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東風與杏林

東風與杏林

“杏林”是中醫的代名詞,充滿詩情畫意,國人對它並不陌生。但是真正知道杏林的來歷,知道它與福州長樂有關的人並不多。

杏林的始祖是董楓。他是1800多年前漢末三國時期的名醫。他出生在後關縣徐東村,也就是現在的福建省長樂市古槐鎮青山村。村後有壹座大山,山上還有“韓棟馮煉丹處”碑,後為紀念董峰而命名為董峰山。明代“福建十大才子”之壹的林鴻曾寫過壹首詩《董鳳山》:“我慕消遣,愛遊名山。名山難得,何必談瀛洲?董楓高大清高,上面有仙女。鶴壹去不復返,黃毛死於丹秋。底部與渤海洋流相連,頂部與白雲相連。陽光照在背陰的墻上,獼猴掛在冰冷的樹枝上。找妳不遠,但是妳開心的時候可以去陪我。神仙不可期,空山春秋。”這座山現已辟為東風山國家森林公園,山腳下建起了東風草堂、南雅堂、百草園等紀念建築。

董楓,字君異,與南陽的張繼(張仲景)、喬縣的華佗齊名,並稱“建安三神醫”。《後漢書》、《三國誌》中都有華佗的傳記,張仲景寫了《傷寒論》等傳世的中醫經典著作,可供後人研究他。但只有董楓,國史無傳,個人作品無名篇。他的空白,後人主要從晉代方士、醫學家葛洪的《董風仙傳》和有限的地方誌零星記載中,尋找他的蹤跡。

董楓生活在壹個亂世。雖然“亂世出英雄”,但其實更多的是苦難。董楓選擇從醫,秉承了儒家“做好醫生就是好醫生”的思想。據記載,董楓似乎擅長美容保健。葛洪《神仙傳》記載有壹個“少年”,在後關縣做縣令。第壹次見到董楓的時候,董楓年過四十。“五十多歲”之後,此時的董楓已近百歲,而這位縣令也已“白發蒼蒼”。董楓“壹如既往的美”。葛洪說,董楓“死在人間三百多年,臉看起來像三十多歲的人”。這種說法就像“彭祖活到八百歲”,恐怕只能算是“小說家的說法”。

據《神仙傳》記載,董楓去過膠州,也就是現在的兩廣越壹帶,後來住在江西廬山下。據現代陳坤等人考證,董楓經閩南到膠州、廬山,後遊浙江、南京,故在鳳山、依安留有遺跡。毫無疑問,董楓的醫術確實高超。《神仙傳》中描述了董楓治病的幾個案例,如《妙手生》,說“師邪為交州刺史,三日毒死。石豐在那裏。就是拿三粒藥,放在嘴裏,灌上水,讓人捧著頭搖走。不壹會兒,我的手腳就能動了,氣色也逐漸恢復,能坐半天,接下來四天能說話。石邪的病有點像腦梗塞或者腦出血。中醫有時可以通過活血化瘀來治愈。我相信這是真的。這壹記載,也是裴松之後來註釋《石歇三國誌傳》時所記,但文字略有出入。”《神仙傳》還講了壹個“敷浴治癤子”的故事,說董楓“後來回到張羽,廬山腳下有壹個癤子快死的人,給他獻了禮物,給他磕頭。讓病人坐在壹個房間裏,用壹條五折的布巾蓋好,不要動。”病人只覺得“有東西來舔身體,疼痛難忍,無處不在。”“如果那東西消了很久,就被送到池子裏洗個澡,疼痛就會停止。20號皮膚愈合,身體像凝固的脂肪。“這種皮膚交換挺讓人吃驚的,但我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前壹種情況可以說是起死回生,後壹種情況可以說是聖手回春,兩者都是醫學界最難的診療效果。據仙人傳說,董楓也很懂氣象,比如“草堂求雨”的故事:“大旱之後,縣令丁世炎建議,‘聽說董軍有辦法,就帶來了雨’。”因為保存了酒,所以有幹旱的意思。馮說:“雨聲好聞!”因為看著房子,他說:‘窮房子都能看見天,那怕什麽雨?’為了理解他的意思,他說:“先生,下雨的時候,妳應該建壹個好房子。”明天,閻石將運送100多代人到竹木,並建立壹個房子。集土為泥,汲水數裏。馮說:‘妳不用耳朵,黃昏會下雨。它是壹站。黃昏時分,大雨滂沱,競爭勢均力敵,百姓皆大歡喜。“故事裏的董楓很有幽默感,暗示縣令給他修房子作為交換,縣令也很可愛。就算娶了老婆,董楓也不壹樣。同壹本書《殺貓除魔》中的故事說:“縣令若有中了邪魔的女子,醫術無效,而應以獻其役治之。如果她康復了,應該用毛巾給她治療。順其自然吧。那就是把壹條幾尺長的白鯰魚,召喚到病號的門口,命侍者把它切開,女號的病就好了。我把女兒當老婆了,長期沒有孩子。每次出差,老婆壹個人住不下,就請壹個女的養。“《廬山實錄》卷七也有“潯東剁餃子”的故事:“潯陽城東門與橋相連,常有餃子,害民。董楓會治,壹個餃子快死了。“雖然這些故事多為神話、超自然,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古人對董楓的崇拜。他們把董楓的故事披上神話的面紗,表達自己的敬仰和向往,就像張仲景、華佗等名醫的故事被神化壹樣,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董楓最為後人稱道和稱道的,還是“杏林”的故事。葛洪《神仙傳》說他住在山裏,待人接物,不拿錢不拿物。大病痊愈的,種了五顆杏,壹顆光。這十年,數了十萬多株,都成了森林。就是讓山裏的百鳥百獸在下面玩,兵不長草,往往就像治病壹樣。“董楓不貪金錢,只需種杏待人,真的是很有詩意的境界。試想想“二月春暖花開”。杏林萬株,錦緞遍地。有多吵?大人小孩歡笑,鳥獸嬉戲,可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杏子熟了以後,董楓在林中搭起了壹個草棚,貼出告示:“要買杏子的,不用獻,只要在棚裏放壹壇糧食,就是去取壹個杏子。“跟現在的無人店壹模壹樣。因為沒有監管,貪小便宜的人難免會采取少放米多拿杏的伎倆。神奇的是,杏林裏有老虎在後面吼叫,貪婪的人們嚇得魂不附體,四處逃竄。他們把杏子丟了壹地,也懶得去撿,但回家後,他們量了量剩下的杏子的數量,和小米的壹模壹樣。對於公然偷杏子的人,“老虎會壹個個到家,壹口咬死。“家裏人知道偷了杏子,就還回去,磕頭謝恩,卻把杏子弄活了。”“虎守杏林”的故事明顯被神化了。相傳這只懂得懲惡揚善的老虎也是董楓救下的。老虎捕獵不吐骨頭,卻卡在喉嚨裏,異常痛苦,於是向董楓求助。董楓在胳膊上套了壹根竹筒保護,把手伸進老虎的嘴裏,幫老虎取出卡在喉嚨裏的骨頭,老虎得救了。這根竹筒後來演變成手掌上的響鈴,醫學界稱之為“虎掌”。難能可貴的是,董楓用杏子換來的小米“扶貧濟困,供給不能出行的人”,每年達到“兩萬人”以上。董楓看病不收錢,只需種杏,“以杏換糧”扶貧濟困,其對醫生的博愛之德可謂極好!這是董楓獨創的杏林醫德和杏林精神。

