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怎麽讀
絲(拼音:sī)
絲(拼音:sī)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兩束紮起來的絲的形狀。絲本義指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
引申為絲織品,如絲綢。泛指像蠶絲壹樣的細線和其他極細的東西,如絲線、銅絲。又比喻極小或極少的量。又特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因其弦古代常以蠶絲為之,故稱。
會意字。甲骨文的“絲”是兩小把蠶絲(“糸”)扭在壹起的形狀。金文寫法和甲骨文的形狀相類似,只是紐結變為兩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絲·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並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嬪婦化治絲枲。
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