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崆峒山黃帝問詩
關於黃帝問崆峒山有很多記載:
清代蔣廷錫編《(秦鼎)古今圖書集成郁芳編纂專業方典》:“崆峒山,州西北五十裏,山前有景,以自由著稱,盤旋而上,絕壁絕澗,洞瀑淙淙,是壹縣之勝。老之雲,黃帝問於光誠子。
清光緒二十八年,田文景寫《河南通誌山川》:“崆峒山,州西北五十裏,名於前。清·張遠方《小方壺齋語叢朝》:“崆峒山在州府西南,漢代司馬遷曾試圖西遊於此。相傳崆峒山有三:壹在穩,二在臨洮。莊周說,黃帝問崆峒山,於是到襄城(襄城縣),登上新鄭的工具,遍訪大沽山,都與此山接壤,禹州崆峒山近。"
清代顧《天下郡國之病》壹書:“崆峒山在汝與余之境,上有大仙觀。如果妳在它上面盤旋,懸崖上有瀑布,水流順著石流而下,震動著樹木。懸崖頂上有壹個山洞,裏面有壹只白狗。它經常遊到洞外,因為它叫玉狗。山頂有廣成子廟和崆峒寺,底下有廣成墓和城,黃帝問在那裏。平涼臨洮各有崆峒山,各雲闊且隱。莊說黃帝問及此事,他說迷上了襄城的曠野,這無疑是壹座山。”
2.黃帝問廣元,廣東程子住在哪裏。黃帝聽說崆峒山(今甘肅)上住著古代的神仙廣,不顧路途遙遠,就去找老師詢問。當他四十多歲的時候,黃帝第壹次去崆峒山見光程子。此時他已經當了20多年皇帝,不禁擺起了君主的架子和排場:黃帝坐在前面的象背上,元妃嫘祖和女媧坐在後面的木車上,還有文臣武將武士等100多人,向崆峒山進發。黃帝為了表示誠意,在崆峒山下燒草藥,煙裊裊,香襲人。大臣們載歌載舞,喧鬧聲震動著山谷。廣出現在半空中的雲層裏,意味深長地對黃帝說:“治天下者,欲雨不見積雲,欲秋失草木。他們怎麽能談道呢?”之後,灰塵被吹走,廣程子消失在雲層中。黃帝無功而返。
黃帝思考了光的話。回國後勤政周到,憂國憂民,選拔人才,勵精圖治,在武學上有很大成就,為後人所景仰。傳說文字、養蠶、劃船、性情、醫學、算術、婚姻、喪葬等。都起源於黃帝時代。
雖然黃帝是天子,但他總是想念廣程子。大約六十年後,壹百歲的黃帝決定再上崆峒山,問老師。這壹次,黃帝獨自壹人,悄悄離開了軒轅山上的崆峒山。這時黃帝學會了謙讓,於是在路上遇到了壹位長者(仙人紅松子)。赤松子指著黃帝說:“仙無界,只在心;我毫不猶豫地跪下努力,我是真誠的,什麽都知道。”
壹路上,黃帝壹直在想這四個字,直到鞋子磨破了,腳也磨破了,走路都困難。他突然意識到,他決心用膝蓋爬崆峒山,而不是走路。沙石如刀,膝蓋流血。黃帝經過的石頭都被鮮血染紅了。
廣知道黃帝又來找陶了。黃帝的真誠和決心感動了廣程子。當黃帝跪下崆峒山時,廣立即派金龍帶他上山。此後,廣向黃帝傳道。黃帝回到中國後,就按照廣教他的方法,靜靜地修身養性。壹百二十歲時,黃帝乘龍白日升天。
黃帝兩次問老師,心態不同,真誠程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也給人很多啟示。第壹次,黃帝雖然在內心表現出了壹些尊重和真誠,但也表現出了自己偉大而浮躁的內心。黃帝雖然遇到了廣,卻沒有得到道。第二次,黃帝失去了他的傲慢和浮躁的心,他的真誠,毅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終於感動了廣。
3.贊美崆峒山的詩;
1,邊城日落
作者:羅(初唐詩人)
紫賽流沙北,黃圖巴水東。壹旦我和我的豌豆說再見,萬裏就會追著沙子跑。
河控積石,山路遠。能報善心嗎?龍劍有雌雄之分。
說明:紫堡在大漠之北,黃河向東流。壹大早離開家鄉去追尋萬裏黃沙。河流滿是堆積的巖石,崎嶇的山路壹望無際。妳怎麽報答我?只能靠手中的雌雄劍了。
2.廣城子洞
作者:遊世雄(宋代詩人)
昨天,我聽說廣不是壹個外國仆人。
軒轅曲至尊,請受益。
至今洞穴猶存,絕壁殘垣。
解說:我聽說程子沒有被外國奴隸奴役。軒轅放下人間至尊的地位,在這裏磕頭求援。至今,山洞還在,懸崖峭壁如遠古留下的遺跡壹樣歷歷在目。
3、《致黔南賈世駿》
作者:譚嗣同(清代詩人)
羅通有大儒,四方之心易記江湖。
林俊林俊在東南,萬裏清風不孤。
解說:壹個堂堂正正,才華橫溢,學識淵博的人,難免會懷念江湖上的事。東南有林,千裏之外,只有微風相伴,並不寂寞。
4.“給張翔宇的兩份禮物”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我家隴西人,漢朝第壹將。
功德蓋天地,功名飛青雲。
苦鬥沒等來,那壹年我挺失望的。
世界是勇敢的,精神是強大的。
說明:我家祖籍隴西,祖上是漢族邊塞將軍。傳說是李廣。功德謀略蓋天地,功名飛青雲之上。年輕的時候挺失望的。崆峒山世代相傳的人們,驍勇善戰,鼓舞蒼穹,攪動秋風。
