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療 - 菱角治療甲狀腺結節

菱角治療甲狀腺結節

合理的飲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飲食中註意食物的性味,尤其是在疾病預防和康復過程中,與體內陰陽平衡有關。

性味偏離,糾正陰陽偏離

有藥物療法和食物療法來消除致病因素和調節內臟的功能。張景嶽說,“要想拯救離經叛道的人,只有離經叛道的人才能做到。”。醫生說的氣味是性味。藥食皆有性味。利用藥物的偏味進行治療的叫藥療,利用食物的偏味進行治療的叫食療。

神農《本草經》指出,藥物有酸、鹹、甜、苦、辛五味,寒、熱、寒四氣。四氣五味理論不僅可以指導中藥的使用,而且適用於認識食物,指導食物的選擇,是飲食養生的重要依據。《蘇文劉鄭源紀大論》載:“用冷遠離冷,用涼遠離冷,用暖遠離暖,用熱遠離熱,飲食亦如此。”“食宜同法”強調根據寒、熱、涼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食物。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了許多用於治療的食物配方,可見其對食物應用的重視。

《錢進方》卷二十六有“食治”壹章,指出“為醫者,當知其病源,知其事,以食治之,飲食不愈則再點藥”,體現了食先於藥的思想。張錫純更重視食療的作用,他介紹了幾個有效的食療偏方,如盲飲山藥、珍珠玉石粥、糕等。《秦壽養老》新書說:“人之飲食水陸,不論產品千百種,皆賦有五氣五味寒熱瀉,與醫學無異...如果人們知道他們的飲食習慣並加以利用,它們比藥物好兩倍。”

性和味表現為藥和食物的表現。只有了解和掌握它們的性味,才能指導預防保健中合理應用食物。

冷、熱和冷數據的選擇

四氣也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其中,冷與涼,熱與溫程度不同,溫次於熱,涼次於冷。《蘇文誌珍大論》載:“熱者冷,冷者熱。”熱射病體質調養,熱射病治療,寒性食物使用;寒性體質調養,寒癥證治,溫性食物用。寒性食物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溫性食物具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的作用。

溫性食物有蕓豆、芥菜、香菜、南瓜、桂圓、杏、桃、石榴、烏梅、荔枝、板栗、大棗、核桃、雞肉、鰻魚等。熱性食物有韭菜、蔥、蒜、姜、茴香、辣椒、羊肉、狗肉等。

溫熱食物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適用於面色蒼白、口淡、四肢冰涼、小便長而便溏的寒性體質和寒證者。

寒性食物有茄子、蘿蔔、冬瓜、絲瓜、青菜、菠菜、莧菜、芹菜、蕎麥、薏米、綠豆、豆腐、梨、枇杷、茶葉、香菇、鴨蛋等。寒性食物有馬齒莧、苦瓜、蓮藕、茭白、柿子、西瓜、黃瓜、香蕉、桑葚、菱角、田螺、螃蟹、紫菜、紫菜、海帶等。寒涼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熱性體質和以面紅目赤、口幹口苦、喜冷飲、小便短黃、大便幹燥為特征的熱證人群。

在中醫中,寒熱的性質通常被稱為性別平等。在藥食同源的壹類中,山藥、甘草、銀杏、芡實、天麻、枳椇、茯苓、蓮子、黃精、黑芝麻、榧子、酸棗仁等都屬於這壹類。壹般來說,可以用於性平和,比較適合身體虛弱的人,或者久病後陰陽虧損,或者寒熱錯雜的癥狀。

根據口味選擇酸、苦、甜、鹹。

五味是酸、苦、甜、辣、鹹。《蘇文·臟氣法》載:“辛、酸、甘、緩、苦、堅、鹹、柔...這五味,辛、酸、甜、苦、鹹,各有千秋,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五臟時時有病,與五味相適。”

韋辛三費煜新三能可以做到,有解表行氣活血的作用。辛辣食物有姜、蔥、蒜、香菜、蔥、辣椒、茴香、韭菜、酒、豆豉等。辛辣食物含有揮發油、皂甙、生物堿和酚類。辛味發散性,易傷津液。辛辣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需要註意的是,過食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黏膜,有消化道潰瘍、便秘、痔瘡、肛裂者要註意。

