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保健 - 大寨精神

大寨精神

郭郭沫若莫若(1892 165438+10月16-65438+6月0978 12),原名郭開真。在20世紀中國所有的知識分子中,郭沫若是第壹個。他是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和評論家。郭沫若本人雖有爭議,但其才華在當時無人能及。(這是壹組反映郭沫若墓地的照片。郭沫若去世後,骨灰撒在大寨的虎頭山上,以山為墓。)

大寨廣場上的標語“農業中的大寨”1978年6月郭沫若病重時,對妻子於立群和子女說:“我死後骨灰不要留著。把我的骨灰撒在大寨和天妃。”郭沫若於當年6月12日逝世。追悼會後,郭沫若的骨灰撒在大寨的虎頭山和梯田裏。當時我覺得郭沫若應該葬在北京八寶山,還是送到四川老家安葬,這很令人費解。他為什麽選擇大寨?這要從郭沫若對大寨的特殊感情說起。

大寨在郭沫若看來,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傳承。大寨是壹個特殊時期的產物。現在60歲以上的人應該會唱《學大寨,趕大寨》這首歌了。“學大寨,趕大寨,大寨紅旗迎風飄揚。她是我們公社的好榜樣。自力更生可以改變壹窮二白!堅決向大寨人學習,敢於對山川做其他安排!起來,起來,大寨的紅花遍地開...到處都是!”由此可見當年大寨精神的影響力。

虎頭山石雕虎頭山是大寨村後面的山。從老虎頭往下看,大寨盡收眼底。1996年,大寨被山西省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如今的虎頭山不僅收獲了森林果實,還帶來了無盡的旅遊收入。郭沫若的墓碑在虎頭山上,陳永貴的墓地就在附近,也就是說陳永貴和郭沫若是相伴的。

虎頭山青石路據說當年大寨人開始壹邊開墾土地壹邊種樹。每次領導視察,都強調發展林業和水利。結果大寨人幾十年如壹日的綠化山頭,最後虎頭山徹底變了樣。全村森林面積達到1,000多畝,覆蓋率近40%。顯然,虎頭山已經成為大寨的象征。

郭沫若墓碑簡介“大寨”二字出現在郭沫若的多首詩中,最早出現在1965年春節前夕,題為《傅抱石延安八畫》和《第七首》。全詩寫著,“傳統風美,大寨精神由此而來。我已經看到,黃河清是徹底的,想教宇宙返老還童。“從那以後,郭沫若壹直渴望親自去大寨看壹看、走壹走,終於在1965 65438+2月來到了大寨。

郭沫若紀念碑這塊漢白玉紀念碑是1992年9月為迎接郭沫若誕辰壹百周年(165438+10月,16)而立,由大寨村支部負責。這座紀念碑上刻著“郭沫若同誌永垂不朽”四個字,紀念碑周圍安裝了鐵柵欄。

碑背鐫刻郭沫若詩詞《大寨頌》1965 65438+二月,正是大寨最冷的季節。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終於帶領中國科學院的壹些研究人員來到了大寨。郭沫若被大寨精神感染,當即寫了壹首《大寨頌》來表達內心的喜悅。

大寨梯田巴金先生這樣描述他當年大寨之行看到的大寨。“我們站在斜坡上向遠處望去,壹個又壹個大壩,壹個又壹個保護著梯田,沿著蜿蜒的山體壹層又壹層地往上走。我知道有32座大壩,但我不知道我看到了多少座。我只有壹個驚喜:工程有多大,有多難!在每壹個石壩上,每壹個梯田上,我都看到了大寨人的英雄氣概!”

團結溝渡槽團結溝渡槽是大寨的標誌性建築之壹,是大寨人民精神的象征。渡槽建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大寨人為了將水引入虎頭山,灌溉梯田,在團結溝修建了渡槽。同時,大寨人民用石板覆蓋渡槽,形成下面有水,上面有行人的兩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