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四川通江解放前後的教育

四川通江解放前後的教育

通江

縣情簡介

1.通江縣。

位於四川東北部。地處川陜、楚蜀交界處。北鄰陜西省南鄭、西鄉、鎮巴三縣,東臨萬源,南接平昌,西接巴中、南江兩縣。歷代舊誌都說,“據三八故城,控川左隅”,“延至秦龍後,尋吳之景”,北有“巴涼之奔”,東有“蜀楚之咽喉”。轄49個鄉(鎮)、524個村、3332個村民小組、31個居委會,總人口73萬,其中農村居民63萬。全縣面積4116.58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57.6%。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有“壹府三鄉”(川陜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窯洞之鄉)的美譽。

通江歷史悠久,縣城歷史悠久。南雷古寨縣出土的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南朝梁四年(505),入北魏,初設阜陽郡。諾水郡位於西魏(535-551)。唐武德八年設壁州。天寶元年(742),更諾水郡為通江郡,至今已延續1200多年。

通江地形是“群山環抱,溯諾當”。無極水,暴跌水,壹西壹東從北到南縱橫交錯於縣城,將群山切割成東、中、西三列,形成三山兩谷之勢。縣內的降雨、光照、溫度適宜多種動植物生存繁衍。所以資源非常豐富。全縣農業用地87.56萬畝,林業用地336.5438+0.1.000畝,草山草坡309.46萬畝,水利工程66.5438+0.69處,水利資源可開采量20.22萬千瓦(福建億利能源投資開發公司與通江縣人民政府簽訂協議,整體開發通江水電資源, 公司計劃用6年時間投資11.5億元,梯級滾動開發通江流域水電資源,* * *計劃建設水電站16座,總裝機容量1.4萬千瓦。 裝機容量1.5萬千瓦的高坑電站已正式開工建設,虹口電站、廣納電站將於近期開工建設);農作物品種173種,其中喬灌木308種,植物藥材1386種,牧草384種,野生毛皮、有羽動物67種,魚類47種。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礦、鐵礦、石灰石礦、白雲石礦、鋁土礦、應時礦、鉀鹽礦、石膏礦、大理石、天然氣等,其中天然氣商業儲量達2400億立方米。目前,西南石油局正在陳赫鄉和沙坪鄉開展風險鉆探。河壩1井鉆探成功,發現大量優質天然氣。

同江的經濟以農業為基礎。該縣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其次是畜牧業,其次是林業、副業和漁業。改革開放以來,通江農業在跌宕起伏中分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向商品經濟轉變,傳統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轉變,科學技術為農業註入了生機和活力。歷代使用的黑土地,農民固有的舊意識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推廣了“雜交”、“暖苗”、“地膜栽培”、“旱地改造”、“聚土壟作”、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成套農業新技術。特別是巴中區成立以來,縣委、政府按照“穩糧增收奔小康”的總要求,制定了“依托山區富民,發展繁榮特色”和“構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框架”的農村經濟工作思路,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壹個又壹個大發展。通江是壹個群星薈萃的風景區,風景優美。縣城南部的擂鼓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縣城東北部的張家赫漢代遺址、縣城西郊的千佛崖、廣納白茹溪的唐代摩崖造像、富陽的佛爾崖、佛爺崖、文聖佛爺洞、西阪灘、梓潼佛洞,形態逼真,韻味獨特。甘佛崖上的七層浮雕寶塔極為精美,全國獨壹無二。川陜蘇區時期的革命遺址和石頭標語遍布城鄉,主要革命遺址有50多處。通江關洞穴眾多,是重要的屯兵之地。舊時有“九關十八關”,也有“十城百村千洞”之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縣內的明清古建築,縣內的文廟、孝祠、金家壩牌坊、文聖白石廟、樓子鄉魯班廟、板子口鄉二郎廟、興隆“通江”故居、李進士等,都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諾水河風景區東西長35公裏,南北寬18公裏,面積457平方公裏。境內有美麗的河流,到處都有奇特的泉水,到處都有險峻挺立的山峰,奇形怪狀的巖石、隘口、峽谷、瀑布、地下河。景點分為“諾水洞”、“臨江峽”、“空山盆地”、“地下河”。堪稱秦巴區第壹度假村。

通江文化教育發達,有名人代表。明清時期,縣學、義學、私學相互競爭,辦學之風甚盛。清道光六年(1826年),該縣集資興辦了15所義學和3所私立義學。光緒末年,全縣有私塾256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新建學校,建立了濯潭河小學堂和全縣第壹所高等小學堂。民國9年(1920)成立縣高級女子學校,16年成立縣初級中學。川陜蘇維埃政府時期,先後建立了彭陽軍校、團校、省蘇維埃學校、省護士學校、省女子學校。34年,縣城建立簡易師範學校。1956通江中學招收高中班。同江師範學校成立於1959。1976試點* * *生產勞動大學,1982更名為縣農民技術學校(註:2003年農校並入實驗中學校址,成立通江縣第三中學)。全縣現有小學532所,初中19所,高中5所,其中通江中學是省重點中學,包括職教中心、實驗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農民工再教育基地等。在校學生總數為103432人。近7年來,僅通江中學就向本科院校輸送了3000多名合格新生。

