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胡辣湯走不出河南?
胡辣湯在河南非常流行,是當地非常有特色的早餐食品之壹。在河南有許多分支和流派,在陜西、山東、安徽、湖北等周邊省份也有許多不同類別的胡辣湯。
壹、河南胡辣湯簡介
胡辣湯是中國河南的特色湯類食品,被大家所喜愛。是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制、用骨頭湯做底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熬制而成的。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具有醒酒、消食、補氣補虛、舒肝醒脾等功用。
胡辣湯非常適合作為早點進食,麻辣鮮香,營養開胃。配上剛出爐的芝麻燒餅,酥香焦脆在口中融合,妳的味蕾瞬間得到釋放,簡直是人間不可多得的美味。已經成為河南及陜西等周邊省份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壹。
胡辣湯在河南已遍地開花,分別有北舞渡胡辣湯、逍遙鎮胡辣湯、信陽胡辣湯、開封素胡辣湯、南陽胡辣湯、汝州胡辣湯、魯山胡辣湯、周口胡辣湯、淮陽胡辣湯、駐馬店胡辣湯、濮陽胡辣湯、河南肉丁胡辣湯等等分支和流派。
二、陜西的胡辣湯
陜西也非常流行胡辣湯,其材料與河南胡辣湯有幾分相似,除了白菜、土豆塊、胡蘿蔔塊等必要材料外,牛肉丸子取代了河南胡辣湯的肉丁,吃前要澆香油。
三、湖北的胡辣湯
湖北鄖縣的胡辣湯,用料考究,佐料完全。首要有:粉條(本地紅薯粉)、面筋、山藥、黃花、木耳、海帶絲、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辣椒粉等,混合碾碎備用。
四、胡辣湯走出河南的限制因素
1.地域限制
胡辣湯作為地方名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將特色和特定的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才形成自己的品牌,成為當地的名吃。
離開特定的環境,有些地方名吃就會水土不服。縱觀移植到外地的名吃,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變異,遠不如原產地那麽原汁原味。
2.飲食習慣限制
地方名吃都是根據當地人們的飲食習慣研發的,壹般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烙印。
壹旦到了外地,不壹定適合外地人的飲食習慣,並因此可能不被大家接受。
3.食材限制
特色名吃所用的食材來源壹定要正宗,包括原料、廚師以及加工工藝等, 這些都是做好地方名吃的關鍵因素。而到外地發展,這些要素就不那麽正宗了。
五、總結
綜上所述,凡是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名吃,像西安羊肉泡饃、蘭州牛肉面、武漢熱幹面、河南胡辣湯等,還是要立足當地,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產品,去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即可,不壹定非要走出當地去。否則就會失去天時、地利及人和。
胡辣湯走不出河南,實際上是生意人走不出私心發財夢的幻想。
胡辣湯“色”不怎麽好看,甚至讓人沒什麽食欲。但是,幾十年前的胡辣湯原滋原味,食材料足,實實在在,看得見,吃得著。
每天早上上班時間,街上吃胡辣湯要排長隊,老板都招乎不過來。壹碗胡辣湯上來,再配上兩塊大餅,那吃得才叫“夠味”,實惠,過癮。
再看看現在的胡辣湯,還是那個樣子嗎?我離開家鄉近二十年了,雖然隔個三兩年會回河南壹趟,但已經很少吃胡辣湯了,覺得沒吃頭,沒胃口。
去年回家,我母親要吃胡辣湯,我知道樓下就有壹家胡辣湯館。我買來壹嘗,又辣又鹹,湯湯水水稀裏光當,真應了“辣湯”這個名字。裏面有幾塊雞骨頭,要不就是雞脖子雞皮。已經完全不是胡辣湯,而是雞湯了。
過去的胡辣湯,裏面起碼都是牛肉,牛雜碎吧。現在牛肉多少錢壹斤,超市裏的牛雜少說賣到三二十塊壹斤,自家都舍不得吃,誰還賣胡辣湯往裏面放牛肉牛雜?只怕連個牛毛都見不到。
開飯館最講究壹個“老字號”,賣家不誠信經商,豈不是在斷自己的後路,砸自己的牌子?
別說河南的胡辣湯,就說“狗不理”,還有那個“烤鴨”,現在境況又怎樣?真不知道了,上網上搜搜看。
古人教誨: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如果自己占盡便宜,用盡聰明。最後,只能是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把自己送上絕路。
牛肉拉面走出了蘭州,沙縣小吃走出了福建沙縣,但唯獨胡辣湯走不出河南,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胡辣湯是河南的特色 美食 。
壹般來說,胡辣湯都是在早餐時吃的,搭配油條、包子等其它早點,味道麻辣,用骨頭湯燉煮面筋而成,再搭配土豆、蘿蔔、冬瓜、肉丸子等食物。
吃的時候,妳會覺得這碗胡辣湯非常濃稠,在冬天熱乎乎的吃壹碗後,感覺非常舒服,所以胡辣湯被很多河南的當地人所喜愛。
但就是這樣壹道 美食 ,卻沒能走出河南。在全國範圍內,胡辣湯店鋪並不多,很多人也是到了河南才品嘗的胡辣湯。
那麽,原因何在呢?
