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從美洲到歐洲是如何改變歐洲歷史的
馬鈴薯作為全球第五大重要作物——繼小麥,玉米,大米和甘蔗之後。
但在18世紀,這個塊莖卻是壹種令人吃驚,令人恐懼,令其他人感到困惑的新奇事物。
這也是哥倫布的大航海對世界影響至今的壹個部分。
馬鈴薯產量遠遠超過谷物。
當馬鈴薯到達北歐,結束了那裏的饑荒。
推動了整個歐洲人口基數的快速增長。
推動壹些歐洲國家在1750年到1950年期間對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統治。
換句話說,馬鈴薯推動了西方的崛起。
由於歐洲和美洲通過大西洋馬鈴薯的貿易,催生了現在農業的壹個雛形,世界上第壹個密集的肥料工廠——秘魯的鳥糞。
當馬鈴薯遭到另壹種進口的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襲擊時,驚慌失措的農民轉向了第壹種人造農藥:砷。
生產更有效的砷混合物推出了現代農藥工業。
而在馬鈴薯剛剛到達歐洲時,由於與以前的歐洲作物不同,馬鈴薯不是從種子中生長,而是從塊狀的小塊土豆中種植出來的。
農民把這種外來食物認為這是壹種 *** ,有些則是發燒或麻風病的原因。
直到1744年普魯士遭受饑荒時,馬鈴薯愛好者弗雷德裏克大帝不得不命令農民吃馬鈴薯以度過危機。
1775年路易十六加冕後,他提高了對糧食的價格控制。
面包價格上漲,引發了所謂的面粉戰爭:在82個城鎮發生300多起內亂。
最終馬鈴薯又成為這場危機的解決方案。
馬鈴薯作為糧食作物在歐洲大陸得以廣泛傳播就不得不提到壹位平凡的法國農學家巴曼奇(Parmenti),是他認識到馬鈴薯良好的食用價值:它可以制作面包,而且容易蒸煮。
1770年他的壹篇關於馬鈴薯澱粉營養問題的論文在征文中獲獎,並被法王註意到,據說他為壹次宮廷宴會用馬鈴薯為食材烹調了二十多種美味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