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叛逆的時候,父母可以做些什麽更好?
1.叛逆期。其實嚴格來說,這只是我們扣在孩子頭上的壹頂帽子。本質上是壹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我們都經歷過這個時期,只是由於環境和個人原因呈現形式不同)。此時,說“青春期”或“成長期”更為恰當;
2.孩子。這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身體變化很快,比如男生長胡子,喉結突出,遺精,變聲等等;女生乳房長大,月經初潮等。面對身體的這些變化,孩子還是有苦惱和情緒釋放(大聲說話、生氣、發火、躲避父母等。).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多給點陪伴和引導就更好了;
4.紀律。不如改成“陪伴”和“引導”。我經常與我的朋友和我的訪問者分享兩種觀點(我大體上同意這兩種觀點)。
A.適度的角色轉變。在陪伴和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暫時拋開戶口本上標註的關系,把親子關系想象成兄弟姐妹,把原來父母的身段放低,像孩子壹樣思考,認真聽講,好好說話,和諧相處。
B.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第1次,也是唯壹的第1次成為他們的父母;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第1次,也是唯壹的第1次是我們的孩子。既然是第1次,都是經驗不足。既然沒有經驗,與其磕磕絆絆,拖拖拉拉,不如壹起學點東西,互相學習。
妳好,謝謝邀請!
我是初雪,心理學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學知識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我對家長建議的看法如下:
1.改變對“叛逆期”的看法。叛逆期應該有壹個更恰當的稱呼,叫做“覺醒期”。
在“覺醒期”,兒童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強。要“珍惜孩子的每壹次情緒宣泄,每壹次叛逆,每壹次錯誤”,把叛逆和錯誤當成孩子成長的機會。有了這樣的認識,在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壹些問題時,我們就不會過於擔心和焦慮。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的變化,會帶來壹系列的心理變化。特別是在青春期,由於身體激素的分泌,出現了壹些生理變化;但是心理發育滯後於身體發育,所以可能會出現壹些問題,但是有些問題是階段性的。
2.調整自己對與孩子溝通的看法。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我們是和孩子站在壹起的,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導致對抗。
在溝通過程中,首先要“懷著最大的善意去猜測孩子”,我們要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真誠地影響孩子;和孩子有矛盾的時候,要用真心去化解,而不是激化。對待溝通的態度會直接影響與孩子的溝通效果。
關心孩子有什麽樣的問題比關心這個孩子有什麽樣的問題更重要。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以更寬容的態度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人生中壹個重要而特殊的時期。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青春期孩子的壹些不聽話的行為看作是叛逆,甚至是肆無忌憚的叛逆。
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關心壹個人得了什麽樣的病,比關心壹個人得了什麽樣的病更重要。”同樣,關心什麽樣的孩子是所謂的“叛逆”,比關心孩子叛逆本身更重要。有些孩子之所以肆無忌憚地叛逆,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
4.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有形的物質環境和無形的心理環境。
在家庭的物理環境中,首先要保持家庭的整潔,將家庭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域,這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和規則感。
家庭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家庭文化氛圍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壹方面雖然是無形的,但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會對包括孩子在內的家庭成員產生很大的影響。還需要全家人用心經營。
5.註意與孩子的溝通方法和技巧。在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時,要特別尊重他們,學會用咨詢而不是命令的語氣和他們說話。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他們的父母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他們會感到被尊重,這也有利於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當與孩子意見有分歧時,可以使用“通用三步溝通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壹,先了解清楚情況,詢問孩子的想法,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
第二,和孩子討論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在行為上和孩子壹起做調整和優化,壹起面對和解決問題。
6.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事務和社會公益活動。通常情況下,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對於家庭重大問題,也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家庭重大問題的決策。讓孩子從小養成承擔家務的習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精神。同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
