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壹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時期,就設定了四個節氣,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鄧萍撰寫的《太初歷》正式在歷中設定了二十四節氣,並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零度沿黃河經度運行15度的時間稱為“壹個節氣”。每年360度運行,* * *經歷24個節氣,每月2次。其中,每個月的第壹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長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個節氣;每個月的第二個節氣是“中氣”,即有雨、春分、谷雨、小滿、夏至日、大暑、酷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持續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壹年的視運動,所以節氣的日期在現行公歷中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為6日和21,下半年為8日和23日,相差1 ~ 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整理了24首節氣歌曲: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震春明谷天,夏日滿山暑。
秋露,秋寒霜,冬雪小,冬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完成壹圈需要壹年時間。
壹年分為十二月,二十四節氣緊密相連。
按照公歷,這兩種氣體每個月都不會發生變化。
上半年是周六周壹,下半年是逢八逢周三。
這些都是節日,相差也就壹兩天。
二十四節詩先後,以下公式記在心裏:
壹月的壹場小寒接著是壹場嚴寒,二月的開春就下雨了;
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在四月;
五月的長夏和小滿,六月的盛夏至日;
七月酷暑微熱,八月立秋立夏;
九月,千年逢秋分,初霜寒露盡在十月;
立冬的11月有壹場小雪,冬天的至日有壹場大雪來迎接新年。
把握季節忙生產,及時播種收獲,確保豐收。
隨著中國歷法的傳播,二十四節氣已經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站著就是立春,立春就是立春。
雨:雨開始下,逐漸增大。
蟄:蟄的意思是躲起來。蟄是指春雷的突然運動,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春分的意思是平分。春分意味著晝夜平分。
清明:陽光明媚,郁郁蔥蔥。
谷雨:雨造百谷。有了充足及時的降雨,谷類作物可以茁壯成長。
長夏:夏天的開始。
小滿:小麥等夏季作物種子飽滿。
芒屬物種:芒作物如小麥是成熟的。
夏天至日:炎熱的夏天來了。
暑:暑就是熱的意思。小暑是指氣候開始變熱的時候。
大機構:壹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天的開始。
暑熱:place的意思是停下來藏起來。夏天是炎熱夏日的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水凝結成白色。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是冷的,會結冰。
初霜:天氣越來越冷,霜凍。
立冬:冬天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了。
大雪:降雪量加大,地面可能有積雪。
冬天的至日:寒冷的冬天來了。
小寒:氣候開始變冷。
大寒:壹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二十四節氣之壹。春天開始的節氣。每年2月4日或5日,當太陽達到315度時,就是立春。《二十四節氣》:“正月節,立,始也...長夏秋冬也壹樣。”古代“李思”是指春夏秋冬的開始,其農業含義是“春種、夏長、秋收、冬儲”,概括了黃河中下遊農業生產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復雜,氣候差異大,四季不同。因此,雖然“李思”能反映黃河中下遊四季的氣候特征,但“李思”的具體氣候意義並不顯著,不能適用於全國各地。
黃河中下遊土壤解凍的日期始於初春。立春的第壹個天氣應該是“東風解凍”,基本如此,但作為立春的標誌,為時過早。
在我國氣候學中,通常將立春定義為每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壹天,這與黃河中下遊地區立春的含義不符。2月下旬,真正入春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更實用。立春後,氣溫上升,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了繁忙的春耕季節。
雨水
每年2月19左右,太陽到達黃經330度,這是“雨”的節氣。雨有兩層意思,壹是天氣變暖,降水逐漸增多,二是雪變少,雨變多。《二十四節氣》說:“正月,水生於天。春屬木,但生木者必有水,所以立春有雨後。而東風若融,則散成雨。”
“雨”過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至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達到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左右,華南氣溫在10℃以上,華北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降雨前後,油菜和冬小麥壹般會返青生長,對含水量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所以適當的降水對作物生長尤為重要。而此時華北、西北、黃淮地區降水普遍偏少,往往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如果早春少雨,雨前雨後適時春灌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主要是加強中耕鋤地,同時做好田間清溝排水,防止春雨過多導致濕害爛根。俗話說“麥澆花,菜澆花”,有苔的油菜要適時追施苔肥,以爭奪更多的豆莢。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要註意“冷尾暖頭”,搶抓晴天播種,力爭壹次播完全部秧苗。
雨季天氣多變,是全年寒潮過程最多的季節之壹。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對已經發芽變綠的農作物、森林和水果的生長以及人們的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在關註農作物、大棚蔬菜、工商部門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還是要註意個人衛生保健,防止壹些疾病在冬末春初蔓延。
驚蟄
