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中越戰爭是什麽情況?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的越戰初期,中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也與越南關系密切。雙方都不信任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並與殖民敵人進行了鬥爭。
冷戰後期,中蘇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為了遏制中國,蘇聯於10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1978165438,支持越南實行“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支那聯邦”。在蘇聯的默許下,越南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壹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與此同時,在越南進行了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和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屬於中國領海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納入其版圖,並派兵占領南沙群島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制造邊境沖突,侵占中國領土。中國當局聲稱“上述行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影響了東南亞的穩定”,為了捍衛主權和懲罰侵略者,發動了“自衛反擊”。但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認為中國侵略了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也對戰爭進行了批評。
戰爭過程
這場戰爭分別在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進行,分為三個階段。雲南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誌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指揮。共使用9個軍(11,13,14,41,42,43,50,54,55和20軍58師)。戰爭期間,越南約有20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被攻占。越軍作戰有6個步兵師(第3、316A、337、338、345和346師)、16個地方團和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5萬人。當時解放軍的戰鬥素質、武器裝備、戰術思想都被文革摧毀,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英勇善戰,但在完成各階段作戰任務之前,參演部隊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第壹階段:1979 2月17-1979 2月26日。中國政府表示: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軍;摧毀了越南侵略軍駐紮在越南高平、老街的預備部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表示:中國軍隊攻占了越南的軍事要塞諒山;在沙巴消滅了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 3月6日-1979 3月16日。按照中國政府的說法,現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清剿和撤退的形式於3月1979+06日撤回中國。
據戰後中國軍方公布的統計,中國軍隊死亡6954人,受傷14800多人。摧毀並擊潰越南人民軍第3師、第345師、第356師,傷亡約5.2萬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公布傷亡人數,只是在官方的《人民日報》上列舉了中國軍隊撤退時對攻占城鎮進行的大規模破壞工程。包括基礎設施、工廠和礦山。當時負責銷毀的中國軍人透露,中國軍方銷毀的大部分設施都是抗美援越時期中國援建的。
戰爭評論
從表面上看,這場戰爭是國家間邊界糾紛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起背景來看,在中國應該是壹種鞏固政權的民族向心力;向外界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的領導集體開始掌權。由於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統治階級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壹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於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著第三世界的弱國,其國際政治觀點在許多領域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持形成了戰略包圍圈。為了顯示中國* * *產黨治理國家和指揮軍隊的能力;中國壹貫的不向外國勢力低頭的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臺老板”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壹時無暇向中國施壓。由於美國剛剛改善和緩和了與中國的關系,它也願意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蘇聯的“小土豆”越南,為其在越南戰爭中的失敗報仇。中國抓住這個機會發動戰爭。
根據戰後各方發表的戰評:“中國軍隊在開戰後不到兩小時就把越軍趕回了中國”。誠然,越南占領了中國的部分領土,但這種占領是象征性的,規模很小。否則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可能在120分鐘後將越軍驅逐出境。而且“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中國沒有在越南“占領壹寸土地,不留壹兵壹卒”,雙方都退到了實際控制線,所以不存在“侵占越南領土”的問題。然而,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和平狀態。越南軍隊撤離後,越南軍隊退回邊境線,中越邊境沖突壹直持續到80年代末。這期間,兩國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役(如4月28日的老山之戰,1984)。戰後,中國軍隊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現代化。
這場戰爭為中國的西南地區創造了壹個相對穩定的周邊環境。
結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繼續,尤其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保持著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壹,其中壹些是由於對中國的恐懼。在1980' s期間,雙方邊境仍有小沖突,造成1000多人死亡。中越關系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有所改善。
戰爭還導致越南華人受到歧視,被迫移民。他們最近在壹些唐人街定居,或者搬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