7.學會尊重孩子。“像大人壹樣尊重孩子”,在家裏給孩子壹個獨立的物理空間,不擅自闖入他們的“領地”,不隨意翻看他們的私人物品,讓孩子在家裏也能有壹個精神家園。這樣孩子遇到問題,家裏也有壹個獨處的地方,孩子會有歸屬感,不會輕易做出極端行為。
8.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家長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體上、心理上、行為上關心孩子。
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培養壹個聽父母話,充滿奴性的孩子;是為了培養壹個懂得關心我們的孩子,壹個獨立負責的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在他們面前示弱。孩子小的時候要註意和他們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這樣到了青春期,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問題和情緒上的不滿,就能相對平穩地度過。
希望以上觀點能幫到妳。
首先,“管教”二字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好孩子絕不是“管教”出來的。管教是父母站在權威地位的壹種姿態,真正和諧的親子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
父母要明白,從孩子出生的那壹刻起,t a就是作為壹個獨立的個體存在的,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當父母以權威的方式對孩子說教時,已經把孩子推開了,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第二,父母自己說自己是叛逆的孩子。叛逆期是青春期,青春期自我概念的發展是,只有別人先肯定ta,ta才會間接肯定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和老師的肯定,而不是管教。
第三,青少年認知發展的特點是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特點是,
以上,如果家長和老師能了解青春期的身心發展特點,就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或許可以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感受,從而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
妳好,這位家長。我覺得妳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不要看到壹些出格的行為就覺得孩子叛逆。不要認為自己是家長,認為管教孩子是自己的責任。
1.不要給孩子貼上“叛逆”的標簽。現在很流行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叛逆期。其實這只是從大人的角度來說,因為孩子沒有以前那麽聽話了。孩子小的時候是父母說的那樣,但是到了青春期,我們喜歡把這個時期稱為叛逆期。
所以叛逆期這個詞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的。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叛逆期是他們獲得自我發展,提高自我意識,獲得更多關於世界的知識,獲得更多與世界合作的技能的時期。這不是叛逆期,而是孩子自我快速發展的時期。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管教孩子。紀律背後的含義是“妳錯了,我對了,妳做的不夠好,我的方法更好”。但事實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孩子也會從網絡上獲得很多知識,和同齡人討論更多的解題技巧。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知識面和世界觀比大人更廣。我們經常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如果此時父母還是以管教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孩子會覺得用舊經驗舊知識去面對他的新環境,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他想告訴父母妳的方法不可行。但是,如果父母仍然以管教的態度面對孩子,就會認為孩子叛逆。如果跳出這種心態,看看孩子的成長,就能理解孩子為什麽會有這種“叛逆”的行為。
3.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賞孩子解決問題的嘗試和努力,找到自己努力中的積極點,陪伴孩子經歷失敗,讓孩子有嘗試和經歷錯誤的勇氣。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為了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他們的行為是他們力所能及的壹種選擇。即使這個選擇對父母來說並不完美,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已經盡力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肯定他的努力,看到他的努力,慢慢分析可以和他壹起調整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去努力,而不是用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幫他少走彎路。因為孩子需要經歷錯誤,這樣他以後才能有獨自面對困難的勇氣。
換個角度看,父母的方法不壹定是最好的方法。也許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他對問題的理解和采取的方式才是更適合他的解決方案。
我是樂源,心理咨詢師。謝謝妳的邀請。
每次聽到或看到父母問我有什麽可以做得更好,我都覺得很開心。因為家長從提問開始就壹直在思考自己的教育角色和作用。這值得表揚和祝賀!