早在唐天寶在位時,城民朱清玉就是秀才,曾任碧州刺史。南宋嘉定七年(1214),何為秀才,作品時有名篇。明清進士10人,招錄56人。通江文人在全國都挺有名的。李重娥,進士,在國子監工作22年,先後在福建、廣西學習政治。先後主編《三朝實錄》、《四方之旅》、《國史》、《鄉韻唐詩》、《大壹統誌》。清末民初,鄧天璧留學日本,是同江新派的創始人之壹。省參議員周秉文寫了500多首題為《醉文人詩人草》的詩;李方普擅長畫螃蟹,被譽為“李蟹”,在四川面壇獨樹壹幟;段延平擅長畫山水人物,西南美術家協會會員。建國後50年更是“數風流人物”。看看現在”。郭、、李懷貴、向雲華的散文、詩歌、小說,王的油畫、向四樓的板畫、的攝影、韓和王連昆的剪紙等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

同江是紅軍的故鄉,紅軍精神永存。據統計,紅軍入川後的1932年至1935年,通江縣總人口只有30萬,而參加紅軍的卻有4.5萬多人。在川陜蘇區時期參軍的何、、、朱、張顯揚、陳、、、吳、鄧石軍、張榮森等,都是身經百戰,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的軍官。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建國後的政法戰線上,有57人榮立壹等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湧現出156名省級以上勞動模範和29名全國勞動模範。

通江水陸交通便利,貿易繁榮。唐代的漾濞路(揚州-碧州)和涵碧路(漢中-碧州)是“川陜要隘”,又被稱為“鳴笛之路”、“茶葉要道”。大通河、小通江、通江、西沙河、長潭河均可通航,6-15噸的船只也可直飛平昌江口鎮。

交通便利,貨物流通順暢。早在明初,該縣就設立茶倉,以茶招徠商馬。宋代,縣城北部的羅村茶是四川八大名茶之壹。到了清朝,李重娥家鄉的翰林成了進貢皇宮的貢品。清末民初,銀耳成為主要商品,遠銷重慶、上海等地。茶葉、原料、中藥材、木耳、灰渣、桐油、棉花、生鐵等產品暢銷成都、重慶、漢中等周邊縣市和大中城市。15年,全縣有100多家店鋪。不僅上海、重慶商人雲集通江,英國商人也在縣城經營“煤油”。

通江縣旅遊資源概況

同江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紅軍文化燦爛。有諾水河、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諾水河景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等國家重點紅色旅遊景點。是川東北旅遊環線上的壹顆璀璨明珠。

1.紅軍文化:1932 12—1935 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建立了以通江為首府和核心區的川陜革命根據地。李先念、許向倩、陳昌浩、王樹聲等446位將軍在這裏浴血奮戰三年,建立了完整的政權體系,留下了大量的歷史、藝術、科學遺跡和老(遺)址,全國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紅軍大型石刻標語,大量革命文物,更有“智慧勇氣堅定,創新攻堅,團結奮鬥所向披靡”2004年底,《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將“川陜蘇區”列為12重點紅色旅遊區。2005年被列為30條精品線路之壹。紅四方面軍原總部紀念館、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標語被列入全國123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2.自然風光:同江自然生態環境優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7.6%,孕育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諾水河風景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空山森林公園。諾水洞、臨江麗霞、空山天盆和馬壩石林形成了壹個環繞通江縣城的旅遊環線。諾水河景區奇形怪狀的溶洞、臨江上的諾水和麗霞的美景、金童子山和國畫屏障的美景、米倉古棧道的險路、水天壹色的深水、臨江上的深谷、姿態萬千的石林、陳赫九灣18包所含的神秘且極具開發價值的溫泉等,令遊客流連忘返。

三、歷史遺跡:通江古屬巴基斯坦,西魏屬秦裏巴郡、西澗郡,唐代屬蓋比郡。通江得名於天寶初年。它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遍布城鄉。境內有地上地下珍稀文物200余處,館藏文物7000余件。載淳鎮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遺址填補了四川龍山文化總體體系和類型的空白。通江莫言造像是“唐代眾多精品,堪稱藝術瑰寶”。廣南百福溪的“七塔”、“凈土變”龕龍是精品,還有巴文化遺址、三國文化、佛教文化、藍皓義軍原大本營等。,具有很高的旅遊科研價值。

4.川北民居風光:諾水河自北向南貫穿縣城北部,山區兩側山峰高聳,溝壑縱橫,植被茂盛,梯田靜靜地臥在山川之間,獨特的青瓦白墻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呈現出壹派恬靜的生態田園風光。通江銀耳博物館、巴山民俗文化展覽館具有川北民居特色,展示豐富的川北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