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幸福屬於能享受自己的人——讀叔本華的《生活的智慧》

幸福屬於能享受自己的人——讀叔本華的《生活的智慧》

?叔本華從任何世俗的角度來看都不是壹個成功的人。他壹輩子沒結過婚,很孤獨;他寫的書不被公眾喜歡,甚至他的同齡人也不喜歡,這迫使他自費出版這些書。他性格古怪,脾氣很大。他很難和鄰居相處,總是和房東吵架。

?這樣的人會告訴妳什麽是幸福,妳會願意聽嗎?哈哈。說實話,我不想聽。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喜歡叔本華的書,甚至有人覺得這本書救了他們的命。尼采甚至覺得是寫給自己看的。讓我也想弄清楚

?看完之後,我的感覺是,叔本華的幸福觀和人生觀放大了我們的時代,令人信服。我不能保證。可能每個人的感知都不壹樣。但是叔本華有壹種能力,我覺得是現在很多人所缺乏的。這種能力,我不知道用什麽詞來表達,簡而言之就是以下這種感覺:

書賣不出去?拜托,是別人的無知好嗎?我的書是為未來的人寫的。難相處?沒有什麽比獨處更讓人開心的了,好嗎?不是我不好相處,而是我不想和別人相處。娶不到老婆?我和我的狗相處得很好。我想要什麽樣的妻子?我每天都在想這件事。

?這是典型的叔本華風格。不要以為我在嘲笑我叔叔。其實我壹直以為,壹個政權的存在是需要捍衛其合法性的。壹個人活在世上,也需要找到壹套理論來解釋或捍衛自己存在的意義。人生怎麽過才更有意義?我不知道。反正妳要有能力在別人用他們的價值觀隨意評判妳的人生時,為自己辯護,如果妳不認同的話。不是說妳要和別人吵架,而是妳心裏要有壹套堅定的價值觀和信念。

老子說,光笑是不夠的。叔本華給我的啟示是,全世界都可以嘲笑我,鄙視我,但我知道,我必須做自己的皇帝。

叔本華(1788 ~1860)壹生隱居,終生單身,與狗為伴。他被稱為“悲觀的哲學家”。直到去世前幾年,他才獲得了應有的聲譽。以前很少有哲學家提到過他。他自己的解釋是,這是同事們出於對他獨特而深刻的哲學的恐懼和嫉妒而想出的卑鄙伎倆。

這個世界總是用悲觀或者樂觀的標簽來看待人,但是叔本華說他只是“真理是唯壹”。他看透了事物的本質,深沈,冷酷,不妥協。深奧的哲學必然滲透著常人認為的悲觀主義,因為“天地對萬物都是殘酷的”,它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上士聽到這個詞,鞠了壹躬;中士聽說,活下來就是死;下士聽了笑了,但笑還不夠。-老子

叔本華說:真理是我唯壹的指路明燈。雖然沈默60年不被認可,但他從未懷疑過自己天生的使命。

?30歲時,叔本華把世界寫成欲望和表象。這本書是西方哲學史上的傑作。這本書剛出的時候,只印了500本,大部分都放在倉庫裏。他後來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對這部作品的發展和補充闡述。

1850年,叔本華的最後壹本書《附錄與補遺》終於完成,印數750冊,叔叔本人收了10冊,沒有稿酬。《生活的智慧》這本書,取自附錄和補遺,關註世俗的人類話題,如健康、財富、名譽、榮耀、養生和待人接物。

?這壹次,名不見經傳的叔本華終於得到了著名評論家的關註,壹舉成名。大叔開心得像個孩子:真理可以耐心等待,因為它存在的時間很長。

介紹

在這本書裏,生活的智慧意味著如何盡可能快樂地度過壹生的藝術。這種教導在哲學上可以稱為“幸福論”。

幸福不是壹件容易的事:她很難從自己身上得到,但不可能從別處得到。——尚福兒

第壹章?基本除法

人類命運的根本區別取決於以下三個內容:

1)人的自我主要是指人的人格,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質、精神智能、潛能開發等。

2)人在身體之外擁有的東西,即財產和其他所有物。

3)壹個人展現給別人的,就是別人對他的看法。別人的看法可以分為榮譽、地位和名譽。

相對於第二點和第三點,第壹點是先天的,決定性的。

?壹個人能得到的幸福是屬於他的,這是這個人的人格從壹開始就規定好的。憂郁氣質的人看到的悲慘景象,在樂觀主義者眼裏只是有趣的沖突,麻木不仁的人則視之為小事。健康的乞丐比生病的國王幸運。壹個精神富有的人,壹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能自得其樂,壹個固執的人,壹個接壹個的聚會、看電影、旅遊消遣,都無法趕走無聊的折磨。善良、溫柔、有節制的人在困境中是快樂的,貪婪、嫉妒、卑鄙的人即使擁有千萬財富也無法滿足。

