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保健 - 地榆煮水喝功效

地榆煮水喝功效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地榆分地榆炭,酒地榆,鹽地榆,地榆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斂瘡,地榆的作用是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赤白帶下,陰癢,水火燙傷,蛇蟲咬傷,地榆用藥禁忌是虛寒者忌服地榆。

基本概述

地榆

藥名:地榆

別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山棗參、蕨苗參、紅地榆、巖地芨、血箭草、黃瓜香、野升麻、馬連鞍、花椒地榆、水橄欖根、線形地榆、水檳榔。

功效分類:止血藥;涼血止血藥。

性味:苦酸;寒;無毒。

歸經:肝經;肺經;腎經;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帶下,瘡癰腫痛,濕疹,陰癢,水火燙傷,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絞汁內服。外用:適量,煎水或搗汁外塗;也可研末摻或搗爛外敷。

藥材基源: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長葉地榆的根。

炮制方法

1、地榆:揀去雜質,用水洗凈,稍浸泡,潤透,切成厚片,曬幹。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鍋內炒至外表變為黑色,內部老黃色,噴灑清水。取出,曬幹。

3、醋地榆:取地榆片,加麩醋拌勻,吸盡後放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幹,篩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麩醋10kg。醋地榆長於收斂止血,常用於崩漏下血。

4、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勻,吸盡後放入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幹,篩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鹽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內老黃色,噴灑鹽水炒勻,取出晾幹。每地榆片100kb,用食鹽3kg。

功效作用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1、《活法機要》記載:地榆治久病腸風,痛癢不止;地榆五錢,蒼術壹兩。水二鐘,煎壹鐘,空心服,日壹服。

2、《補缺肘後方》記載:地榆治蛇毒:地榆根,搗絞取汁飲,兼以漬瘡。

3、《日華子本草》記載:地榆排膿,止吐血,鼻洪,月經不止,血崩,產前後諸血疾,赤白痢並水瀉,濃煎止腸風。

4、《沈氏尊生書》地榆甘草湯 記載:地榆治便血:地榆四兩,炙甘草三兩。每末五錢,水二盞,入砂仁末壹錢,煎盞半,分二服。

5、《唐本草》記載:地榆主帶下十二病。

6、《滇南本草》記載:地榆治紅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錢,炒烏梅五枚,山楂壹錢。水煎服。紅痢紅糖為引,白痢白糖為引。

7、《本草正》記載:地榆清火明目。治帶濁痔漏,產後陰氣散失。亦斂盜汗,療熱痞。

8、《補缺肘後方》記載:地榆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壹、二,亦末敷瘡上,生根搗敷佳。

9、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記載:地榆治無名腫毒,癤腫,癰腫,深部膿腫:地榆500克,田基黃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調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處。

10、《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記載:地榆治燒燙傷: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調成50%軟膏,塗於創面,每日數次。

11、地榆治濕疹:地榆面、煆石膏面各二十兩,枯礬壹兩。研勻,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兩,調膏外敷。

12、《聖濟總錄》地榆湯 記載:地榆治血痢不止:地榆二兩,甘草(炙、銼)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壹盞,煎取七分,去渣,溫服,日二夜壹。

13、《綱目》記載: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便血證。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則能行血,不可不知。楊士瀛雲:諸瘡痛者加地榆,癢者加黃芩。汁釀酒:治風痹,補腦。搗汁塗虎、犬、蛇、蟲傷。

14、《本草正義》記載:地榆苦寒,為涼血之專劑。婦人乳痛帶下,多由於肝經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則肝氣疏達,斯痛可已而帶可止;然氣滯痰凝之乳痛,及氣虛不攝之帶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惡肉,皆以外瘍言之,血熱火盛,則痛而多惡肉,地榆清熱涼血,故止瘍患作痛,而能除惡肉。

15、《聖惠方》記載:地榆治婦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黃瘦虛渴:地榆二兩(細銼),以醋壹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熱服壹合。亦治嘔血。

16、《開寶本草》記載:地榆止冷熱痢及疳痢熱。

17、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記載:地榆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參各壹兩,或加懷牛膝壹兩,水煎服,連服二月。

18、《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記載:地榆治胃痛,胃腸出血。

19、《別錄》記載:地榆止膿血,諸痿,惡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主內漏不止,血不足。

20、《全展選編·皮膚科》記載:地榆治濕疹:地榆面十五兩,密陀僧三十兩。研勻,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兩,調膏外敷。

21、《本草求真》記載:地榆諸書皆言因其苦寒,則能入於下焦血分除熱,俾熱悉從下解。又言性沈而澀,凡人癥患吐衄崩中腸風血痢等癥,得此則能澀血不解。按此不無兩歧,詎知其熱不除,則血不止,其熱既清,則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斂,既能清降,又能收澀,則清不慮其過泄,澀亦不慮其或滯,實力解熱止血藥也。

22、《藥物圖考》記載:地榆調敷湯火傷,疳瘡潰爛。

23、《綱目》記載:地榆汁釀酒:治風痹,補腦。搗汁塗虎、犬、蛇、蟲傷。

24、《藥品化義》記載:地榆解諸熱毒癰。

25、《滇南本草》記載:地榆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26、《藥性論》記載:地榆止血痢蝕膿。

27、《小兒衛生總微方論》記載:地榆治面瘡赤腫焮痛:地榆八兩(細銼),水壹鬥,煮至五升,去渣,適寒溫洗之。

28、《本經》記載:地榆主婦人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瘡。

29、地榆治濕疹:地榆壹兩,加水兩碗,煎成半碗,用紗布沾藥液濕敷。

30、《全展選編·傳染病》記載: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欖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兒童減半。

31、《本草選旨》記載: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斂血,則同歸、芍。以之清熱,則同歸、連。以之治濕,則同歸、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則同歸、萸。以之溫經而益血,則同歸、姜。大抵酸斂寒收之劑,得補則守,得寒則凝,得溫暖而益血歸經,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食用方法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絞汁內服。外用:適量,煎水或搗汁外塗;也可研末摻或搗爛外敷。

用藥禁忌

1、虛寒者忌服地榆。

2、《本草經集註》記載:地榆得發良。地榆惡麥門冬。

3、《本草衍義》記載:虛寒人及水瀉、白痢,即未可輕使地榆。

4、《本草經疏》記載:胎產虛寒泄瀉,血崩脾虛泄瀉,法並禁用地榆。

5、《本草匯言》記載:癰瘡久病無火,並陽衰血證,並禁用地榆。

6、《醫學入門》記載:虛寒冷痢禁用地榆。熱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澀早也。

7、《本經逢原》記載:氣虛下陷而崩帶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又為切禁。性能傷胃,誤服多致口噤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