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故事傳說
中秋節故事傳說有:祭月、嫦娥奔月。
1、祭月
這個節日源於天象崇拜,由於古人的思想比較迷信,所以對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擁有壹種原始的崇拜心理。當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出現了陰晴圓缺的變化之後,就認為這可能是上天的壹種預示。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祭月的習俗,秋夕祭月是壹種比較隆重的祭祀活動。最開始的時候,“祭月節”定於秋分當日,後來才變更為農歷八月十五日。
2、嫦娥奔月
壹年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後羿射下了九個。後來碰巧遇到王母娘娘,向她要了壹包不死藥。然而,後羿不忍心離開妻子,所以暫時把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用劍威脅嫦娥交出仙藥。情急之下,嫦娥拿出藥吞了下去。立即飛向天空,聽到嫦娥成仙的消息後,人們紛紛在月亮下擺放香案,祈求嫦娥吉祥平安。從此,拜月中秋節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傳統
1、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2、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3、觀潮
在古代,浙江壹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壹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