5.《絕句崆峒遊湘湖》
作者:夏(宋代詩人)
遊道道到崆峒湘湖,萬卷詩書化為愚。
妳找不到地方去拿,也不用努力去拿。
解說:遊崆峒山的道士來到了湖湘邊上。我讀了壹萬卷詩集,越讀越覺得自己笨。踏著鐵鞋找不到的詩意靈感,在實踐中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得到。
4.天津薊縣福君山位於薊縣城北1.5 km處。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山中有許多洞穴,其中穿雲洞、山頂洞和白洞比較有名。是古漁陽八景之壹,有雪。
明代嘉靖、清代康熙、民國道光、冀州誌、秦鼎盤山誌等。,都有關於這座山的記載,都記載了黃帝爬上這座山問廣的事。《名勝古跡誌》、《太平宇宙誌》、《光緒順天府誌》、《天府廣記》、《濟府通誌》、《天底下舊聞考》等記載也大多證實了《冀州誌》中黃帝問崆峒山(伏君山)的說法。
清代道光年間的《冀州誌》中附有壹幅崆峒山圖,上面清楚地標明了廣成子殿的位置。明代以後,崔福君廟依山而建,故改名福君山,沿用至今。福郡山是道教文化的孤山。
65438至0996,縣委、縣政府啟動建設福君山公園,規劃總面積5000畝,符合突出旅遊功能、註重文化品位、挖掘歷史內涵、展示山水園林、體現生態宜居的總體要求,實現建設中等旅遊城市的宏偉目標。目前有三個管理室,三個入口(包括壹個在山門牌樓),壹個在功德館和壹個在王虎館,壹個在電視廣播和觀光塔。公園配有較為完善的道路、停車場、露天運動場、路燈、動物雕塑、地質景觀石碑等設施。
現在福郡山公園作為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我縣人民休閑、娛樂、鍛煉的重要場所,也是四面八方遊客旅遊觀光的重要場所。
5.崆峒山介紹崆峒山著名的道教景點。
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三公裏處。相傳古時候,廣隱居於此山石房,黃帝曾問廣此事。
秦漢時期,山上有寺廟建築;魏晉南北朝時期,山中道教興盛,寺廟遍布。唐宋時期,山裏的道觀大多毀於大火。元朝開始重建;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仿照湖北武當山的規定,修建了42座道觀、亭閣、樓閣,其中有八座(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天臺、桂苓、八仙臺)和九宮。清同治年間(1862-1874),又被兵士的炮火所毀,後又重建,規模和數量都不如前代。目前僅存重修陸溫紀念碑、太和殿、寶塔、盤龍石柱等建築和文物。
據記載,宋代的皮雲、元代的賀知真、明代的張三豐等許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山中修煉自己的真性情。山內主要景點有月石峽、玉仙峰、丁鑫峰、繡球峰、千崖、向太、棋盤嶺、桂雲洞、宣和洞、玉女洞、青龍洞、黃龍泉、丹蒂崖。山腰問宮殿,據說是黃帝問的地方。
崆峒山上,樹木蔥郁,風景秀麗,古跡星羅棋布,名勝古跡比比皆是。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崆峒山傳統的廟會日。當時山上香客絡繹不絕,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之壹。現為甘肅省著名旅遊景區,崆峒山道教協會所在地。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12km處,東臨Xi,西接蘭州,南接寶雞,北接銀川。它是西方古絲綢之路的要塞。
景區面積84平方公裏,主峰海拔21.23米。它融合了自然景觀和精美的人文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研價值。自古就有“西部第壹山”、“西鎮奇觀”、“崆峒山之美,天下第壹”的美譽。
六盤山支脈崆峒山,是動植物的天然王國。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森林覆蓋率90%以上。其間峰巒聳立,峭壁聳立,似有匠心;林海茫茫,煙籠鎖霧中,如壹片空靈仙境;高峽平湖,有水有天,有漓江神韻。
