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紅薯是從哪裏傳入中國的?

紅薯是從哪裏傳入中國的?

甘薯於16世紀末傳入中國,由菲律賓呂宋島傳入福建。

壹、紅薯的起源和引種背景。

番薯(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地瓜、地瓜、地瓜、地瓜等。屬於旋花科的番薯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只有壹個栽培種,適宜生長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土壤松軟幹燥的地方。它的原產地在美洲的熱帶地區,細胞遺傳學分析表明它是野生的。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在挖掘地下根莖時,首先發現了野生紅薯的塊根,然後通過根部重新種植,馴化成栽培作物。在秘魯的古墓中,發現了8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紅薯塊根,這說明紅薯在美洲已經有8000年到10000年的種植歷史。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從古巴和多米尼加把紅薯帶到了西班牙;就這樣,紅薯從美洲走向了全世界,16世紀歐洲航海家到達菲律賓後,紅薯來到了亞洲。從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太平洋東西海岸之間建立了“大帆船貿易”。

1521年麥哲倫環球航行至菲律賓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建立菲墨航線,並依靠這條航線進行大帆船貿易。從1565年聖巴布羅號從宿務出發到1815年麥哲倫號從阿卡普爾科返航,大帆船貿易持續了250年,航程之大在歷史上實屬罕見:由於菲律賓缺乏香料和黃金,當地產品無法滿足殖民者的要求,西班牙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以大帆船貿易為基礎,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了宏大的貿易流通體系;絲綢、瓷器、手工藝品等。被美國商人從中國東南沿海運到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運到華北西海岸的阿卡普爾科。回家的路上,我帶著美國的銀富回到馬尼拉,西班牙商人跑去買中國商人運來的貨物。這樣,馬尼拉就成了中墨貿易的中轉站。中墨兩國的產品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亞美文化交流高潮。它被稱為太平洋絲綢之路。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美洲紅薯被帆船貿易的水手帶到菲律賓群島,在當地氣候條件下被廣泛種植,後逐漸傳播到馬魯古群島、交趾群島等東南地區,17世紀初傳播到日本及附近島嶼。

二、甘薯的引進和傳播

甘薯在16世紀末傳入中國,在它來到東南亞後不久。迄今為止,學術界對傳播途徑的看法不壹,明確的說法有四種:福建傳播說、廣東傳播說、舟山傳播說、雲南傳入說。

(壹)福建引進理論

這個說法指的是從菲律賓呂宋島傳到福建。這壹說法的史料翔實,在許多地方誌和名人筆記中都有記載。喬媛的散文集《甘薯頌》收錄在《南史·one hundred and fifty卷·舒敏》中?地瓜,其中提到“萬歷年間,福建人得外國。”貧瘠土地上的沙地都可以種。有利於窮人養老。清代周亮公在《肖敏紀》卷中引用何的《番薯賦》,提到番薯作為儲備作物,易種,產量高,在貧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糞肥的處理會增加,雨水的根會飽滿,即大旱不用糞肥處理,但也不會失去直徑。春人的斤不是壹塊錢,兩斤面就能吃飽,所以小孩乞丐都能吃飽,雞犬壹樣能吃。李《南趣註》也記載:‘粵東多薯,生於山中。.....誰的皮膚紅或白,大如小孩手臂,拳頭彎曲,就叫紅薯,甜甜的,可以吃。它叫土豆飯,是谷米的助手。芋頭有四種,比如大米和紅薯。紅薯是最近從魯宗過來的,最容易種。葉可作肥豬,根可釀酒,切粒,蒸熟貯藏,稱為薯食。子瞻說海中人長壽,吃紅薯不吃五谷。紅薯吃起來特別甜,但我很珍惜自己的拙見,芋頭嘗起來是玉盤。"吳連勛等人在《漳州縣誌》卷三十九中也說紅薯最早是從菲律賓傳入漳州的:"紅薯,俗稱番薯,種於呂宋,故名其香。……

當張人第壹次得到這種時,他們認為這是壹個秘密。後壹種類型正在增長。”在張玉南的《海南龔宇雜文》第1卷《宣傳瀛寰之治略?在小呂宋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中有記載;“地瓜,曲大軍是呂宋人。價值是最容易生長的,葉子可以給田地施肥,根可以釀酒,也可以當食物。最近聽說廣東旱田多,冬天怕旱。我種這個東西是為了我的食物。”阿明代譚潛《棗林是什麽》容止?《番薯》說,“朱薯自宋代起,在野外種植,不種而為外族所食。萬歷年間,福建人搬藤歸來,種下,沒幾天就榮了。許多不同渠道的史料中也有類似的確鑿記載。所以足以排除古人臨摹的可能。可見,紅薯通過中菲兩國的交流從呂宋傳到福建的事實是相當可靠的。

最早的甘薯傳入福建的記載見於明代萬歷年間文素部主編的《朱舒舒》,其中提到1584年馬鈴薯種子從海上由泉州傳入晉江,書中說:“沈嘉和伊勢在西(萬歷年間12至13年,即1584至1585年),在漳州和潮州之交。有個島叫南澳,溫嶺(泉州)遠洋停泊航道,種子帶回晉江。然而,這壹記錄仍然粗略。首先,只提到紅薯傳入福建,沒有說明原產地是呂宋,所以還是不成立。其次,只是個人種植紅薯,當地並沒有推廣,所以只能算是個人實驗種植,並不是真正的物種引進。

[菲律賓]世界日報200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