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散文
中秋隨筆1葉子像蝴蝶壹樣飄落,隨著秋天的寒冷飄走。似乎在告訴我們,家鄉的中秋節到了。
我家鄉中秋節的楓葉很美。
鳳凰廣場的楓葉,紅得像火把,把廣場映紅了。放眼望去,壹片火紅的海洋。壹陣秋風吹來,平靜的“火海”也卷起,蔚為壯觀。壹棵綠樹嵌在壹片火紅中,格外耀眼。漫步在林間,飄落的紅葉在腳下吱吱作響,陪伴著寂寞的樹林。秋天的霧特別大!大面積的霧氣蒙蒙,環繞著城市,朦朦朧朧,仿佛像壹個害羞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運氣好的話,還能遇到壹條清晰的腰帶在城市中央回蕩。偶爾有壹條調皮的魚遊過平靜的水面,讓平靜的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像打碎了壹面鏡子。
我家鄉中秋節的田野很美。
此時滿山都是金黃的稻子,微風吹過,在稻海中蕩起金色的波浪。我家鄉中秋節的花很漂亮。
中秋節,婀娜多姿的菊花、萬裏桂花、五顏六色的月季花在校園裏陸續開放。在中秋花會上,總能看到許多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壹陣香味迎面撲來。花香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人們去看花開的季節。秋天的花沒有春天的花耀眼。夏天也不乏味,冬天也不寒冷。秋天的花是適當的好處。
我家鄉中秋節的水果很漂亮。
金色的陽光灑在奶奶的院子裏,映出棗樹上的“瑪瑙”。那串大紅棗給中秋節帶來了歡樂。
果園裏,果樹上掛滿了紅蘋果、黃澄澄梨和紫葡萄。果園裏充滿了水果和蔬菜的香味。
我家鄉的中秋節總是那麽迷人和美麗!
中秋節隨筆2雖然家鄉的中秋節沒有春節那麽熱鬧,沒有元宵節那麽多姿多彩,沒有端午節那麽有紀念意義,但是我喜歡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每到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都會聚在壹起賞月聊天。我記得去年中秋節,我很開心。晚飯後,我帶家人去陽臺看月亮。那天晚上的月亮真的很圓,就像壹個金色而明亮的圓盤,從東方的冉冉升起。把皎潔的月光毫不吝惜地灑在大地上。它看起來離我們那麽近,仿佛伸手就能拿到。我們正在欣賞美麗的月亮,媽媽給我們帶來了月餅,金黃金黃的,就像天上的月亮。我的眼睛壹刻也不敢離開天空,生怕壹會兒明月就溜走了。我們每個人都拿了壹塊月餅放進嘴裏。它又甜又好吃。太好吃了,我們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驚嘆不已。
過了壹會兒,我聽到外面壹陣鞭炮聲。也許有人為了慶祝節日而開槍!我正在吃月餅,突然擡頭好奇地問爸爸:“爸爸,妳能告訴我中秋節是怎麽來的嗎?”爸爸笑著親切地對我說:“當然。”相傳元朝時,朱元璋為了反抗元朝的暴政,帶著我們漢人去打仗,大家壹致同意八月十五造反,但是怕朝廷知道,就把消息寫在壹張紙上,放在餅裏,以送餅的名義偷偷傳下去。最終,起義終於成功了。為了紀念它,人們會在每年的8月15日吃月餅,因此中秋節出現了。現在它也演變成了壹個家人團聚的節日。每年的今天,在外忙碌的人們,無論身在何處,離家多遠,都會趕回家與家人團聚,感受家的溫暖和溫馨。"
這是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我愛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我愛我的家鄉。
在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家人聚在壹起,吃著香甜的月餅,看著又大又圓的月亮。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像窗簾壹樣掛在天上,像壹個大大的玉盤。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讓人以為月亮真的掉進水裏了。看著天上的明月,我的小心思忍不住問了幾個問題。為什麽家人會在中秋節聚在壹起?為什麽要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其他習俗嗎?
夜晚,滿月升起,壹片寧靜隨著銀色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我們早早地在庭院前擺好月餅、花生、柚子等水果,為“拜月”活動做準備。祭拜結束後,全家人壹起賞月,在外面吃飯。賞月是大人的事。我們不會只是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光下追逐嬉戲。這是我們的天堂。吃的有點講究,長輩經常讓大家先吃這些給月神的祭品。我母親告訴我,在中國的祭祀文化中,有這樣壹個傳統,神享用完祭品後,朝拜者往往會將祭品瓜分,從而結束整個祭祀儀式。在分享食物的過程中,我們壹方面接受了月神的祝福,另壹方面也成全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說吃這些祭品更“好”,吃了有福氣,吃了會更吉祥。
已經是半夜了,疲憊的月亮躲在雲層裏休息,只剩下幾顆星星仿佛在放哨。我們在院子裏吃柚子,我媽壹邊剝柚子壹邊說:“吃柚子也有壹定的意義。比如切柚子叫‘殺柚子’,意思是驅邪。也有人說剝柚子皮就是‘剝鬼皮’,體現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在這個中秋節的晚上,我不僅會吃月餅,看月亮,還會知道壹些關於中秋節的習俗。比如中秋節為什麽要吃月餅!
