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潛血是怎麽引起頭痛的?

潛血是怎麽引起頭痛的?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頭痛的癥狀,有些人休息後可以得到緩解或癥狀消失。但有些人會出現持續或反復發作的頭痛,讓人夜不能寐,甚至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如果不及時檢查原因,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頭痛病因的中西醫理論

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西醫理論根據病因大致將頭痛分為原發性頭痛和繼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大部分是良性的。繼發性頭痛包括頭頸部外傷、顱內感染、顱內腫瘤和其他器質性疾病。對於明確病因的繼發性頭痛,應盡快消除病因,如顱內感染應抗感染治療,顱內腫瘤應手術治療。

在中醫理論中,頭痛是指以頭部疼痛為特征的壹種癥狀。反復發作並堅持治愈的,稱為“頭風”。明代《古今醫學體系大全·頭痛大法》分內外因,對頭痛進行了總結:“頭痛由內而生,為氣血痰濁,五臟郁滯所致。東原講氣虛、血虛、痰厥頭痛之類;從外部看,風、寒、暑濕、仲景傷寒、東原六經之類的病也”也就是說,頭痛的病因病機分為:

1.感外感邪氣多是由於生活不小心,坐臥風中,頭上感受到風、寒、濕、熱等外感邪氣,阻滯經絡,導致頭痛。

2.情誌郁怒,長期精神緊張抑郁,肝氣郁結,焦慮頭痛肝損;或者性情暴戾叛逆,生氣過多,氣郁化火,肝陽不斂,多動。氣滿脈,清陽失調,頭痛。

3.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脾胃勞損,使脾虛弱,脾不能運化津液,生痰,痰濕;痰阻腦脈,導致氣血不暢,脈絡失養,疼痛。

4.先天不足,或陰精衰竭,或老年氣血下降,或久病、產後失血,氣血不能營於腦,髓海不盈而痛。

5.外傷摔傷,久病不愈,經絡不暢,血瘀氣滯,脈絡失養,導致頭痛。

了解了頭痛的原因之後,妳是不是也想知道中醫是如何運用中醫辨證治療頭痛的?下面是逸仙藥師的詳細講解。

頭痛的中醫辨證治療

1,風寒頭痛

癥狀:頭痛,背疼,惡寒怕風,尤其是受風,口渴。苔薄白,脈浮。

方藥:川芎茶條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薄荷葉、川芎、荊芥、細辛、防風、白芷、羌活、甘草組成。

功效:祛風止痛。主治:外感感冒頭痛。頭疼,還是高層頭疼。

2、風熱頭痛

癥狀:頭痛腹脹,甚至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口渴多飲,或面紅目赤,或便秘黃,舌質紅,苔黃,脈浮。

方藥:熊誌石膏湯出自《金鑒》,由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槁本組成。

功效:疏風清熱。主治:外感風寒惡風,體熱頭痛。

現代應用:常用於感冒頭痛、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慢性鼻炎引起的頭痛等。

註意事項:氣虛、血虛、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不適合使用。

3.類風濕性頭痛

癥狀:頭痛,四肢沈重乏力,胸悶,食欲不振,排尿困難,大便或小便,苔白膩,脈細。

方藥:羌活史聖湯來源於脾胃學說,由羌活、獨活、槁本、防風、炙甘草、蔓荊子、川芎組成。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肩背痛無法回憶,頭痛和體重過重,或背痛,

現代應用: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強直性脊柱炎等患者。

慎用:素食陰虛者慎用。

4.肝陽上亢型頭痛

癥狀:頭痛、頭暈、易怒、夜間睡眠不安,或疼痛、發紅、口苦。苔薄黃,脈弦強。

方藥:焦玲鉤藤湯出自《傷寒論》,由焦玲、桑葉、川貝、生地黃、鉤藤、菊花、白芍、甘草、淡竹葉、茯苓組成。

功效:涼肝熄風,增液舒筋。適應癥:高熱、躁動、激越、手足抽搐,甚至昏厥。

現代應用:常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以及妊娠子癇、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驚厥。

註意事項:虛風內動者不宜服用。

5.痰濁頭痛

癥狀:頭痛,惡心,反胃,痰涎,苔白膩,或舌胖有齒痕,脈滑或弦滑。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來源於醫學心悟,由半夏、天麻、茯苓、枳殼、白術、甘草組成。

功效:化痰熄風,健脾祛濕。主治:風痰擾證。癥狀為頭暈、頭痛、胸膈脹滿、痰多、惡心。

現代應用:常用於神經衰弱、耳源性眩暈、原發性高血壓、腦動脈硬化。

註意事項:本方不適用於陰虛肝旺、氣血不足所致的頭暈頭痛。

6.氣血不足引起的頭痛

癥狀:頭痛頭暈,過勞加重,面色蒼白,心悸不寧,自汗,氣短,畏風,乏力,舌淡苔白,脈沈細。

方藥:八珍湯出自瑞珠堂經驗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組成。

功效:益氣補血。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頭暈乏力,氣短心悸,食欲不振。

現代應用:常用於神經衰弱、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血液病、排尿困難、甲狀腺功能減退、月經不調、閉經、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等。屬氣血兩虛型。

註意事項:出血性疾病屬血熱所致,不宜使用。

7.瘀血阻絡引起的頭痛

癥狀:持續頭痛、固定痛、刺痛,或有頭部損傷史。舌質紫,苔薄白,脈細或澀。

方藥:通竅活血湯出自《益林改錯》,由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麝香、蔥、生姜、大棗、黃酒組成。

功效:祛瘀通絡。主治:血瘀頭面證。頭痛頭暈。

現代應用:偏頭痛、持續性頭痛、頭面部充血、脫發、眼痛、酒渣鼻、慢性耳聾、紫色白癜風、牙骨骺、婦女幹血乏力、小兒疳積等。

註意事項:本方活血化瘀作用較強,孕婦忌用。

特別要註意的是,如果外感頭痛逐漸加重,伴有強烈發熱、嘔吐,或意識改變,會因熱盛而轉為痙攣性綜合征(病毒性腦膜炎或流行性腦膜炎),病情兇險,應及時送醫院治療;如果內傷頭痛逐漸加重或伴有頸強、視力障礙、四肢麻木等。,還應考慮其他綜合征,送醫院急救。

用藥註意

含祛風藥的方劑,陰虛陽亢者、孕婦、老人、體弱者禁用,兒童慎用;含有寒涼草藥的方劑孕婦禁用,體弱、感冒、腹瀉者禁用。

健康指導

1.飲食清淡,含鹽量低。

2.忌膏稠味、辛辣、寒腥,忌飽腹感。外感頭痛與外邪的感覺有關,要小心感冒,尤其是冬天。內傷頭痛宜輕佻,避免肝陽驟升;戒煙戒酒,防止過度勞累,使內傷不積,氣血通暢,陰陽秘。

3.高血壓患者常因血壓升高而頭痛,應隨時監測血壓,及時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參考資料:

1.《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由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編寫。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

2.方劑學,賈波,李記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