董楓“脫穎而出”後,人們在杏林設壇祭祀這位奇妙仁慈的將軍大夫,“杏林”壹詞成為醫生的專用名詞。自古以來,醫家以躋身“杏林人”為榮,醫術以《杏林醫案》為寶,醫術以“杏林大師”為贊,醫德以“杏林春暖”為贊,醫德以“杏林養生”為榮。從此,董楓的“杏林”軼事不僅成為百姓和醫學界的美談,也成為歷代醫家激勵鞭策自己提高醫術、解除病人痛苦的典範。唐朝的謝靜賢以他的醫術而聞名。他在東風杏林建立草堂,救治百姓。明代名醫郭棟以董楓為榜樣,在他居住的山下種了1000多顆杏樹。蘇州名醫鄭欽瑜也在院內辟了杏園,病人捐贈的物品多用於扶貧。元代名醫顏子誠在畫家趙萌病危時,治好了他的病。趙萌特意畫了壹幅杏林圖作為禮物。因為董楓也是煉丹師,用仙丹治病。所以在民間,董楓被百姓奉為神仙老師。在很多地方,比如福州、臺灣省甚至日本,都有很多供奉董楓的寺廟,比如“救命堂”,裏面的主神就是董楓的神仙老師。久而久之,在眾多口耳相傳的故事中,東風成了“神”,杏林成了聖地。

董楓創立的杏林美德已成為中華民族延續的文化因子。在古人的詩詞中,可以說是津津樂道的,如李白的“玉洞集址,匡山植杏田”(《寄二季東》,杜甫的“香爐峰隱於艷陽湖,杏仙家近白榆”(《蘭若大和尚去湖南去冬》),王維的“東風杏林,陶潛居繁花似錦”(。明清時期,不少詩人甚至以杏林、董楓為詩,表達對董楓、杏林的懷念和敬仰。比如李世民的詩《杏林》中說:“山坡上的林周圍種著樹,好幾個地方都見過這個獨特的名字。花近藥欄,淅淅瀝瀝下著雨,午後陰浮苔清。臥巖前虎滿雲,樹底人不驚。廢墟中仍有仙杏,只當留戀。”羅汝靜《杏林》:“董賢學種杏樹,杏樹成林,董賢去。金霞刮風,玉懸半空半秋雨。藥竈上長滿了青苔,老虎躺在森林裏無法呼吸。空山我如何能找到他的腳印!,東風只看杏花。”有曾茂《東風杏林》:“昔日董賢家在何處,雲住芙蓉峰下。那時候所有的樹都種成了森林,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樹開花。藥爐九成朱砂,帶雲菲去太清宮。回首杏樹如昨,東風處處蒸夏虹。春雲壓花為屋,秋果連山虎收糧。然笑蘇旦、景全,寒流難耐。”清代壹位學者寫的《杏林詩》:“我也懂醫術,壹生向往董軍。藥跟市場價不壹樣,杏反而是栽培出來的。虎收山下谷,龍出溪。方林被砍已久,我在此佩服郁芳。”這些詩詞既表達了對董楓的崇敬,又描繪了杏林仙境的獨特風光和詩人的超然情懷,再現了杏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信任互動的美好景象。

杏林花開,雨水回春。杏林文化體現了根植於大眾心中的美好寄托和追求,是醫德醫術的最佳表達,是民族文化強盛的詩意體現。今天我們仰望杏林巍峨的董楓雕像,會覺得董楓像壹座巍峨的大山,涓涓細流,無聲無息。東風是壹個不朽的靈魂,也是人類大愛精神的化身。(林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