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黃瓜的來源
黃瓜在中國大陸不是蔬菜。漢朝時,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從“胡人”那裏帶回了許多好吃的、有趣的東西。這些好東西也從宮廷傳到民間,在內地傳播開來,黃瓜就是其中之壹。
所以黃瓜最初叫“黃瓜”,很快就和大蒜(黃瓜)、香菜(芫荽)、芝麻(芝麻)、核桃(核桃)、蠶豆(菜豆)、石榴、葡萄、無花果壹起在中原生根發芽。
在隋朝,壹個廚師給楊迪做壹道菜。楊迪皇帝問這是什麽名字,廚師說是冷黃瓜。楊迪很不高興,所以他把葫蘆的名字改為黃瓜。從此,黃瓜這個名字就產生了。
明朝初年,有壹年寒冬臘月,明太祖朱元璋突然覺得對什麽都沒胃口了。他只想吃黃瓜。於是,皇宮立即派太監四處尋找黃瓜。最後,終於在北京的壹個胡同裏看到壹個賣兩根鮮黃瓜的人。但兩根鮮黃瓜的價格是200兩銀子。
太監太貴了,男的說不買。他想自己吃。他壹邊說著,壹邊拿起壹根黃瓜,幾口就吃了下去。太監壹下子拿出100兩銀子。賣黃瓜的說,現在壹根黃瓜要200兩銀子。
太監正要說話,那人拿起僅剩的壹根黃瓜,想往嘴裏送。太監只好乖乖拿出100兩銀子,把黃瓜買下來帶回去給朱元璋吃。看來黃瓜也有奇貨可居
清朝的慈禧太後是個“皇帝”吃貨,但她不愛吃黃瓜。但是在清朝的首都,正月的黃瓜和現在的燕窩魚翅壹樣貴。嘉慶《京都支竹詞》說:“黃瓜乍見比人參小,小如發簪,值數金。小事不能延年益壽,那麽花壹萬塊錢買吃的有什麽意義?”
清代壹位學者在筆記中寫道,壹位才子在早春來到北京,當地的學者在壹家餐館裏招待他。席間,大家讓才子點了壹道菜。
才子拒絕了,但又不想大家花錢。他覺得黃瓜應該是最便宜的,於是笑著點了壹份涼拌黃瓜。沒想到,人才剛剛點完這道菜,在場的人都露出不悅之色。因為壹盤涼拌黃瓜比整個宴席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