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海參崴後,當地的中國人都去了哪裏?
西方列強看到清政府軟弱的妥協後,開始侵略我國,比如海參崴。然而,它現在被稱為海參崴,壹個外國和尷尬的名字。
意為“占領東方”,表現了俄羅斯帝國的擴張野心和對清政府的蔑視。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帝國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將烏蘇裏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從中國版圖挖到自己的版圖。
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其中之壹,這座曾經的中國城市也成為了軍事中心和俄羅斯帝國在遠東的重要城市和港口。這座城市被劃走了,但當時生活在海參崴的中國人發生了什麽?
壹是中國人成為華僑,俄羅斯進行“俄羅斯化”
隨著清政府與俄國政府正式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包括海參崴在內的領土不再歸國家所有。雖然是不平等條約,但足以保持清政府的主導地位。可惜的是,像海參崴這種土地被切斷的中國人,就這樣成了華僑,或者說是生活在外國的中國人。
對俄羅斯政府來說,他們不希望中國人出現在新的殖民地,尤其是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壹個重要的城市。雖然有很多外國人住在那裏,但中國人占絕大多數,他們掌握了當地的經濟命脈,成為俄羅斯政府的眼中釘。實際上,俄羅斯帝國壹貫的殖民政策就是在趕走原住民的同時,將大量的原住民遷入殖民地。
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政府決定在當地進行“俄羅斯化”。接收符拉迪沃斯托克後,金發碧眼的俄羅斯人從中國遷來,打破當地的人口結構。在俄羅斯化的同時,還要“去中國化”,趕走和屠殺中國原住民。
第二,俄羅斯野蠻去中國化,大量遷入俄羅斯。
俄羅斯帝國以符拉迪沃斯托克為軍事據點,派兵進駐。於是數十萬以家族部落為基礎的哥薩克騎兵成為了海參崴的新主人。
俄羅斯政府落戶海參崴,俄羅斯人也落戶海參崴,於是當地的中國人就成了首要的淘汰對象。事實上,在俄羅斯政府看來,海參崴的中國原住民都是非中國人,必須消滅。
在俄羅斯政府的壓迫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華僑成了被剝削的對象,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有能力移民或者回到祖國的人當然選擇離開,但是不能離開的人只能忍受俄羅斯政府的迫害和剝削。
此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國人開始離開家鄉,中國人的數量逐漸減少。對於留守的華僑來說,他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壹些富裕的華商開始勒緊褲腰帶。值得壹提的是,盡管海參崴華僑受到歧視和壓迫,但華商仍然是當地的經濟主體,這是當地長期存在的經濟所決定的,即使是俄羅斯政府也很難改變和破壞。
第三,武力趕走中國人,故土變成異鄉。
海參崴被切斷後,清政府壹直通過地方交涉商務委員會保護華僑。
在清政府的努力下,雖然保護非常有限,但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然而,清政府進入二十世紀後,其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俄國政府本來是想盡快把海參崴的中國人全部趕出去,所以來自清政府的政治壓力變小了,他們也露出了帝國主義侵略者最猙獰最醜惡的嘴臉。
1911年,俄羅斯政府在海參崴公開逮捕華僑,逮捕後集中在壹個環境惡劣的監獄裏。被抓進監獄的海參崴華僑饑腸轆轆,壹絲不掛,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被抓。
其實只要是中國人就要被抓,沒別的原因。此後,海參崴大量華僑外逃,海參崴華僑比例嚴重下降,俄羅斯政府的目標壹步步實現。
經過粗暴的俄羅斯化和野蠻的去中國化的結合,海參崴的主體民族變成了俄羅斯人,中國人變成了當地的少數民族。當然,俄羅斯政府並沒有趕走剩下的華僑,因為當地的經濟結構決定了華商和華僑必須參與,才能為俄羅斯工業服務。就這樣,僅僅幾十年後,海參崴這個曾經中國人的故土,變成了中國人的異鄉。
隨著時代的變遷,海參崴這個名字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被海參崴這個名字所取代。俄羅斯帝國滅亡後,蘇聯非常重視符拉迪沃斯托克,進壹步加強了對它的統治。但蘇聯政府並沒有像俄羅斯政府那樣歧視當地華人,從而緩和了當地的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