它富有北方群山的雄偉和南方的美麗。端莊典雅的八棟九宮十二院,42棟72洞石屋,氣勢恢宏,底蘊豐厚。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很多人才。被中華民族尊為人類始祖的軒轅大帝親自登上崆峒山,向智者廣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皇帝要求將這壹歷史性事件記錄在《莊子·載遊》和《史記》中。秦煌、吳晗因“崇黃帝事”、“善神仙”而效仿黃帝西上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世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刻和碑文。
崆峒武術和少林、武當、峨眉、昆侖等武術流派在國內都很有名。1986年5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寫《崆峒山》壹書;1994年1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崆峒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5438年6月+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與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再次登上國家名片。這套《崆峒山》特種郵票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長城、鄭丹峽、塔院、雷生峰組成,是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嘉峪關之後我省第二大。2004年3月,它被提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崆峒山名字的由來崆峒山,峰巒疊嶂,懸崖峭壁,峽谷縱橫,涵洞眾多,山石嶙峋,郁郁蔥蔥,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壹道亮麗的自然景觀。
也有人說,它是神仙光實踐道教的地方。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求廣程子在此山,被道教尊為“天下第壹道教山”。近年來,國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使它越來越出名。
現存的大部分材料有三種解釋:第壹,這裏是遠古時期與氏族共同居住的空曠之地;第二,崆峒山是道教勝地,寓意道教空寂自然。第三,崆峒山洞穴多,空無壹物。三種說法不無道理。
要說崆峒山名字的由來,首先要說崆峒山壹詞的由來。妳在字典裏查“崆峒”這個詞,壹般的評價是?quot這座山的名字是“甘肅”。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爾雅》壹書載:“北代鬥極崆峒”。
平涼崆峒山就在北鬥星座下面,就是它所指的。《冀中周樹》中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古蒂、丹略、胡帽、齊祐、容齋、匈奴、樓蘭、月氏、斜虎、北丘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
所以崆峒是周朝壹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趙史記》、《姓氏考》等也有記載。:商朝始祖契約的子孫分作崆峒(崆峒也寫為崆峒,崆峒其實是不同的名稱),所以以國為氏。
崆峒山是當地名山,故以名山為姓。崆峒景區:雷峰峰、老君殿、二郎石雷峰峰形如背、蜂腰,殿宇層次感高。
在羊腸小道遇到人,會嚇得撲到墻上。講經是必經之路,求道也沒用。
平靜的時候,從雷音開始,壹夜好雨過去了。平涼地處黃土高原腹地,但大自然在這裏造就了神奇壯麗的崆峒山,而盛蕾峰的險要更是壹絕,這是大自然送給平涼人的禮物。
說起來,盛蕾峰不是飛來峰,而是主峰馬鬃山。
6.夏絕句的寫作特色是用現代詩歌翻譯。在甘肅省平涼市的西部。傳說黃帝問余光誠之地。又名崆峒、崆峒。
胡翔:在西湖附近。
為了學習道,
我從崆峒壹直搜到湘湖。
妳越是試圖從詩集裏尋找答案,妳就變得越愚蠢。
即使妳穿破了最結實的鞋子,妳仍然壹無所獲。
沒想到最終答案毫不費力的出現了。
第壹句話講的是奔波學道。
第二句話是寫作不必拘泥於原意,否則容易迷失。
三四句話的意思是,堅持不壹定有回報,但放棄時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