中秋隨筆:四天在喧囂中度過。內心平淡,現實中滿足。我整天活在自己親手編織的幸福裏。壹遍又壹遍的告訴自己:嗯,壹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秋節來了,數數身邊的幸福。祝老父親身體健康,壹雙女兒健康成長,夫妻無猜忌,家庭和睦幸福。我覺得,日子還是很美好很甜蜜的。甚至,我覺得那些相思的句子,很可能是文人年少時的輝煌之作。最美好的中秋節是不可錯過的。最親近的人在妳身邊,這太好了。
在微信群裏,看到壹組照片。那是壹張教授家的中秋照。照片上是滿滿壹桌子的貢品和溫暖的燭光。教授是父親級別的。他的父親兩年前去世了,留下壹位年邁的母親。還有壹張老母親晚年下跪的照片。啊!在這個象征團圓的節日裏。我已經忘記了我的母親,剛剛離開我不到兩年的最親愛的人。我是個多麽不孝的女兒啊!
媽媽的壹生真的是無私奉獻的壹生。養孩子的辛苦,回家時桌上的飯菜,早上上學前黑暗中的身影,等車時親親媽媽的臉……這些美好的畫面深深印在我的記憶裏,永遠溫暖著女兒的心。但是,最近兩年,媽媽因為腦萎縮,漸漸失去了理智。我們母女倆的快樂少了很多,也無法長時間的耳語。那天,我下班回家,我媽被我老父親扶著坐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然而,我母親很堅強。她在床上躺了三個月,盡管她處於植物人狀態。但是到現在,我堅信她還是有壹點感覺的。因為,我見過她哭。我相信每個母親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女兒,去另壹個世界。無奈,告別是最後的結局。我媽在床上堅強了三個月,我慢慢接受了這壹切,接受了她的離開。直到那天早上,我伏在她耳邊說:“媽媽,我懷孕了。這壹次,我壹定要堅強到生下她。”不壹會兒,她走了。永遠離開了他們的孩子。她安全離開了嗎?我已經長大了!母親鼓勵我,給我更大的勇氣去生活。
“媽媽,媽媽……”我試著在車來車往的街上尖叫。這輩子,我不能再站在妳面前這樣尖叫了。而且,讓我難過的是,這種情況永遠不會改變。晚上,我夢見了我的母親。她還是病得很重。壹覺醒來,母親留給我的壓力和負擔依然清晰地印在心裏。
我加了二寶,平時也很忙很累。心態有了很大的改變,也平靜了很多。想我媽,好像沒那麽強烈。但是,在這樣的午夜夢裏,在這樣的傳統節日裏,用文字紀念我的母親,讓眼淚流壹次。明天早上,擺上神壇,磕頭,繼續妳忙碌的生活。
中秋散文5宋代詞論家胡載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問世,其余詞作全廢。”這首《明月幾時有?》。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之夜,蘇軾在密州時所作。序言寫道:“陳冰中秋,歡飲而醉。為了這篇文章,我懷孕了。”由此可見,這壹年的中秋節,蘇軾過得很開心。壹醉方休,思念起異鄉的弟弟蘇哲。詩人對月飲酒,心起起伏伏,然後寫道:“明月幾時有?問天空酒的事。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壹年?我願乘禦風回天,我怕在細玉的樓閣裏,經不起九天寒氣。跳舞找出影子,到底是什麽樣子!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詩人豐富瑰麗的想象力為讀者營造了壹個美麗的天堂,此外,也喚醒了人們在無常面前珍惜當下的理解。
第二年中秋節,蘇軾遇見弟弟蘇轍,於是寫下《中秋月》:“暮雲皆滿寒,銀人默默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明年明月望何處?”詩中描寫了蘇軾與弟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秋月,同時抒發了重逢後離別的傷感和感慨。很難想象,在這個月圓之夜,兩個多年未見的兄弟該如何相互傾訴?
相對於蘇軾與弟弟的重逢,唐代詩人杜甫的中秋顯得格外淒涼。在“夜月八月十五日的兩首詩”中,詩人就像壹頂“漂浮的華蓋”,在風中飛舞飄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流浪生活中的無聊和悲傷。“刁鬥催天明,癩蛤蟆靠自己。張弓倚殘靈,不只是漢家營。”當詩人聽到刁鬥的聲音時,他不禁想起了守衛邊境的士卒和在戰爭中背井離鄉的勞苦大眾。本來是闔家團圓的中秋節,杜甫卻被壹個人送到四川躲避戰亂,真是悲涼。
現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寫道,“中秋節是北平最美的時候...受過過度教育的北平人,準備從八月起給親友送節日禮物。”北京中秋節的習俗包括祭祀拜月和從男妓那裏買賣兒童玩具。“男妓,身披層層粉彩,身後有旗有傘——有大有小,個個漂亮細致,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在蓮花上,有的剃著光頭,有的背著大紅木櫃。”老舍的中秋節風情濃郁,風味獨特。
名家寫的中秋,多是想家想親人,拜月遠;然而,現代散文家周作人對待中秋節的方式與常人不同。他在《中秋賞月》壹文中說:“我對賞月毫無興趣,賞雪賞雨也是如此。因為我太害怕和熱愛自然了,我不敢相信我戰勝了自然,所以某些文明人的享受對我來說是相當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