甘味能補脾虛,能補、調和、緩,具有滋補、中和、調和藥性、止痛的作用。甜食有牛肉、山藥、大棗、蜂蜜、甘蔗等。甜味中含有許多糖類、苷類和蛋白質、脂肪等。太甜會影響食欲;兒童糖分過多,容易引起肥胖和齲齒;中老年人糖分過多,會導致血糖和膽固醇升高,誘發心血管疾病。

酸味能收斂肝陰酸,能收斂精力,收斂澀口。酸味食物有醋、馬齒莧、紅小豆、橙子、橄欖、杏、山楂、石榴、烏梅、荔枝、狗肉等。酸味中含有有機酸、單寧等。適當食用可促進食欲,健脾開胃,增強肝功能,提高鈣磷吸收;過量食用會引起胃腸痙攣和消化功能障礙。由於酸味堅澀,易積邪,急性腸炎、外感疾病慎吃。

苦味瀉心火,能泄、燥、壯,有清熱降逆、通大便、燥濕強陰的作用。苦味食物有羊肉、苦瓜、茶葉、杏仁、銀杏、桃仁等。

苦味含生物堿等。多吃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和脾胃虛弱者慎用。

補腎的鹹味藥常入腎經,補腎作用強,用於治療腎虛證。鹹而軟,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之功。在治療甲狀腺結節的過程中,海帶和海藻經常壹起使用。鹹的食物有鹽、紫菜、海帶、海蜇、海參。鹹味含有無機鹽。嘔吐、腹瀉、出汗後,適量飲用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缺乏。吃鹽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誘發或加重高血壓。鹹肉、鹹魚、鹹菜等腌制食品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是誘發癌癥的重要因素。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鹽及腌制品。

四氣五味並用。

嚴松永和在《方繼生》中寫道:“善取命者,誠於圓融,使壹飲壹食入胃,隨其消,故無滯。”每壹種食物都有性和味道。只有了解性味,全面了解,才能合理使用,達到“倍比藥”的效果。

以性溫為例,蔥姜辛溫,能辛溫;山楂、覆盆子酸溫,能澀澀;牛肉、大棗性溫,能滋補強壯。再如辛味,生姜、紫蘇辛溫,能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桑葉和豆豉性涼,能解風熱,適用於風熱感冒。

溫中祛寒——蔥姜湯

材料:蔥30g,姜30g,紅糖適量。

做法:大蔥洗凈,切成小塊;生姜洗凈,切成小薄片。全部放入鍋中,加入壹碗水,煮至半碗(約150 ml),加入紅糖,趁熱喝。

功效:蔥姜性溫,有溫補之效。當用紅糖調味時,它們可以變暖並緩解表面癥狀。以惡寒發熱、鼻塞、清涕、苔薄白、脈遲為特征的風寒證,適合使用。

清熱解表——桑葉豆豉飲料

配料:桑葉15g,豆豉15g。

做法:將桑葉和豆豉壹起放入鍋中,加水壹碗半,煮至半碗(約200ml)。

功效:桑葉、豆豉性涼,能清熱,辛辣味能散。兩者都是開水沖服,清熱解表,治風熱感冒好。適用於發熱嚴重,輕度惡寒,咽部紅腫,鼻黃,苔薄黃,脈浮者。

溫補羊肉湯

材料:當歸3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陳皮30克。

做法:將原羊肉放入沸水中焯5分鐘,去血,取出瀝幹水分,橫切成小塊;生姜洗凈,去皮,用刀背拍松;當歸、陳皮用清水浸泡20分鐘。將當歸、陳皮和泡好的水倒入砂鍋中,放入羊肉和生姜,加足水,蓋上鍋蓋,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文火燉至羊肉熟爛。

功效:羊肉溫補;生姜、陳皮辛溫,暖胃散寒;當歸味甘辛,養血補虛。各種食物搭配是溫養虛損的有效食療,可用於婦女產後虛寒,也可用於治療神疲乏力、腰膝酸軟、手腳冰涼。體寒者食用,有助於補虛、暖身、提高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