我覺得這是多方面的原因。從視覺的角度講,胡辣湯給人的感覺有壹點“臟”,就不是特別幹凈,顏值是非洲致命的硬傷。
從味道的角度來說,胡辣湯並不是能被所有人都接受的。這個味道有點重口味,早餐吃這種重口味的食物,有些人是吃不下的。
多重原因束縛住了胡辣湯的發展。
當然了,我是覺得胡辣湯很好吃。
我是鄉鄉小廚,非常迫切的想回答這個問題!
壹. 在沒有回答問題之前,先說說胡辣湯的 歷史
明朝嘉靖年間,嚴嵩為了討皇帝喜歡,遍尋天下奇珍異寶,從壹個道士手中得到壹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藥獻給皇帝,禦廚用此方燒湯,皇帝飲之,該湯美味無比,龍顏大悅,命名為“禦湯”。明朝滅亡後,禦廚趙紀攜帶此藥逃至河南逍遙(今西華縣逍遙鎮),將此方傳到了該地。該地人因此湯辣味俱全,遂改名為“胡辣湯”。
二.我的胡辣湯情懷
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跟胡辣湯的緣分由來已久,從幾歲時第壹次接觸這個 美食 ,就深深愛上了這個伴隨我至今的胡辣湯,在老家時,早餐必須是胡辣湯,如果哪天沒有喝到,那麽這壹天都會覺得少點什麽。
三. 為什麽河南胡辣湯不能火遍全國?
我想有壹下幾個原因:
1.胡辣湯早餐的特性決定了胡辣湯店鋪的規模
胡辣湯壹般只賣早餐,搭配著豆腐腦,八寶粥,水煎包,油饃頭,油餅,菜角,規模大點的會有包子,決定了胡辣湯店的規模不會太大。
2.店鋪規模決定了衛生條件堪憂
由於胡辣湯店油炸食品比較多,油煙比較大,加上店鋪規模比較小,如果不好好收拾,店鋪會顯得淩亂和衛生欠佳的情況。
3.胡辣湯品種比較單壹
跟風行全國的沙縣小吃比起來,品種比較單壹,壹般只有早餐,而沙縣小吃則品種豐富,能兼顧到米,面,鹵味,湯,等多個類型,早中晚,滿足不同地方人們的需求。
4.部分人先入為主的思想,導致了對河南胡辣湯的偏見。
前些年,由於某些壹小撮河南人的不太盡如人意的表現,讓壹些地區的人對河南人產生了很大的偏見,以至於只要是帶了個河南的標簽就會被人用有色的眼鏡去看待。不排除對胡辣湯的偏見。
5.胡辣湯的口味獨特,與某些地區的飲食習慣有差別
胡辣湯是用十幾味中藥調料制成,再加上花椒粉,胡椒粉,辣椒粉混合,以牛骨頭,牛肉經過小火慢燉,加入黃花菜,面筋,木耳,花生,豆腐皮,熟牛肉等多種食材熬制而成,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與有些地方清淡飲食習慣差別有點大。
以上幾點是本人對河南胡辣湯為什麽不能火遍全國的分析。
四. 下面說壹下胡辣湯如何才能火遍全國:
1.成立胡辣湯行業協會,政府牽頭,民間組織,統壹店鋪的標識,統壹制作標準,同質化,拒絕單打獨鬥。
2.誠信經營,貨真價實,真材實料,童叟無欺。
3.提高店鋪內環境衛生各方面的意識,打造窗明幾凈的就餐環境。
4.開發出適合當地的新品,入鄉隨俗,可以增加午餐和晚餐。
5.讓時間去考驗胡辣湯到底好不好喝,我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他們都很喜歡喝胡辣湯。
五.結語:
胡辣湯是 歷史 悠久的河南特色小吃,在明朝時是皇帝才能享受的,今天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今天的人比古人不知道要幸福多少,胡辣湯不是人民幣,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它。任何新生事物,只有親自嘗試了才會知道它是否真的好,河南的胡辣湯,融匯多種材料,象征著河南人兼容並包,胸懷廣闊,接納四面八方全國各地的好朋友。希望在外地開店的河南老鄉能夠將胡辣湯文化更好的傳播,發揚光大,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理解接受我們河南的胡辣湯!
大家好,我是竹靈,曾有幸去過壹趟鄭州,喝過壹次逍遙鎮胡辣湯,下面我就和大家壹起分享壹下,我的看法吧!