?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充分利用自己既定的性格,沿著適合自己性格的方向去爭取適合自己性格的發展,其他的壹概回避。所以壹定要選擇與自己性格相匹配的職位、職業、生活方式。

?對於幸福,人本身顯然比財富和別人的看法起著更大的作用。

除了滿足人的自然需求,財富對我們真正的幸福影響不大。相反,為了保住諾大的財產,我們會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工作,會打擾我們舒適悠閑的生活。

第二章?人類自己

壹個人自己的個性永遠伴隨著他,他所經歷的壹切都沾染著他的個性。

所以,用英語來說,“享受?”壹個人的自我”是壹個非常生動的表達。比如人們說:“他在巴黎自得其樂”(他在巴黎自得其樂),而不是“他在巴黎自得其樂”。

?只有自己的人格與自己的幸福直接相關,其他的壹切都只起間接作用,所以這些作用是可以剔除的。

?在個人的良好品質中,沒有什麽比輕松愉快的感覺更直接地帶給我們快樂。因為這種美好的品質帶來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壹個快樂的人總有他快樂的理由,理由就是他是壹個快樂的人。

“誰笑得多,誰就幸福;誰經常哭誰就慘了。”-多麽簡單的事實。

當快樂的情緒到來時,我們應該敞開大門迎接它,因為它永遠不會不合時宜。但是,我們常常猶豫要不要去發現快樂和滿足是否確實有依據,或者擔心快樂會打擾我們日常嚴肅的工作。其實會不會打擾還是個未知數。交集之下,快樂的心情直接讓我們受益,它是快樂的現金,其他壹切都只是為了兌現快樂的支票。

沒有什麽比健康更能增強快樂的心情了。人與人見面,首先要詢問對方的健康狀況,祝對方身體健康,這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健康的確是壹個人幸福的重中之重。

非凡的感情往往會導致情緒失衡或揮之不去的憂郁。

天才的條件是超越超常人的神經力量,即超常的感官能力。所以亞裏士多德說,“所有那些在哲學、政治、詩歌或其他藝術方面取得好成績的人看起來都很憂郁。”當然,憂郁氣質的人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凡事都不好,所以總能做好準備,少壹些失算和跌跌撞撞。

雖然美貌並不起到直接的作用,但它對幸福也至關重要。

好看是壹封公開的推薦信,從壹開始就為我們贏得了別人的心。

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但不幸的是,我們的生活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

這是因為痛苦和無聊的關系是雙重對立的。首先是外在的對立:生活的艱辛和匱乏產生痛苦,但富足和穩定之後,就容易產生厭倦;第二種是內在對立:壹個人感受痛苦的能力和感受無聊的能力成反比。智障者感受到的痛苦較少,但智障者也更容易感受到內心的空虛和厭倦。

為了解決空虛無聊,智障者往往熱衷於壹些外界刺激,比如頻繁的社交。所以,壹個人對人交際的熱愛程度和他智力的平庸、思想的貧乏是成正比的。這個世界上的人要麽選擇孤獨,要麽選擇低俗,沒有別的選擇。

人的大腦意識是人身體的寄生蟲,它駐留在人的身體裏,而人來之不易的閑暇就是讓人們自由地享受意識和個性帶來的樂趣。所以,休閑是生活的本質。

?然而,閑暇只對思維活躍的人有益。對於思維貧乏的人來說,休閑要麽帶來感官享受和無意義,要麽就是無聊和迷茫。塞尼加說:“沒有精神思想的閑暇就是死亡。就像活埋人壹樣。”

幸福終究只能從自己身上尋找和獲得。亞裏士多德說,幸福屬於能享受自己的人。

因為快樂和幸福的外在來源畢竟是不確定的,是受偶然性支配的。特別是到了老年,幾乎所有的外部來源都會枯竭。愛情、開玩笑、對旅行的興趣、對馬的熱愛、應付社交的精力都會離我們而去,朋友和親人也會被死亡從我們身邊帶走。

但大多數人把希望寄托在身體以外的東西上,希望從財產、地位、妻子、孩子、朋友、社會群體中獲得幸福;他把壹生的幸福寄托在這些上面。所以壹旦他失去了這些東西,或者對它們不再抱有幻想,他的快樂就消失了。

只有那些天賦異稟的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智力超出了他們想要的。

壹個內心豐富的人,除了閑暇,對外部世界來說,什麽都不需要,是壹份具有正負性的禮物。他需要閑暇來培養和發展他的精神才能,享受他內心的財富。他想要的只是每天每時都做自己。

人們常說,簡單的頭腦可以讓妳快樂。其實這個妳要從兩面來看。如果妳頭腦簡單,對痛苦的感知自然會更加遲鈍。這是真的。但是頭腦簡單的人享受不到精神和思想的快樂。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外在的財富、權力、地位等現實的東西上,但是因為現實的東西很快就會耗盡,他們很快就會陷入厭倦和不快樂。只有概念上的東西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既無惡意又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