每年的3月5、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就是“發呆”了。蟄是指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響起,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二十四節氣》說:“二月節,萬物震動,震動即打雷,故稱驚雷。是壹只逃跑的蟑螂。“晉代詩人陶淵明在壹首詩中說:“春雨時,東隅始雷,眾人皆潛伏,草木皆適。“事實上,昆蟲聽不到雷聲。春天回來了,天氣轉暖是它們結束冬眠,“驚喜地跑開”的原因。在中國,春雷開始響起的時間因地而異。多年平均來看,雲南南部在1年底左右可以聽到打雷,而北京的第壹個打雷日是在4月下旬。“驚雷始於妳”的說法與江南的氣候規律是壹致的。
“春雷響,萬物長”,又是九月的好晴天,氣溫升高,雨水增多。除了東北、西北地區依然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已經升至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3-6℃,江南壹帶8℃以上,西南、華南地區更是達到了10-15℃,已經是壹片和諧的春天。因此,我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驚蟄這個節氣,並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中有雲:“壹場小雨帶來新花,壹聲驚雷起。田家閑了幾天,種田開始了。”農業諺語也說,“春耕不能停,過了驚嚇節”,“百花齊放,農活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土壤依然是凍融交替。及時耙平地面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而不耙地如蒸饅頭”,這是當地人抗旱保墑的寶貴經驗。江南的小麥已經拔節,油菜已經開始開花。對水肥的要求很高,要及時追肥,幹旱多雨的地方要適當灌溉。南方雨水壹般能滿足春季蔬菜、小麥、綠肥作物的需要,防止濕害最重要。俗話說:“麥子犁溝要三管,不如倒糞”“要想收獲油菜籽,就要勤管犁溝”。要繼續做好清溝排水工作。華南早稻播種要抓緊,同時要做好稻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的升高,茶樹逐漸發芽,要進行修剪,及時施“催芽肥”,促進更多的枝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應在開花前施肥。
“春雷嚇萬蟲”,溫暖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紛紛發芽。要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工作。“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註意。
春分
春分,古代又叫“日中”、“晝夜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陽達到0。據《二十四節氣》:“二月中旬,分半,此為九十日之半,故稱分。”另壹篇《春秋故事·陰陽出入》說:“春分,陰陽也半相,故晝夜既寒又夏。”所以,春分的意義,第壹,是指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第二,在古代,立春到長夏就是春天,春分正好在春天的三個月之中,春天平分秋色。
春分期間,除了常年冬季的高山山區和北緯45°以北地區外,全國各地的日平均氣溫都穩定上升到0℃以上。嚴寒已過,氣溫回升迅速,尤其是華北、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沿江、江南多雨地區同時升至10℃以上,進入明媚春光。在遼闊的土地上,楊柳綠在岸邊,飛影草在長,小麥在拔節,油菜在香,桃花是紅的,李白在迎春,黃是黃的。華南是壹片晚春的景象。根據氣候規律,此時江南降水迅速增多,春季進入“桃花泛濫”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降水仍然很少,抵禦春旱威脅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
“小麥在春分時升起,每壹刻都值壹千塊錢。”春季少雨的北方地區,要抓緊春灌、節水、拔節施肥,註意防晚霜凍害。華南仍需繼續做好排水防澇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育秧已經開始,初春天氣變化頻繁。要註意在冷空氣到來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在晴天播種。群眾的經驗說,“寒尾暖頭,不必愁苗。”根據天氣情況,播種後爭取3-5個晴天,保證壹次播種全部秧苗。春茶已經開始發芽,要及時施速效肥防治病蟲害,爭取高產優質茶葉。
“二月是春分,種樹施肥農田深。”春分也是植樹的好機會。古詩中有“牛叫女半夜起,明朝種樹是春分”的說法。在炎熱的農忙季節,我們要繼續用雙手綠化祖國的山川,美化我們的環境。
清明節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陽達到15度時,是清明節齊。《二十四節氣》說:“三月節,...這時候壹切都幹凈明朗了。”所以“清明”就是冰雪消融,草木蔥蘢,天氣晴朗,萬物欣欣向榮。“柳梢綠絲煙,畫清二月天”“節氣清桃李笑”“雨後郊區原草木柔”等名句,都是對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述。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期間,除東北、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已升至12℃以上,從北到南到長城內外,到處呈現出壹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段”。黃淮南部地區的小麥即將開始抽穗,油菜已經開花,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小麥也已進入拔節期。後期要抓緊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正處於大批量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住時機,抓住晴天,早播種。“梨花越來越清”。此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註意人工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種植要清理幹凈,及時施肥。玉米、高粱和棉花也將到處種植。“明日茶前,二芽”,茶樹新芽生長旺盛,要註意病蟲害防治;名茶產區陸續開采,要嚴格科學開采,保證產量和質量。此時北方冷空氣仍有壹定影響,天氣多變。要註意防範低溫晚霜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開花果樹等春播作物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點。此時往往是多雲轉晴,充沛的水分壹般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惱人的也不能忽視的是雨水太多帶來的濕漬和光線不足的危害。但在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期間降水仍然很少。對於農作物和春播來說,水經常短缺。這個時候,雨水就顯得非常珍貴。這些地區在蓄水保墑的同時要做好春灌工作,防止春旱威脅。
清明不僅是壹個極其重要的農忙季節,也是壹個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