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毒的種類有哪些?
蠱毒是壹種毒藥,它的形態主要表現為4種:毒蟲蠱,動物蠱、植物蠱和物品蠱。附隨其上的各種神秘觀念,都與特定時代的意識形態特征,社會生產力水平以及畜蠱者的目的有直接聯系。原始時代的蠱只是壹種疾病名稱,當時叫蠱疾,如《左傳·昭公元年》所記晉侯得的病即為蠱疾,《素問·玉機真藏論》雲:"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壹名曰蠱"。當時的蠱疾主要是指腎疾,血吸蟲病,肝炎等。周代的蠱主要是指自然界毒蟲如能"含沙射人"的蜮之類。春秋戰國的蠱既有自然界的毒蟲,也有人體中的寄生蟲。先秦時代的蠱毒大多數是指自然生成的毒蟲,主要有水蠱,蠹蠱和厲鬼之蠱等。漢代以後人們把蠱毒與黑巫術聯系起來,蠱毒開始變得復雜和神秘起來,漢武帝時的"巫蠱之禍",造成歷史上的最大冤案。東漢時有為蠱驅儺,魏晉南北朝時犬蠱傳播狂犬病。隋代有以咒語喚來貓鬼巫蠱偷盜錢財的巫術,尤為荒唐的是隋煬帝以蠱來竊美女,唐代以蠱在官廷鬥法。中醫藥十分關註蠱病的治療,敦煌出土文獻中記錄有治蠱的巫術。宋代有令人厭惡萬分的金蠶蠱。元代有挑生蠱與 蠱,明代有稻田蠱、樹蠱,當時瑤壯的蠱毒也令人十分驚心,清代廣西有蝦蟆蠱,福建有蠱神,為了錢財和權力而夫妻裸體祭蠱神。[9]人們把蠱奉為蠱神或藥王,認為崇拜祀奉這個蠱神或藥王,蠱神或藥王即可保護他們,可賜與他們財富和權力。所有這些只是幻覺而已。
2、蠱毒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壹種被稱為"咒語"的念念有詞的表演性儀式和毒藥等是蠱毒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成分。
蠱其實也是壹種法術信仰。對這樣壹種樸實的觀念,它是自覺或非自覺的,它具有行為的傾向,而各種相關傾向的行為都源自相似的目的和狀態。對於蠱的行為分類,我提出下列壹些初步的幾種類型:壹類是咒語之蠱。這是最簡單和最基本的形式,蠱婦念動咒語可以控制對方,使對方生疾,甚而有壹些蠱婦的言語都具有巫術效應,它是反話,也有壹些蠱婦通過由於憎恨而釋放出來的力量而造成傷害。如廣西南部壯族的龍州、憑祥、靖西、那坡等壹帶地方的"倍親、倍呀、倍那"等,就是明顯的例子。二類是契約之蠱,各個民族對蠱的稱謂各種各樣,但仔細分析起來不外乎有壹點,在這些蠱之背後,有壹點就是與蠱的特殊力量有關,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只是由那些特殊的人所掌握,這特殊的力量就是隱藏在蠱之背後的藥王,掌握了蠱的人似乎要跟藥王定下契約,必須經常不斷地放蠱害人,以此保持同藥王的關系,而藥王給予畜蠱者的賞賜就是與之過鬼夫妻生活和財富及權力。這壹點同西方學術界有關魔法和巫術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魔法壹詞不止具有壹方面的意義:它既同特殊力量有關,也同用科學術語表示的效用的不明確有關。像蠱壹樣,魔法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掌握的,它只是由那些特殊的人所掌握,因此,它也不可能為所有的人理解。三是法術之蠱,對這類蠱毒,人們認為多由巫士鬼師掌握,它可以是遺傳的,也有經過學習得到,在龍州,天等等地的法術雞鬼就是此種類型。對於法術之蠱每個月的初壹十五壹定要放出害人,否則會自蠱自身。所有這些法術均是發明人用自己的聰明與智慧創造的,其要義是旨在通過主觀幻想的特定行動來影響和支配客觀事物。
3、蠱毒應用的邏輯是什麽
