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之五臟六腑(壹)
五臟六腑為人體的內臟器官。所謂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在經絡學說中,將心包絡也稱為壹臟,合為六臟。藏象學說習慣將心包絡附屬於心,故壹般稱為五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也,故滿而不能實。所謂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六臟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五行學說是古人創造的壹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行學說在中醫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將人的體制分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型。關於金木水火土的理解有壹個比較簡單的分辨方法: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中國古代醫學將五行結合起來,將心、肝、脾、肺、腎分別與五行中的火、木、土、金、水對應起來,形成日常經常聽到的心火、肝木、脾土、肺金以及腎水之說,從而依據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建立起五臟之間的相互影響(見圖1-2)。所謂相生,即壹行對另壹行有促進、推動作用;相克則相反,壹行對另壹行有促進、推動作用。
《黃帝內經·素問篇》五臟生成篇裏寫道五臟各司其職,並相互影響:“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心臟與脈相應,它的榮華表現在面色上,腎水可以制約心火;肺臟與皮膚相應,它的榮華表現在毫毛上,心火制約肺金;肝臟與筋相應,它的榮華表現在爪甲上,肺金制約肝木;脾臟與肌肉相應,它的榮華表現在口唇上,肝木制約脾土;腎臟與骨骼相應,它的榮華表現在頭發上,脾土制約腎水。
同時,五行是從觀察自然現象開始的,結合各時令的特點來看,春天主木,適合養肝;夏天主火,需要護心;長夏主土,;秋主金,應該養肺;冬主水,收斂腎臟。中醫提倡四季養生、天人合壹,緣由即在此。
五臟與六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互相影響。從中醫角度來講,將臟與相應的腑之間的關系總結為相表裏的關系。簡單來講,心與小腸相表裏,肺與大腸相表裏,腎與膀胱相表裏,肝與膽相表裏,脾與胃相表裏。
除此之外,五臟還與五味、五色、五官、五體、五華、五誌、五氣壹壹對應,詳細關系見表壹。
以上,對於五臟六腑,在理論層面上進行簡單的說明,具體內容會在後面部分進行詳細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