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膽草,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
高原上的鵝首馬先蒿,能治氣喘、營養不良、骨髓炎引起的針刺樣疼痛
來源產地
為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
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生於草地、林緣和灌叢中。
分布於華南和西南。
別名較剪草、鯽魚膽草、山過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節節花、鯽魚草、龍膽草、苦膽草、節節白花、細葉假紅蘭、散血草、黑頭草、蕎糕草、野甘草
原形態
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
莖近直立或平臥,小枝密被短粗毛,幼時近四棱柱形,老時圓往形,節上常生根,葉對生;
葉柄長2.7mm,托葉膜質,被毛,合生成壹短鞘,先端5-7裂成剛毛狀;
葉片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8cm,寬1-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
上面平滑或粗糙,下面常被粉末狀短毛,側脈4-6對。
聚傘花序密集成頭狀,腋生;
無總花梗;苞片披針形,微小;花4數,近無梗;萼筒長1mm,被毛,裂片披針形,長1-1.2mm;
花冠白色,長2.5-3mm,裂片長1.5-1.8mm,廣展;雄蕊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藥伸出;柱頭2裂。
蒴果球形,直徑1.2-1.5mm,熟時不裂。
種子每室2-6顆,種皮有小窩孔。花期春未夏初。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苦,涼。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喉痛,急性結膜炎,腸炎,痢疾;外用治蛇咬傷,跌打損傷,癰瘡腫毒,乳腺炎,濕疹。
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中藥大辭典》
甘微苦,平。"
清熱解毒。治蛇、蟲咬傷 ,喉痛,便血,牙疳。
《中華本草》
苦;涼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痔瘡出血;崩漏;毒蛇咬傷;乳腺炎;癰癤腫毒;濕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