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印象
風景
最熟悉最喜歡的是南湖公園。除了寧靜的湖,公園裏還有幾個主題公園:虞姬花園、小蟲花園和兒童遊樂園。每個園圍繞主題的景點布局和建築設計都不壹樣,各有特色和情態。此外,還因地制宜,在土坡上種植各種花草樹木,在運河上架起獨具特色的橋梁。就連山坡壹角的水邊、蒿草和壹叢小花小草都力求自然,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在當地,南湖公園是壹個受歡迎的地方。每到節假日,都會有很多人,大多是年輕夫婦和孩子,還有外地遊客。情侶們在湖上劃船,孩子們在玩捉人遊戲,壹家老小坐在觀光三輪車上,這也是花園裏的壹道風景。
除了南湖公園,據說這裏還有幾個值得壹看的地方:虞姬生態園、虞姬公園、孟茜植物園、新沂河九義門等。還有壹個著名的中國花木之鄉——新河鎮。可惜大部分都沒去過。
特別喜歡沭陽街頭的梧桐樹。有幾條老街,還保存著壹些古老的法國梧桐樹。有些樹太老了,需要幾個成年人才能把它們的樹幹抱在壹起。老樹和時尚的店面相映成趣,快節奏透露出壹種悠長的懷舊。
城南美麗家園小區外有壹條馬路,路邊的梧桐樹好像是新栽了幾年的,挺拔。秋天,黃葉飄落,滿地金黃,引得路人驚喜地駐足。政府幹脆在這裏點了個牌子:“落葉景觀區”,我暗暗佩服政府的情調。
?人類
剛到這裏的時候,發現沭陽美女很多。我不止壹次和朋友們感受到這壹點,說可能是虞美人故裏的原因。這裏的女人大多愛美,也會很美。在街頭、公園、商場、菜市場,隨時都能遇到美女。即使是載客的三輪車女司機,路邊發傳單的婦女,小街上擺攤的女攤販,也大多衣著考究,包裝整齊,各有風情。
沭陽人的孩子觀念很強。壹般家庭至少有兩個孩子,而且大部分肯定是男孩。經常看到壹個很年輕的媽媽,壹個抱在懷裏,壹個在身後。如果是獨生子女,壹定是男孩。像我們這樣只有壹個女兒的家庭,幾乎沒有。
沭陽人我最看重的是聰明,勤奮務實,有韌性。我認識幾個開學生補習班,美容院,工廠的朋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積極樂觀,從不抱怨和大喊大叫。事業蒸蒸日上卻很低調,不張揚。尤其是幾個女人,不僅漂亮,而且很有俠義風範,諂媚而公正。
馬路上的環衛工人,街邊的攤販,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著環衛工人小心翼翼地用鐵鉤將下水道口和路邊綠籬下的落葉伸出手,忍不住要致敬。前來照顧孩子的同伴曾感慨道:“在我的印象中,泗洪的環衛工人恰恰相反,總是在下水道和樹籬下戳這些樹葉和草屑。”
沭陽沒有閑人,大家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幾個相熟的給學校送飯的家長都有工作或者經營事業。像我這種不工作,每天只是給孩子送飯的人,在他們眼裏可能就是懶。我熟悉的街上有不同年齡的攤販,有風華正茂的俊男美女,有飽經滄桑的中年人,還有70歲左右的翁婿。大家都很在意經營自己的地攤,有的還特別講究。韭菜壹定要紮的整整齊齊,連又矮又肥的扁豆和細長的黃瓜都要壹根壹根的排好。西紅柿不會亂堆,而是堆成高高的壹堆,很賞心悅目。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當地人自己對家鄉人的評價似乎並不高。有壹次在接待室,幾個家長聊天,有人問那個說普通話的家長:“妳不是沭陽人吧?”他說:“對,我在外面從來不說沭陽話,也不說我是沭陽人。人家不喜歡跟襄陽人搞事。”傳達室的門衛是沭陽人,但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說的都是沭陽人的“壞”和“壞”。
?語言
剛開始不太懂沭陽話,因為很多字發音的時候變調了,很多字好像變重音了。
沭陽方言中“對象”和“不懂”這兩個詞使用頻率很高。在我國,“對象”壹般是指婚前的情侶,上世紀後期用得比較多,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了。在這裏,無論年輕還是中年夫婦,在與外人交談時,都喜歡稱另壹半為“我的家庭對象”。有壹次,當地壹個送飯的媽媽問我:“妳家是做什麽的?”聽起來很有趣,我突然覺得年輕了很多。沭陽人特別喜歡“不懂”這個詞,用起來就大大擴展了這個詞的含義。不知道,用“不懂”來表示不理解,但是涉及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用“不懂”來表示不理解。“高中什麽時候放學?”“我不明白。”“明天會下雨嗎?”“我不明白。”"今天農歷幾月幾號?"“我不明白。”“水費路怎麽走?”“我不明白。”
沭陽話多了兩個字,不知道用哪個。如果他同意妳說的話,他不會說“是”或者“是”,而是說“dóu”。如果他想表達對某事或某人的不滿和蔑視,他會說“jué thing”或“jué person”。
我最喜歡這裏的人說的“妳走了嗎”這個詞。無論在社區超市、專賣店還是菜場的小攤上,當妳買了東西離開的時候,他們總會說壹句“妳走了嗎”(“有”字改成了“人”),讓妳覺得很溫暖。這句話如果是女人說出來,多半是軟糯的,增添了魅力,讓妳願意下次再來。
壹方水土,壹方人。以上是我壹年來對沭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