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娃娃魚,為什麽會叫出小孩子的哭聲?
娃娃魚學名叫大鯢,與3億年前的恐龍同壹時代,被稱為“活化石”,野生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90年代的過度捕殺,如今野生娃娃魚已經很難見到,現在市面上的都是人工養殖娃娃魚。作為食肉動物的娃娃魚愛吃魚蝦蛇鳥,它們對生態的要求極高:水質要鮮活、幹凈、溶氧量高、PH值呈中性;水溫要求嚴格控制,保持在16~22℃之間;環境方面要求安靜、陰涼、樹木茂盛、人煙稀少。
作家古清生,十多年來隱居在神農架森林裏,對動物及自然環境做探究,他長達幾年時間對娃娃魚進行錄音,都沒能錄到它的哭聲。《山海經·北山經》中兩次記載:“水中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人魚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娃娃魚。意思是說,水中有許多鮨魚,它們長著魚的身子,有四只腳,頭和狗的頭壹樣,它發出的聲音像嬰兒在啼哭,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瘋病。
娃娃魚實際上不是在哭,只是它的聲音像嬰兒的哭聲。正因為它的叫聲和孩子哭聲相似,所以才叫它娃娃魚,實際上它不是魚類,而是壹種早在恐龍之前出現的兩棲類動物蠑螈,它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中國和日本的部分河裏可以看到壹些體型巨大的蠑螈,遠超其生活在美洲的近親,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大鯢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娃娃魚”。這種蠑螈類動物體型與壹個成年人接近,數百萬年來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麽變化。它的身上有壹種胡椒的味道,行動則出人意料的敏捷,叫聲像嬰兒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