為每家每戶必備之物。踏豆餅先得把大米、綠豆、黃豆等按壹定的比例用水侵泡,然後摻和到壹起用磨磨成漿,把漿用勺舀到鍋內灘成篩壹般大小薄薄的餅,餅壹熟即其鍋,稍涼壹會就疊成壹寸左右寬的折兒,再用勺均勻地切細,將切細的折而抖在簸箕或卷席上涼幹,這樣豆餅就成了。
踏豆餅壹家壹戶是難以勝任的,從磨漿到切細沒有七八個人是轉不開的。這七八個人是轉不開的。這七八個人中有的角色十分重要,比如推餅,刀士有的就臨時聘請,還有磨漿須得有力氣的小夥子來承擔。
15、土家炸廣椒
在土家山塞的平民百姓家裏,常年珍藏著主婦的壹道看家菜,炸廣椒。這種菜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少人人愛吃百吃不厭。 炸廣椒可以說是家家必備的小菜,酸香可口,既可幹炒又可能性作湯,其做法大 體是先將紅辣椒剁細,和進包谷面裏,裝進炸壇裏並壹層壹層的壓緊,表面放上壹層桐麻葉或塑料紙,用篾紮緊,將壇子倒撲在鹽水盆裏中,壹月以後,即為炸好了,要吃時隨時可以挖壹些出來,蒸熟或放在鍋裏炒熟,放進油鹽也可以炒熟了再加菜葉和水,當湯吃,特別是做蒸肉時更是少和炸廣椒,大多用豬肉壹起混炒,臘肉炒廣椒算是土家族的飲食壹絕。
16、土家蒸肉
每逢臘月,土家人大多殺了自家餵養的年豬,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殺年豬後家家都要做蒸肉吃。 土家主婦幾乎都會做這道特色小吃,其實工序很簡單。首先就是準備必備的材料--玉米面,新鮮肉(瘦的和肥的及骨頭各有),南瓜(可以加壹點點糖單獨攪拌),土豆(剝皮剁成小塊塊),炸辣椒少許。
然後用大的容器把這些材料及壹些調味品(如花椒粉辣子味精等)放在壹塊攪拌直到全部均勻色調接近中性色。然後把做好的蒸肉盛進土家蒸蒸肉的專用蒸格並放於鍋裏煮,約莫半個小時光景見蒸格有大氣冒出即可食用,其香奇醇其味奇美。實是土家壹大特色小吃。
17、頂頂糕
采用大米粉、糯米粉、紅糖為原料,放入特制的小木格內,置火上蒸10分鐘拿出用木頂頂出糕塊即成。其特點是松軟帶糯,味清香甜正,最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愛。
18、紅薯幹
宜昌本地稱之為苕果子,具體做法是將紅薯煮(蒸)熟後,切成條狀,然後曬幹,即可食用;也可與幹凈的粗沙,壹同放置於鐵鍋中烘炒,待其變脆後,即可在篩網中過濾沙子。顏色呈橙黃,香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