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爾濱市雙城區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雙城區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東經125°41′-126°42′,北緯45°08′-45°43′。東、東南與阿城、五常接壤;南、西以拉林河為界,與吉林省的榆樹、扶余為鄰;西北、北隔松花江與肇源、肇東相望;東北緊靠哈爾濱市區。東西長85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3112.3平方千米。總人口81萬人(2004年)。
市人民0駐雙城鎮,郵編:150100。代碼:230182。區號:0451。拼音:Shuangcheng Shi。
行政區劃
雙城市轄9個鎮、6個鄉、9個民族鄉:雙城鎮、蘭棱鎮、周家鎮、五家鎮、韓甸鎮、單城鎮、東官鎮、農豐滿族錫伯族鎮、杏山鎮、雙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朝陽鄉、金城鄉、青嶺滿族鄉、聯興滿族鄉、幸福滿族鄉、新興滿族鄉、公正滿族鄉、永勝鄉、臨江鄉、水泉鄉、樂群滿族鄉、團結滿族鄉、萬隆鄉、希勤滿族鄉、同心滿族鄉。***有246個行政村。
雙城鎮:6個街道、17個行政村;蘭棱鎮:1個街道、13個行政村;周家鎮1個街道、9個行政村;五家鎮:1個街道、10個行政村;韓甸鎮:1個街道、13個行政村;單城鎮:10個行政村;東官鎮:8個行政村;農豐滿族錫伯族鎮:9個行政村;杏山鎮:9個行政村;朝陽鄉:20個行政村;金城鄉:10個行政村;青嶺滿族鄉:9個行政村;聯興滿族鄉:8個行政村;幸福滿族鄉:9個行政村;新興滿族鄉:7個行政村。公正滿族鄉:9個行政村;永勝鄉:9個行政村;臨江鄉:7個行政村;水泉鄉:7個行政村;樂群滿族鄉:9個行政村;團結鄉:14個行政村;萬隆鄉:16個行政村;希勤滿族鄉:8個行政村;同心滿族鄉:7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雙城市原名雙城堡。清嘉慶朝晚期(1814—1820年),屯田立屯,設置協領衙門,以其東南金代兩古城(俗稱“雙城子”,即“達河寨”、“布達寨”,今五常縣境內)遺址,命名“雙城堡”,光緒初年,添設民官,稱雙城廳。
雙城壹帶,漢晉屬夫余,南北朝屬勿吉,隋唐屬__,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為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納鄰河衛,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管轄拉林、阿勒楚喀地方。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設置協領1員,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設置雙城堡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1851年(清鹹豐元年),裁撤雙城堡協領,改設副都統衙總管。1881年(清光緒七年),裁撤總管,復設協領。1882年3月17日(清光緒八年正月二十八日),裁去協領,設置雙城廳,駐雙城堡,隸屬吉林分巡道,並於拉林設分防巡檢,裁去拉林協領。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隸屬濱江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將雙城廳升為雙城府,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翌年3月30日(清宣統二年二月初十日),首任雙城府知府啟用關防。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4月1日,將雙城府改為雙城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管轄。192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時為壹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8年末,將第九區(帽兒山)劃歸珠河縣。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哈南專區。1946年1月,於拉林鎮設置雙東辦事處。1947年1月,將拉林地區劃出設置拉林縣。同年8月,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1958年8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8月,劃歸新設之松花江專區管轄。1988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隸屬松花江地區。
1992年,雙城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東南部。北與肇東市、哈爾濱市為鄰,東與阿城市、五常縣接壤,南、西以拉林河為界與吉林省隔河相望,西北與肇源縣以松花江分界。全市總面積3112.3平方公裏。雙城市***轄9個鎮、18個鄉,其中滿族鄉9個、滿族錫伯族鎮1個。1992年末全市總人口7 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7萬人;滿、回、錫伯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7%。市0駐地雙城鎮。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誌·地名錄》)
舊稱雙城堡。雙城之稱是源於縣境東南有兩座金代古城而得名。
此地遠在唐時為息慎地;夏至周為肅慎地(又稱稷慎)。兩漢時期為扶余奴隸制王國的屬地;晉時同之;北魏屬勿吉地;隋至唐初屬伯咄__,後為渤海扶余府的屬地;遼屬東京寧江州;金時為上京肇州的屬境;元時屬開元路;明為拉林河衛地,後為烏拉部;清乾隆二十壹年(1756年)於拉林城設副都統。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於雙城地方設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鹹豐初年撤銷協領,設副都統衙門’總管,光緒七年(1881年)仍改為協領統治,八年(1882年)再次廢協領,設置雙城廳理事通判,管理地方旗民事務。宣統元年(1909年)升廳為府;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改為雙城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本縣直隸吉作省,為壹等縣。偽滿洲國成立之初仍承舊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壹日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本縣由吉林省劃歸新設的濱江省管轄。康德五年五月縣區域變更,將本縣的第九區劃歸韋河縣。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本縣又劃歸吉林省管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雙城又劃歸黑龍江省所轄。
清初屬寧古塔昴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雍正三年(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鹹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為雙城縣。民國十七年廢濱江道,由吉林省直轄,為壹等縣。1932年日寇入侵,立偽雙城縣公署,歸濱江省管。1945年11月27日光復,成立雙城縣民主0,隸屬松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並,雙城為黑龍江省協轄。1958年8月1日設松花江專署,雙城縣歸其管轄。1959年5月歸哈爾濱市屬。1965年8月又重屬松花江行署管轄。(出處)
1988年9月14日,民政部批準(民[1988]行批30號)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以原雙城縣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市的行政區域;屬松花江地區。1996年11月5日,松花江地區和哈爾濱市合並,雙城市由哈爾濱市代管。
鏈接:《雙城縣誌·歷史沿革》
2000年,雙城市轄9個鎮、1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7491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雙城鎮 173226 蘭棱鎮 35888 周家鎮 32236 五家鎮 35182 韓甸鎮 28406 單城鎮 23414 東官鎮 21286 農豐滿族錫伯族鎮 21774 杏山鎮 26828 朝陽鄉 22576 金城鄉 23913 前進鄉 23302 青嶺滿族鄉 17806 聯興滿族鄉 18301 幸福滿族鄉 18194 新興滿族鄉 20834 公正滿族鄉 21235 永勝鄉 17030 臨江鄉 15967 水泉鄉 21224 樂群滿族鄉 19938 躍進滿族鄉 14032 團結鄉 16737 萬隆鄉 23198 對面城鄉 19985 希勤滿族鄉 19287 同心滿族鄉 17383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雙城區位列第142名。
2020年6月,雙城區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東北抗日聯軍片區)。
2020年4月,雙城區上榜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9年10月,雙城區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7年12月,農業部認定雙城區為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04年,雙城區位列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第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