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吃什麽好?滋陰潤燥中藥有哪些?
1、秋天幹燥傷身
九月了,下了幾天雨,而且還有些微風吹來,天氣逐漸轉涼,不像七、八月時,動不動就上看攝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秋天來臨,隨著季節的變化,中醫生提醒,入秋後,就要防範秋燥,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在此時節惡化,平常可服用壹些中藥來保養。
(1)過敏性疾病易在秋天惡化
長庚醫院中醫_科主任陳俊良表示,過敏性疾病最容易在秋天季節轉變時惡化,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人尤其要註意;平常可服用壹些補氣的中藥,例如黃耆、西洋參、紅棗等來補氣,若是有鼻涕倒流容易因此而產生過敏性咳嗽,則可吃壹些川貝及西洋參來保養。
(2)晚上不要超過十壹點半睡覺口幹舌燥可吃清熱中藥
夏天時,由於天氣熱,再加上現代人多晚睡,很常會有口幹舌燥的現象,再加秋燥,更會讓人火氣大。陳俊良主任建議,每天晚上睡覺,最好是不要超過十壹點半,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有過敏疾病者很可能會使病況更加重;此外,若是有口幹舌燥現象,也可服用清熱中藥例如黃連、金銀花、決明子和菊花等。
(3)皮膚幹燥是因為陰虛與血虛這些中藥可滋陰
入秋之後,早晚的溫度下降很多,甚至還有些涼意,不像夏天時那麽熱,經常是汗流_背的難以入眠;但是,皮膚卻顯得幹燥。陳俊良主任指出,入秋之後,很多人會有皮膚幹燥的問題,嘴唇也覺得很幹,這都是因為陰虛與血虛,除了使用乳液保養皮膚之外,也可以服用中藥麥門冬、百合與山藥等來滋陰。
2、滋陰的中藥有哪些
(1)麥門冬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養陰,清心除煩,養胃生津,適用於肺陰不足,內有燥熱的咳嗽,咯痰粘稠不暢,或幹咳,痰中帶血,心煩失眠,津少口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虛寒,濕痰內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膩。
(2)天門冬
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於肺陰不足,幹咳少痰,勞嗽咯血,熱病傷陰,或陰虛內熱,口渴舌幹,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6-15克,若將天門冬用水洗凈,浸泡後去皮心,搗爛取汁,用砂鍋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貯瓶內,7日後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時,用白開水調1湯匙膏服用,久服可潤五臟,補益身體。
(3)玉竹
其性平,味甘,功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於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幹咳少痰;胃陰不足,舌幹口渴;亦用於糖尿病的消谷善饑,冠心病心悸胸悶。
用量:10-15克,但胃部脹滿,不善飲水,痰多,苔厚膩等濕痰盛者忌用。
(4)女貞子
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補腎滋陰,養肝明日,適用於肝腎陰虛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兩目昏糊,視力減退等。
用量:1-15克,若脾胃虛寒,泄瀉便溏者不宜服用。
(5)旱蓮草
其性涼、味甘、酸,功能養陰補腎,涼血止血,適用於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帶下,淋濁等癥。
用量:1-15克,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
(6)山萸肉
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肝腎,斂陰止汗救脫,為滋補腎陰要藥,主要用於肝腎陰虛證,適用於肝腎兩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等癥。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濕熱易小便濕滯不暢或尿痛者忌用。
(7)沙參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養胃土津,適用於肺熱陰虛的幹咳少痰,久咳聲啞,勞嗽咯血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壹般說北沙參養陰作用強,而南沙參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蘆同用。
(8)黃精
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腎養胃,適用於肺虛燥咳,腎虛腰酸,頭暈,足軟脾氣不足,倦怠納差,脾胃陰虛,口幹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黃精與雞肉同蒸,雞熟食用。若燉食,黃精與豬肉燉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劑量為9-15克,鮮者30-60克。
(9)靈芝
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肺,養肝腎,寧心神,強身體,適用於虛勞,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軟,耳鳴眩暈等癥。
若酒浸,將靈芝切成塊,浸於米酒中,20日後飲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劑用量為3—15克。若吞服,將靈芝幹燥後,研為細末,每次2-6克。
(10)柏子仁
其性平,味甘,功能養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於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等癥。
用量:3-9克,若隔間多痰及大便泄瀉者,不用。
3、秋冬滋陰食物有哪些
(1)銀耳,具有生津潤肺,養氣活血、補腦強身、滋陰養胃的作用。對胃腸燥熱、肺燥幹咳、便秘等癥都有很好的緩解。
(2)百合,大家也都不陌生,百合具有補中益氣、清心安神、清熱利尿、利於大便等功能。對肺癆久咳、虛煩、神誌恍惚等證都有很好的療效。
(3)梨子,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的水果之壹。梨子有消痰、止咳、潤肺等功效。對幹燥氣候引起的口渴、便秘、幹咳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4)甘蔗,味道甘甜,無毒副作用。甘蔗能除心胸煩熱、消痰止渴、主下氣合中,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很好的改善咳嗽痰少,大便秘結等癥。
(5)薏仁,性屬平和,具有美白養顏之功效,補而不膩,愛美女性的最愛之壹。同時還具有滲濕、健脾兩大功能。
(6)牛奶,被中醫學認為是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補虛健脾、清熱通道等功效。並且牛奶中所含有的鈣質很容易被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