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納豆怎麽做

納豆怎麽做

日本古書《河漢三才子會》記載:‘納豆自秦漢始制。’起源於中國的豆豉,在日本曾被稱為“豆豉”,平城井出土的木簡中也有“豆豉”二字。豆豉是在寺院的寺院中制作,存放在大桶中,再由禪僧從秦漢時期傳到日本寺院,所以納豆最早是在寺院中發展起來的,也叫“湯納豆”或“鹹納豆”。後來根據當地環境開發了納豆,比如日本用醬油代替豆豉,或者用醬油代替豆豉。在日本,基於各地區的特色,大龍寺納豆、大德寺納豆、壹休納豆、戴夫寺納豆、烏鎮寺納豆等地方特產流傳至今。

生產模式編輯

傳統上用稻草包裹的米托納豆

傳統上用稻草包裹的米托納豆

傳統方法是用稻草包裹蒸熟的黃豆,稻草浸泡在100℃的沸水中殺菌消毒,40℃保溫壹天。吸管上常見的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由於能產生芽孢,耐熱性高,殺菌過程不被破壞。高溫培養速度還能抑制其他菌株,使大豆發酵後產生粘絲。這種粘稠的外觀主要來源於成分中的谷氨酸,被認為是納豆。

在20世紀後期獲得高質量的吸管並不容易,大多數都是裝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紙質容器中出售的。所以現代的生產方法是將蒸熟的大豆與人工培養的納豆菌混合,然後直接放入容器中發酵。大豆以外的壹些食物也可以做成納豆。

工廠制造的現代納豆

工廠制造的現代納豆

在制作清酒時,如果生米不慎被納豆菌汙染,釀造所需的酵母就會因其繁殖速度快而受到抑制。清酒釀造處不允許使用納豆,其他發酵食品也可能有類似情況,所以在工藝上要多加註意。

納豆菌是弱酸性的,會阻礙乳酸菌產生乳酸。技術上已經開發出了淡臭味的納豆,但由於使用了活性較低的納豆菌種,容易造成其他細菌的繁殖空間。另外,納豆菌的天敵是會寄生細菌的噬菌體病毒,噬菌體開始作用後會降低納豆菌的活性,並可能導致其他細菌開始繁殖,所以要避免食用超過保質期的納豆。

可食用模式編輯

傳統的做法是先將納豆與醬油或日本芥末(壹般百貨商店出售的盒裝納豆使用日本淡醬油和黃芥末)混合,攪拌至出現絲狀物,盛在白米上,為納豆飯。也有人將納豆與生雞蛋、洋蔥、蓮子、蘿蔔、柴火等食材混合。北海道和東北有時會把納豆和糖混在壹起。用蛋黃醬吃也有創意。如果不攪拌就加醬,水太多,粘度會降低。洋蔥和芥末可以抑制“納豆氨”的刺鼻氣味。不習慣吃納豆的以為是爛煮黃豆。

營養成分編輯

納豆含有大豆的全部營養成分和發酵後添加的特殊營養成分,包括皂甙、異黃酮、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葉酸、食用纖維、鈣、鐵、鉀、維生素、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適合長期食用和養生。

據日本醫學家和生理學家介紹,大豆的蛋白質是不溶的,但制成納豆後就變得可溶,並產生氨基酸,而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種酶會被納豆菌和相關細菌產生,有助於胃中的消化吸收。納豆的成分為: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粗纖維2.2%,灰分1.86%。作為壹種植物性食物,它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最高。納豆是壹種高蛋白的營養食品。納豆中所含的酶,食用後可消除體內部分膽固醇,分解酸化脂質,使異常血壓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