孩子的叛逆期,這是個現實問題。但是,在孩子的叛逆期,真正要面對問題的可能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為什麽這麽說?在孩子的叛逆期,父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溝通。但是父母首先要明確的是,並不是只有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聽父母的話才叫做“能夠溝通”。所有溝通都有三種情況:同意、未達成壹致、部分同意。親子溝通也是如此。沒有持續的溝通,孩子就不會聽父母的話。
在明確這個前提的基礎上,就可以討論家長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了。
首先,家長需要反思自己家庭的親子溝通模式。壹般有五種:
請交流;
指責傳播;
超理性溝通(宣揚真理);
打斷交流(不管孩子說什麽,想什麽,就說他想說的);
壹致的溝通。
前四種都是不好的溝通,壹致的溝通最適合處於叛逆期的孩子。
父母需要做出壹些努力,從現有的溝通模式轉變為壹致的溝通:
首先要意識到根源,找出父母內心的憂慮是什麽阻礙了與孩子達成壹致。
第二,父母試圖自己做壹些災難性的想象,問自己如果假想的孩子叛逆造成的不良後果真的發生了,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是這樣,就不會有問題。
第三,家長要學會增加壹些新的意識和支持,比如和專業工作者討論具體問題。
壹般來說,逢迎父母所擁有的資源是關愛、滋養、敏感;指責父母的資源是天賦、精力、自信;超理性父母的資源是聰明、有知識、註重細節、解決問題能力強;打斷父母的資源是幽默、創造力和靈活性。意識到自己
親子溝通模式之後,利用自身資源,向壹致性轉化,適合叛逆孩子的溝通模式呈現出來。
叛逆是個偽命題,是個借口。
管理就是管理,管理就是目標。誰在乎呢。
每個孩子在青春期都會有逆反行為:被判不利期的孩子都有壹些共同的特點,非常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他們最大的問題是不願意接受大人的權威。
這個時候,妳需要真正理解妳的孩子。只有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控制權。只有不強迫孩子服從,孩子才會開始聽妳的話。
壹旦妳真正理解了妳的孩子,學會了不要把孩子說的話當成是他應該親自面對的事情,事情就好辦多了。
理解妳的叛逆孩子幾乎總是覺得自己不被家人理解,妳真的不理解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理解是消除叛逆最有效的方法。
仔細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並不意味著告訴妳的孩子該做什麽。不要打斷孩子,不要妄下結論。保持眼神交流,讓孩子知道妳在認真聽。妳的對話是公平的。和孩子交朋友,要有同理心,認同鼓勵孩子的正確觀點,取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養成和妳交流的習慣。
多陪伴,多交流。
朋友,我來說說我的感受:
兒子現在高壹。可喜的是,叛逆期基本過去了,最叛逆的時候是初中。
兒子二年級的時候,曠課,抽煙,打架。打遊戲,上課睡覺,整天和壹些不負責任的孩子在壹起,連成績都不看,倒數!
我和老公有幾次半夜抓到他打遊戲,因為他半夜打遊戲。遊戲就像毒品,下課後我還想了想。我覺得天要塌了!我們做什麽呢
兒子哭著喊著要退學。我說,所以,妳自己養活自己。當妳離開這個家的時候,妳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像沒有父母壹樣。形勢非常嚴峻。孩子出去了幾天,找工作碰壁了,晚上睡在我的平房裏。我和老公沒有找過他,也沒有在意。最後我回來跟我們倆道歉。
孩子為什麽會叛逆?因為他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艱辛,他的生活太好了。後來他上了高中,我特意找了壹個離家遠,條件差的高中。開學第壹天,他想跑回家。太苦了,他不能洗澡,吃的也不好,連電風扇都沒有。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掉進了地獄。心理上被感動了。吃不好睡不好,但回到家真的很懂事。以後的日子我越來越懂事了,不玩遊戲了。我在家上網也是很認真的。他好像變了壹個人!成績優異,浪子回頭永不換錢。吃苦教育真的有用!
看了下面21的回答,無壹例外都是西方教育學的觀點。說實話,看起來不錯,聽起來也不錯,但其實用處不大,不適合中國的家庭教育。
在我看來,有三句老話。照這個做,壹切都會好的。
第壹句: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的人可能馬上跳出來反對,唉,不能打,不講人權,對孩子心理不好,話很多。所有這些廢話都沒有用,也沒有解決問題。在我看來,在孩子剛進入叛逆期的時候打幾下是完全有必要的,既能給家長壹個威信,也能給孩子壹個警醒。這比認真說壹百句話要好,因為孩子根本不會認真聽妳說話。
第二句:三人行必有我師。
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另壹種意義上也是老師。每天監督作業,檢查批改,是家長作為“老師”的任務。當孩子在家學習時,父母應該擺擺架子,嚴肅點,表現得像個老師。要逐步讓孩子在學校懂得尊重老師,在家裏懂得尊重父母。
第三句:線路混亂。
這句話是寫給父母的。孩子進入叛逆期,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沒什麽嚴重的。父母應該少出去娛樂,多呆在家裏。少看電視,多看書;少刷手機,多寫文章,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有些家長總想翻翻鍋說,我忙。是的,我們都知道中年人不容易。但是別忘了,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可悲的是,孩子是中年父母活下去的動力。我勸妳記住這三句話,為了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