蠱是壹種古代承傳下來的黑巫術。作為巫術,它的體系與結構可以劃分為"理論巫術"和"偽技藝"兩部分。"理論巫術"又叫"偽科學",在於它是壹種被歪曲了的自然規律的體系,它的認識體系思維方式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世界的"真",是壹套錯誤的指導行動的準則。所謂"偽技藝",民間通俗的說法叫法術,是由巫術的發明者運用自己的聰明與智慧創造的,它幻想依靠特定的主觀行動來影響和支配客觀事物的現象。"理論巫術"並不是創造法術者所必須遵循的指導法則,而是研究者通過探索各種法術的***性,歸納總結出的抽象原理,這些抽象原理的本質是人類某些思維方式的概括總結,同時也是古代科學、技術文明賴以創立的抽象原理。對構成蠱的各種具體法術的研究表明,蠱賴以成立的基礎,是基於這樣兩樣種思維方式:壹是取象類比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隱藏在蠱信仰的背後,它體現著人類掌握和認識世界的壹種基本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能用現代的科學思維標準去衡量。科學對類比思維的運用是用已知的或已理解的事例作為基礎來說明尚未全知的現象,應用的過程中可以產生壹個有關說明者的預測,然後使其受到觀察性和證實性的檢驗,以便確定預測是否是正確的,而蠱毒雖然也是以類比為基礎,但是將某種特性強制性地轉嫁到人或物身上,它不能用科學活動的實驗實證標準去衡量,否則只能遭到誤解。如在蠱的制作技術中,龍州,那坡,憑祥,靖西壹帶地方用壹窩有三只以上的乳燕,將他們浸入水中,如果其中有抱成壹團而死的,則被認為是雌雄壹對的鳥兒,他們那種至死都糾纏在壹起的生死不分離的情形,跟愛情上的男女恩愛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情形相似,因此,用作蠱,這種基本的思維方式是相同原因(或形式)必然會產生相同效果。取象類比思維在原始初民社會中普遍存在,在現代社會裏也還存有殘余。這也就是為什麽現代社會還存在有迷信現象及有邪教組織存在於世而沒有被淘汰的壹個主要原因。二是接觸律。其基本概念是認為事物壹旦互相接觸過,他們之間將壹直保留著某種聯系,即使他們已相互遠離。如雲南的僳僳族有壹種叫戀藥的蠱毒,不論什麽鳥若飛伏在地面就死的話,在鳥死之地,刮取壹下些粉末,就成了蠱毒,若給外人食後,就可隨妳左右。它應用的思維也建立在接觸律基礎上。
4、什麽人養蠱?蠱毒流傳的地域主要在哪裏?中國的哪些民放養蠱
養蠱的人基本上都是處於貧窮和邊緣化了的人群,在這些從事蠱術的人員中,各民族各地區男女老少都有,但以成年女性居多。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清李調元的《南越筆記》及張心泰《粵遊小誌》,清張泓的《滇南新語》等皆記巫蠱多為婦女所作。這些成年女性人們稱之為蠱婆,如靖西龍州憑祥則稱為"倍呀、信親、倍那",武鳴、馬山、上林壹帶則稱為"姆發",認為這些蠱婆的言語具有巫術效應,但都是反話。壹個成年女性無辜被指控畜蠱,其所遭受的迫害是空前殘酷的。對這類成年女性的特征,中國及國外的看法是壹致的。"傳統陳規俗見中的巫婆是獨居的成年女性,她不符合男性對女性的正常行為的看法。她過分自信,她不需要愛,也不施舍愛(盡管她可以施巫),她不服侍男人,也不養育兒童,她不關心弱者。她有咒語的力量,並靠它去保護自己和詛咒別人。除此之外,她也許還有其他的更加神秘的但不是取自既定秩序的力量。為了謀生,所有的巫婦都用她們特有的力量去威脅男人的權威,社會秩序取決於符合男性理想的女性行為的婦女。因此,識別出了壹個婦女是巫士,那麽,不僅是男人們,連女性和兒童也會反對她的"。[10]這些說明,蠱的起源,和母權制社會可能有某種聯系。進入父權制以後,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婦女的地位每況愈下,在男人們眼裏,婦女是不潔凈的,尤其是她們周期性每月出壹次血的月經現象,被認為最汙穢,跟恐怖又可怕的蠱壹樣,十分令人畏懼,在這裏人們認為婦女是惡毒的,這類婦女無端指控為蠱婦,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獨居的成年女性對侵略行徑沒有正當的發泄途徑,放蠱便成了她們惟壹的武器,蠱跟蠱婆壹樣,蠱就是蠱婆,蠱婆就是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