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常香玉是那裏的人

常香玉是那裏的人

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董溝。原名張妙玲。9歲隨父張福仙學戲,後拜翟彥身、周海水為師並隨義父姓改名為常香玉。玉者,高雅純潔、堅固之意,姓、名意義相聯系,表現了她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要藝術之花常香不敗;為人處事,要有堅定的原則性,心靈純潔,堅貞如玉。初學小生、須生、武醜,後專演旦腳。10歲登臺,總匯於旦角。得王鎮南先生幫助,13歲主演六部《西廂》,名滿開封。她原習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融豫東、祥符各調於壹爐,並廣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壹些姊妹劇種之長,大膽創新,開豫劇唱腔改革之先河。後因病不能再演武戲,乃更加潛心鉆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藝術。日寇侵華,她首演抗日時裝戲《打土地》,顯示了她作為壹位愛國藝人的民族氣節.原唱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融合豫東、祥符各調,並吸收曲劇、墜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劇等壹些唱腔,別創新。1938年後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潛心,鉆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說白的改革。1941年赴陜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創辦香玉劇社,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率劇社巡回西北、中南、華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壹架,有“愛國藝人”之譽。1952年參加第壹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同年出國演出。1952年參加第壹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1994年6月榮獲“亞洲最佳藝人終身成就藝獎”。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她1959年加入中國***產黨,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分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是壹、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6月1日逝世於鄭州。

“常派”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致入微,壹人壹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在藝術上廣泛吸收京劇、評劇、秦腔、河南曲劇以及墜子、大鼓等藝術之長,同時把風格不同的各種豫劇唱腔——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等,融會於豫西調中,獨創新腔,成為豫劇中的壹支主要流派,被譽為“豫劇皇後”。

1951年6月,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為誌願軍捐獻飛機、大炮、坦克的號召後,全國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捐獻武器運動高潮,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積極投身於捐獻活動。豫劇演員常香玉和她領導的"香玉劇社"決心到全國壹些大城市巡回義演,用演出的收入為誌願軍購買壹架戰鬥機。為此,常香玉賣掉了自己的壹部卡車,拿出多年的積蓄,作為捐獻義演的資金。為了不影響到外地演出,常香玉把自己的3個孩子(大的不足7歲,小的剛剛3歲)全都送進托兒所。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帶領劇社人員從西安出發,先後在開封、鄭州、新鄉、武漢、廣州、長沙6個城市進行了半年的巡回義演,演出170多場,觀眾達30多萬人。她們在各地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僅在開封、鄭州、新鄉3地演出,就得義演捐款5億余元(舊幣)。1952年2月,常香玉帶領全社演職員勝利返回西安。現陳列在《抗美援朝戰爭館》的《香玉劇社半年來捐獻演出工作總結》,就是這次捐獻義演的真實記錄,成為常香玉和香玉劇社為誌願軍捐獻飛機的有力見證。   經過半年的巡回義演,常香玉和香玉劇社終於實現了為誌願軍捐獻壹架飛機的願望,飛機被命名為"常香玉劇社號"。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駕駛著"常香玉劇社號"戰鬥機在朝鮮上空穿雲破霧同美軍搏擊,打擊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