我覺得胡辣湯只是適合當地人口味的壹種特色的燙羹,主料是用羊骨頭湯熬制而成,然後配有鮮面筋,黃花菜,木耳,牛肉片等。
我去鄭州的時候剛好是冬天,喝了胡辣湯最大的感覺就是身上會很暖和,不冷了,鼻尖還會冒壹點小汗珠。
剛喝第壹口的時候,感覺味道怪怪的,有點不習慣,因為我不太喜歡太濃的燙羹,但我這個人適應能力比較強,多喝幾口之後也覺得能接受這個味道,入口湯汁濃郁,鹹、鮮微辣,辣的味道主要來自胡椒粉。
雖然我能接受這個味道,但是如果說是讓我經常吃,天天吃,我是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就像雲貴川人民愛的折耳根,在我們眼中折耳根就是壹寶。但很多地方的人都接受不了這個味道。
所以說,為什麽胡辣湯沒有走向全國?因為它不是壹款適合大眾口味的產品。就像折耳根也沒辦法讓每個人都喜歡它的味道,他們只屬於當地的壹種地方特色。
喝過河南胡辣湯,感覺和北京的炒肝兒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北京炒肝兒材料用的是豬下水,河南胡辣湯裏面是花生米、木耳、黃花、還有豆腐片兒之類的素食。都是用澱粉吊湯,濃稠的湯汁兒裹著食材做成的。
胡辣湯的特點在於它的胡椒的辣,還有醋的酸融合在壹起,辛辣鹹香寒冷的冬季喝上壹口,整個人從裏暖到外。最喜歡裏面的花生米還有黃花。壹顆花生米入口又軟又糯,黃花特有的香氣讓人留連。
河南人吃胡辣湯壹般搭配油餅,或者水煎包。都是重口味,對於我這種喜歡清淡口味的來說有點太橫了點。
河南有不少 美食 ,比如胡辣湯、河南水席、還有河南米皮兒。個人感覺都挺好吃。孩子爸爸特別喜歡胡辣湯。我還在TB上買過半成品在家自制。效果也不錯。
至於為什麽沒有沒走出來,我感覺和河南當地人的安守本份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有關系。希望有有想法的年輕人把河南 美食 發揚光大,並且推廣給世界各地的 美食 家。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上胡辣湯的
河南知名度最高的 美食 ,就要數那碗香甜可口的胡辣湯了,對於當地人而言,胡辣湯既是早餐,也是家鄉的味道,可是有意思的是,河南的胡辣湯卻始終走不進南方,為啥會這樣呢?咱們壹起來看看就能知道是咋回事兒了!
河南最為地道的胡辣湯,據說是起源於北宋末年,可以說是 歷史 悠久,在那時胡辣湯還有壹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叫做“趙氏延年益壽湯”,還是宋徽宗禦封的名字。雖然頻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之門外,但是胡辣湯的優秀,咱們不可否認,不然也不會征服那時的天子了
胡辣湯雖然香甜可口,但是賣相不怎麽好,這也是為啥直到《舌尖三》咱們才見到胡辣湯的原因吧。之所以無法走出河南,可能也是和它的顏值有關系吧,如今那些徒有其表的網紅零食之所以能火,還不是因為包裝好看嘛,在這壹點上,胡辣湯就已經處在劣勢了
再者說,在河南,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胡辣湯做法,甚至是同壹個地區都能夠嘗到多種口味的胡辣湯。想要得到壹份味道可口的胡辣湯並不是壹件簡單的事兒,食材的配比占據重要的壹環,如果哪個環節多放了壹些食材或者是少放了壹些東西,味道都會有所不同
看上去樸實無華的胡辣湯,想要將其做成媲美大飯館的味道,還是挺難的,所以在其他地方是很難吃到正宗的胡辣湯的,對於這壹點,估計許多南方人也會感到委屈吧,並非是不愛吃呀,是沒有制作胡辣湯的那個本事呀。會制作胡辣湯的南方人,應當是少之又少吧
當然了,南方人也有自己獨具特色的 美食 ,即使是沒有胡辣湯,早餐依然吃得香,而能夠走向全國的 美食 ,除了咱們平時能夠看到的蘭州牛肉面、沙縣小吃之外,真的是少之又少了。說到這胡辣湯,妳是如何看待這種 美食 的呢?
胡辣湯是我非常喜歡的特色小吃,不過確實在河南之外不太多見,相比較沙縣小吃、蘭州拉面之類的確實是在火熱程度和覆蓋度上遜色不少。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因為開到外地的店做的不正宗了,所以才火不了,其實仔細思考壹下就會知道好像並不是這麽回事。就拿沙縣小吃裏的不少東西在沙縣本地也都是沒有的,蘭州拉面也幾乎跟“蘭州”沒有太多直接關系,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些遍布大江南北的特色食物也都完全“不正宗”,但是這並沒影響它們的“火爆”不是嗎?
