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陜西鹹陽有什麽特色美食?陜西鹹陽有什麽特產介紹

陜西鹹陽有什麽特色美食?陜西鹹陽有什麽特產介紹

鹹陽市和各縣區的街頭巷尾都有不少飯館經營當地的小吃和日常飯菜,從陜西遍地都是的涼皮、肉夾饃、牛羊肉泡饃等著名小吃,到當地特色的biangbiang面、千層油餅、鍋盔等等,都可以找得到。此外,鹹陽市也有不少各地風味的餐館,洋快餐也開設了多家餐廳,足以滿足遊客的需求。鹹陽的餐飲街區主要集中在市內的北門口十字周邊。從北門口十字向北,是新興南路的飲食休閑壹條街,街道兩旁食肆林立,各地風味和當地小吃皆有,種類繁多,以中檔餐館為主。從北門口十字向南,是北大街,順著北大街壹直往裏走是中山街,即當地人說的“老街”,這裏同樣有很多飯館,以低檔平民化的小門面為主,經營的都是當地傳統的各種小吃和日常飯食,經濟實惠,食客幾乎全部是當地“鄉黨”。 三原千層油餅三原千層油餅介紹: 三原縣的千層油餅名吃千層油餅也叫“金錢油塔”、“千層餅”。制作精細,形如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口感絲細多層,松軟綿潤,清爽利口。食用時,配上壹碟泡菜和壹碗豆漿,則更具風味。 蓼花糖蓼花糖介紹: 蓼花糖是三原縣的傳統名貴食品。蓼花糖原名“僚花糖”(“僚”為關中方言,意思是“好”),已有400多年歷史。據說清末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來到西安,對地方官員獻上的僚花糖大加贊賞。她見糖的形狀酷似在草原上見到過的蓼花,便饒有興趣地說了出來。後來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改稱為蓼花糖。蓼花糖以糯米為主料,配以黃豆、白砂糖、飴糖和芝麻仁等輔料,成品為圓鼓槌形,個大體輕,金黃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芝麻和砂糖,裏面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香甜酥脆。 泡油糕泡油糕介紹: 泡油糕也被稱作“泡泡油糕”,是三原縣很有名氣的傳統小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唐代韋巨源的燒尾宴名點“見見消”(油浴餅)。泡油糕餡是用白糖、黃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而原料面粉是用開水、大油燙熟的。用面包好餡料放到油鍋裏炸,等面上壹起泡便撈出來。成品色澤金黃油亮,糕面蓬松,發有大泡,吃起來綿軟甜香,入口即消。 乾縣鍋盔乾縣鍋盔介紹: 乾縣鍋盔是乾縣的地方名吃。相傳在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築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而征用的數十萬民工,吃飯成了問題。工匠們因陋就簡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鍋盔”。千余年來經乾縣人不斷改進,形成獨具風味的食品。乾縣鍋盔是直徑八寸、厚約六分的圓餅,呈菊花狀,表皮酥黃微鼓,剛出鍋的鍋盔面香撲鼻。乾縣鍋盔由於做工獨特,所以久放不壞。至於陜西八大怪中所言的大如鍋蓋、厚達數寸的鍋盔卻不是乾縣鍋盔,是大家的誤傳而已。 臘汁肉夾饃臘汁肉夾饃介紹: 肉夾饃得名古漢語“肉夾於饃”,臘汁肉夾饃是關中壹帶的名吃。肉需用臘汁肉,用陳湯煨制,調料齊全,酥軟香醇。饃用鹹陽特有的白吉饃,表皮松脆微黃,外脆裏嫩,有“鐵圈虎背菊花心”的講究,單獨食用即是當地人日常的口糧,配臘汁肉做成肉夾饃則味道更佳。鹹陽地區販賣臘汁肉夾饃的攤點遍地都是,幾乎隨處都可以買到。有商標名號的則屬“袁記臘汁肉夾饃”。 石子饃石子饃介紹: 石子饃是陜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又稱砂子饃、幹饃、打饃。做法是將小石子倒在鍋中燒熱,再把餅面埋入石子中烙熟,成品饃表面凹凸,留有小石子的形狀。餅面所用的面粉中要加入油和鹽(吃甜味的則放糖),還要配上新鮮花椒葉及其他調味料,制成饃坯。口味鹹香幹酥,易於消化,並且經久耐貯,不易變質。石子饃在關中農村不僅是經常食用的日常食品,也常用於招待親友,或作為產婦、病人的調劑食品。 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介紹: biangbiang面是陜西關中民間傳統風味面食,特指用關中麥子磨成的面粉,再手工搟成長寬厚的面條。陜西有壹句老話叫做“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即道出了面食的香,又表現了當地人對其的喜愛。biangbiang面搟厚切寬像褲帶,吃時拌上油潑辣子和配料,即可口又耐饑。“關中八大怪”裏的“面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面。biangbiang面的“biang”確有其字,在當地的面館都可看到,只是在正規的字庫中是沒有的。當地人寫這個字有口訣:“壹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妳壹扭,我壹扭,妳壹長,我壹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邊,掛個鉤擔掛麻糖,坐個車車逛鹹陽。”口訣用當地方言念出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