所以我覺得河南胡辣湯之所以“火不了”全國,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之壹:特色過於強烈。
胡辣湯的味道還真不是壹個壹般意義的大眾口味,我初次嘗試的時候第壹口就覺得“這是個什麽玩意兒?”,但是馬上回味了壹下就覺得“這玩意兒有點意思啊!”,然後就是第二口、第三口,直到把整碗不知不覺就全喝完了。而我很慶幸我能接受的了這個特色,但其他很多人就未必了。因為我也推薦過幾個朋友壹起去吃胡辣湯,不過他們幾乎都不太接受得了那個濃重的胡椒味道,這就跟有的人不吃辣、有的人不吃麻是差不多的道理,胡辣湯裏的濃郁胡椒味特色就是愛的喜歡的不行,但是不愛的人喝壹口都覺得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胡辣湯可能是越正宗就越難以流傳開去。
原因之二:賣相有點不利於推廣。
第壹次見到胡辣湯的時候,單看外觀真的不是很有食欲,它的這個情況跟甜沫有點類似,看上去就是壹碗裏面好像什麽東西都有的雜亂糊糊。對於嘗過它味道並且喜歡的人來說,肯定壹看到就會聯想到它豐富的口感和多層次的美味,但是對於壹些沒嘗過胡辣湯味道的、家鄉也沒有這種復雜用料燉煮出的湯羹的人來說,初次見到胡辣湯,看著好像就是壹碗隔夜剩菜煮出來的東西似得(這並沒有任何惡意,只是向我壹個朋友推薦胡辣湯的時候,他對胡辣湯賣相的第壹印象反饋)。所以胡辣湯的這個賣相是不太能招攬客人的,至少招攬不來壹些習慣了看著淡雅、素凈 美食 的客群。
原因之三:飲食習慣的差距。
除了在河南、陜西等壹些地方之外,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們對於早餐的習慣性偏好還是清淡、平和壹些的,比如包子、油條、豆漿、粥、牛肉面。可胡辣湯這個東西在眾多早餐中實屬比較濃烈、刺激的那種了,而且它刺激的來源還不同於壹般的辣椒那麽“大眾化”,而是胡椒這種相對更“小眾”的刺激來源,這就讓外地人們更難以接受、愛上它了。畢竟其他各地的人們對於飲食也有自己的偏好,而胡辣湯這個東西就算在河南本地至少也有著北舞渡和逍遙鎮的區別,也分別有各自的擁躉,所以就連本地人對於胡辣湯習慣的做法味道的喜好都不壹樣,對於外地人來說就更不好接受了。
所以綜上所述,胡辣湯這個小吃的特色過於強烈,對於初次嘗試的人來說它的賣相也不夠引人食欲。而且壹個小吃的特色越強烈那麽必然就有更濃重的本地屬性,自然也就不那麽容易被其他地方的人接受,這在壹般情況下還是合乎邏輯的。而像蘭州拉面、沙縣小吃等這些也差不多是符合這些規律的,它們要麽是自身的獨有特色並沒有那麽過分的濃烈,要麽就幹脆已經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的與其他地方的飲食習慣進行融合,畢竟適者生存嘛。
那麽大家都吃過胡辣湯嗎?妳覺得這個特色 美食 如何呢?大家覺得為什麽胡辣湯沒能像其他壹些地方小吃分布的那麽廣呢?
對於 美食 、 健康 飲食和 美食 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註和贊支持壹下,以後壹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走向全國咱也不知道啊!
作為北方人,頻繁聽周圍的人說起這個胡辣湯,所以也是在聽了無數次之後有多好喝的情況下,於是決定親自嘗試。
胡辣湯是河南的特產,很多河南人壹提到有啥好吃的時候保證說的是這個,或許這個胡辣湯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伴著他們成長,伴著他們生活和工作。恰巧壹次去鄭州出差,必然要親口嘗試下這個傳說中的胡辣湯。
印象很深,下了火車朋友直接問吃點什麽,毫不猶豫就說妳們當神壹樣的胡辣湯,朋友都笑了。喝過之後並無什麽太大的感覺,談不上好喝和不好喝,感覺就跟北方人吃豆腐腦的感覺很像。
總感覺喝胡辣湯就是跟喝豆腐腦的感覺有點像,談不上喜歡和不喜歡,談不上好喝不好喝。或許因為人家就愛喝這個吧所以認為好喝,或許他們已經喝成了壹種習慣。
要說為什麽沒有走向全國,就是因為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同樣對於口味來說每個地區的人都不壹樣,妳認為好喝的別人或許就是平平淡淡。舉個例子妳就明白了,很多老北京人都喜歡吃鹵煮,要知道用下貨做出來的東西,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明白什麽意思了吧!